美麗的視野存在於付出與感受中

    amp-img-attr

    創造容易嗎?

    當然,要進到創造裡,仍需要一個過程。學習與訓練必定在裏頭。而學習與訓練裡面也包含了付出,付出時間,精神與氣力。

    而創造對於一個正在進行中的模式裡,也成為一種必然。否則不是前進就是後退。既然是必然,那麼創造就顯得不難,尤其對於蒲公英家來說。

    維護容易嗎?
    對我來說,我覺得這比起創造是難了一些。要更新一個東西就必須創造,有動機,有期待,有行動力,而那不斷的創造裡,有時是帶著盲點的。也就是說,當頭腦裡只有創造,那麼過去被創造出來的東西,加上現在新創造的東西,難免會有飽和的狀態,更有時會陷入,東西舊了,丟了可惜。不丟也真的是舊了,壞了。於是,它的位置就變得可有可無,可有可無就容易缺了心。因為引不了新意,有時就會缺乏照顧,但它仍在那裡,最後就陷入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狀態。

    這時,問題就來了。其他地方姑且不論,在校園中,大人無時無刻都在做示範。表達是一種示範,行為是一種示範。除了說和做之外,那些不動的,坐落在環境中的,其實仍有著它們靜態的表達。意思是不說話,不做事,它仍在傳達出某些信念。而這些傳達的東西,也會潛移默化在孩子心中成形出一種信念。比如說孩子會認為「東西壞了就要丟」、「舊了就要買新的」、「事情只能這樣」、「髒了舊了不需要關心沒關係」....而另一個層面,孩子也看不到與感受不到「原來壞的可以修理」、「壞了的東西可以變成資源」、「原來已經這樣,還可以變成那樣」、「原來環保愛地球就是是從身邊的關照開始做起」、「原來要很美麗,是必須付出的」.....而這些都是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可以看見,聽見,感受到,並且知道以後他們也可以這麼做的『信念』。

    而這些重要嗎?這些是課程嗎?你覺得呢?我覺得這些太重要了,有時無聲勝有聲,眼鏡看到的,遠遠比起你嘴巴說得頭頭是道,滿腹經綸,這些其實是真實多了。

    有時,我覺得不要在大人與小孩的世界中當個教育的騙子。

    有一次拍拍劇團到校園巡演。遍及許多國小,也觸及各種感受。心裡五味雜陳並列其中。

    當然我不會說是哪個國小。因為那也沒意義,更不會改變什麼現狀。因為那是必須很覺知的,很內心的一種教育良知。在內在發生了,一切才能改變。當你不想改變,這個世界沒有誰可以勉強誰。

    進到這個「有一間國小」的禮堂,舞台並不破舊,但許多東西都被蒙上一層灰。那前幕與側幕的紅色絨布,已被一層厚厚的灰包覆,一動似乎就被像那撒落的灰塵雨淋遍全身,這若是雪花應該會很浪漫。但這不是雪花,而是厚厚的灰。被移到角落的鋼琴,應該不老舊,但也被灰塵包覆失去光澤。椅子 ,木地板....看來,應該不會是只有幾個月沒用,或許更久。心想,如果有人用,應該不會是這般景想。在清理了一些之後,中午過後的演出,孩子們進到禮堂,要開場前,主持人要讓校長致詞,這時校長可緊張了,慌張的跑來問我們這些工作人員說,今天是什麼活動,要看什麼戲?我們從哪裏來?在告知之後,心裏明白了為什麼禮堂這麼髒的原因了。有時候會羨慕別人有一些很不錯可利用的空間,但有時是羨慕歸羨慕。曾經一個台北的朋友說他女兒的幼兒園有一個好大的操場,我說「真好」。他卻說「好有什麼用,看一個學期用幾次數得出來的。」當一個人少了關心,就會缺了心。不只要關心環境,更要觀照彼此所接觸的內心。

    這一次,師訓的企劃人在送企劃時,賴老師給一個指令,這一次我們不創造新的。我們來學習看見現有的。該維護?還是從舊有的去更新與改變?在企畫書中仍是要有一定流程,包含了討論,想法,辦法,決定,執行  ...其實從師訓來看,這仍是訓練的一種。但從校園來看,從孩子的角度從老師本身都受益不少。

    校園又變漂亮了,這些汰舊換新的雖然有的不在廣場被看見,但仍真實的跟孩子每天接觸著。孩子從以前就知道在蒲公英家的東西,物品與資源,都是物盡其用,直到不能用還可以變成新的。缺了物件還可以找資源來變魔術,校園的每一座公共藝術,每一盆盆栽都有管理人,孩子看著老師每個月的關心與照顧,所以孩子也學習到要去關心自身周圍的環境,破損與老舊,歪斜與髒亂不能變成自然而然的習慣,小時候的視覺美感不是透過美術才藝學習而來,而是從生活中眼睛所看,與感受而來,美術作品所代表的只是一種很虛弱的象徵。真正能體會與感受而去改變和創造,才是我們真正要給孩子的。

    對於老師而言,心裡更是清楚,在培養能力中需要付出,而這些付出變成能力時,會是一種自身存在的價值。幼兒園常常要老師做著『紙工』像是紙雕,滿眼看上去琳瑯滿目,這滿滿的東西仍需要花時間,當然也是用心。不過存留下來變成視覺美景的一部分卻仍有限制。所以有人問我們的老師們,「你們都不做紙雕」嗎?我們的老師回答「我們好像不做這種東西」,那我們做什麼?我想比較完整的說法是。任何素材的使用,都是在一種創新的可能中,去發現去做設計,去安排再去執行。而這些東西可以被留存,可以被反覆利用,可以被維修,可以被改造,更可以變成校園中視覺美景存在的一個展現。所以當完成這些修復,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當下的付出與辛苦,其實會被許多東西所轉化,像是孩子的眼光與感受,或在過程中運用工具與解決辦法所獲得的能力,和彼此合作而存在內心的團隊合作。這些成形的校園文化,在彼此共振中是很令人感動的。

    校園環境在每天的生存與呼吸中來來回回交換與更替,如何用真實的眼光還看待我們自己的認知與感受則是一門功課。

    人要好,需要訓練;

    人要對,需要培養;

    人要願意,需要交心,

    環境要美,需要付出與眼光

    孩子要有好的未來,則需要識別與觀點。我們用一小段時間重新打造這些已老舊的公共藝術,大家看見了嗎?有空駐足停留,您會感受到裡面有著情感與愛。而這些情感與愛來自於付出與貢獻,給我們拍拍手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