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博館古生物館:228公園前的馬雅風博物館,藏著金庫,還有恐龍

臺博館古生物館:228公園前的馬雅風博物館,藏著金庫,還有恐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518是「國際博物館日」,你最近有去哪個博物館參觀嗎?說到博物館,我幾乎時不時都會到台北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參觀,這個博物館底下共有四座分館,展覽內容涵蓋人文與自然,可說是我前幾名喜歡的博物館之一(甚至成為Podcast剛做時,前面幾集的內容)。

記得我之前介紹過不少次台博館的本館、南門館以及鐵道部園區,這次就來介紹一下位在台博館本館對面,外型典雅莊重的古生物館吧!

(本文同步發於敘事圈FB與IG)

raw-image

混雜南美與歐風的華麗銀行

raw-image


台博館古生物館在過去是銀行,日治時期,這裡是「日本勸業銀行台北分行」的所在地,從1933年設立以來,一直扮演著推動台灣農業經濟發展的角色。所謂「勸業」,指的是「提倡實業、獎勵產業」的意思。勸業銀行的主要任務是放款給農漁事業團體、推展基礎建設,放款數目僅次於台灣銀行。

戰後,勸業銀行被接收,仍舊作為銀行繼續提供金融服務。改組為「土地銀行」的這裡,主要的任務沒有改變,也為台灣後續的建設與經濟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這棟建築遠遠看去,其實就蠻有「銀行」感的。雄壯整齊的石柱,呈現出一種穩重可靠,又充滿威嚴的形象。突出來的柱廊,剛好給人遮風避雨的所在,特別是在炎熱多雨的台灣,成了一種實用又美觀的存在。

如果仔細觀察這棟建築,你會發現不只歐風華麗石柱,它的建築上方還有源自南美馬雅文化的獅頭與人臉浮雕,轉角正上方,更有「渦捲式」花紋,這也是源於馬雅文化。屋頂向內收縮的女兒牆,也是古代美洲常見的屋頂做法。這樣的「馬雅式建築」,在台灣並不多見。

我們可以說,在這個地點,我們就看見了世界的多元面貌。

從銀行到博物館

raw-image


1989年,土地銀行因計畫拆除改建引其極大風波,最終在關心文史的人士奔走下,列為古蹟,並於2007年再修復,2010年開館。

開館後,成為一個組合了經濟史與自然史的老少咸宜展覽空間。許多人包含我,第一次來到這裡時,都被館內諸多的恐龍骨架標本給驚艷,以「生命的史詩與演化共舞」為題的常設展,帶領觀眾從古海洋走到今日地球,認識曾經,或現今仍然存在在這星球與台灣的生物,他們的演變。

在二樓,則有「勸業銀行舊廈古蹟修復常設展」,對於喜歡建築的人來說,能夠一睹當年的工法,以及如何修復的挑戰,是非常有趣的。

此外,畢竟這裡前身是土地銀行,所以也有個「土地銀行行史展」,帶人們認識土地銀行本身的重要性與歷史外,也走過一段台灣的經濟史,什麼「三七五減租」等我們曾在課本上看過的名詞,就與這裏有著緊密關係。除了看展,甚至能直接走進過去金庫,發現台灣一路走來的經濟演變呢!

百花齊放的永恆

raw-image


我覺得這棟建築,真的是個「百花齊放」的地方,不論是其混雜南美、歐洲的外表,還是裏頭參合著兩個看似完全無關領域的精彩,讓大人到小孩,都能從中得到滿滿的樂趣與知識。

重要的是,憑門票也能到對面的本館參觀,發現更多台灣的故事!

參考資料:

  • Wiki
  • 國立臺灣博物館
  • 台北古城深度旅遊,2000,遠流

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襄陽路25號
開放時間:9:30-17:00(週一休息)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點這裡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avatar-img
敘事圈 StoryCircle
21會員
56內容數
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在此記錄下台灣每個角落的過去、現在,想像可能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敘事圈 StoryCircle 的其他內容
位於新北投捷運站旁的新北投車站,見證北投溫泉鄉百年歷史,從日治時期的浴場支線車站到幾經波折的遷移與重建,如今以全新樣貌重現,不僅保存了百年木造建築之美,更完整呈現北投的文化底蘊,是認識北投歷史文化的最佳起點。
台灣各鄉鎮都曾有過一座日本神社,但隨著時代更迭,這些神社多被毀壞。除了完整保存的桃園神社外,大部分的神社,不是只剩鳥居、石燈籠,就是可能只存在一個基座。 而位在嘉義公園裡的嘉義神社,相對於多數台灣的神社,保存已算完整,雖然神社拜殿等主體建築不復存在,卻也有著手水舍、祭器庫、社務所與許多石燈籠
中壢市的壢小故事森林展現了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保存日本時代的建築風格及當地的生活記憶。這些老建築濃縮了中壢的過去,見證了城市的變遷。
位於新北投捷運站旁的新北投車站,見證北投溫泉鄉百年歷史,從日治時期的浴場支線車站到幾經波折的遷移與重建,如今以全新樣貌重現,不僅保存了百年木造建築之美,更完整呈現北投的文化底蘊,是認識北投歷史文化的最佳起點。
台灣各鄉鎮都曾有過一座日本神社,但隨著時代更迭,這些神社多被毀壞。除了完整保存的桃園神社外,大部分的神社,不是只剩鳥居、石燈籠,就是可能只存在一個基座。 而位在嘉義公園裡的嘉義神社,相對於多數台灣的神社,保存已算完整,雖然神社拜殿等主體建築不復存在,卻也有著手水舍、祭器庫、社務所與許多石燈籠
中壢市的壢小故事森林展現了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保存日本時代的建築風格及當地的生活記憶。這些老建築濃縮了中壢的過去,見證了城市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