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嘉義神社,阿里山下的神靈之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灣各鄉鎮都曾有過一座日本神社,但隨著時代更迭,這些神社多被毀壞。除了完整保存的桃園神社外,大部分的神社,不是只剩鳥居、石燈籠,就是可能只存在一個基座。

而位在嘉義公園裡的嘉義神社,相對於多數台灣的神社,保存已算完整,雖然神社拜殿等主體建築不復存在,卻也有著手水舍、祭器庫、社務所與許多石燈籠,在百年歷史的公園裡,傾訴著百年前的風光。

阿里山下的神靈棲所

嘉義神社。典藏者:Lafayette Digital Repository。拉法葉學院數位資料使用指南。來源:http://digital.lafayette.edu/collections/eastasia/lin-postcards/cf0087(2024/11/07瀏覽)。

嘉義神社。典藏者:Lafayette Digital Repository。拉法葉學院數位資料使用指南。來源:http://digital.lafayette.edu/collections/eastasia/lin-postcards/cf0087(2024/11/07瀏覽)。

1910年嘉義公園落成前,就有著建立嘉義神社的呼聲,並於1912年隨著明治天皇駕崩,更強化了地方興建神社的決心。

然而,嘉義神社興建過程屢屢受阻,包含1913年的水災,讓嘉義唯一的金融機構──嘉義銀行停業,影響興建神社的募款,而阿里山檜木的價格飛漲、阿里山作業所的機械故障等問題,都拖延了神社興建的進度。

直到1915年10月,嘉義公園東側的丘陵地,才終於建起第一代的嘉義神社,由當時負責第一代台中神社的設計師伊藤滿作設計。以阿里山檜木製成的嘉義神社,祭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開拓三神、天照大神,是巡視嘉義的官員必訪之地。

到了1930年代,因遭遇白蟻蛀蝕問題,加上參拜者越來越多,便有了擴大神社的倡議,並於1940年正式通過擴建,且在戰爭正火熱的1943年竣工。那時正逢軍國主義興起,力倡皇民化的時代,而第二代神社或許是為了強化民眾意識,而規模比原本的多了不少,多了近2500坪。

消失殆盡的神殿

第一代嘉義神社基座就在射日塔左前方

第一代嘉義神社基座就在射日塔左前方


如今來到嘉義公園的神社舊址,並無法看到神社本體,只會發現一個空蕩的地基,坐落於高聳的「射日塔」左前方。好在我近來到訪,發現有加上歷史照片看板,讓人更能想像這裡曾經的樣貌。

這個地基上,是曾經的第一代神社的拜殿。拜殿是神社最主要的祭拜空間。

為何嘉義第一代神社拜殿會消失?

戰後,因為民族情緒,加上台日斷交的政治因素,許多神社被毀壞,甚至當時官方還頒布《清除台灣日據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殖民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大辣辣的攻擊歷史文化資產。

然而,嘉義神社拜殿的消失,似乎與戰後對於日本時代神社建築的毀壞風潮無關。主要還是因為木建築為白蟻所害,以及年久腐朽,讓神社面臨淘汰命運,二戰後就被拆除。

至於第二代神社呢?他也沒有面臨民族主義者的搗毀。

1945年後,嘉義神社曾閒置直至1949年3月才由嘉義市政府接管,並將神社社殿改建為忠烈祠使用。原有的齋館及社務所則被借給軍方作為八二八醫院使用,直至1987年才歸還嘉義市政府,並修復兩棟毀損嚴重的木構造屋頂,連屋頂都修好,聽來是美事一樁。

照理說,這座(第二代)神社雖然內在變成忠烈祠,但應該也是像桃園神社一樣保存完整。只可惜於1998年,神社遭逢大火,燒得一乾二淨,起火原因綜說紛紜,但只能說可惜,還是可惜。

射日塔前身就是第二代神社

射日塔前身就是第二代神社

而後,第二代神社的現址建立起射日塔,成了全台外型最獨特的忠烈祠。不同於其他忠烈祠多是中式樣貌為主,射日塔以鄒族的原住民傳說、神木、嘉義市花艷紫荊為元素打造,兩旁有一對象徵守護神的台灣雲豹,塔的外型設計靈感取自阿里山神木,中間內部仿剪紙藝術造型的青銅雕刻,取材自原住民「射日神話」的動人故事。

那些留存的過去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那麼,現在還存在那些建設?

最為人熟知的,可能就是現在取名為「昭和J18」的「嘉義史蹟資料館」了。

在它變成典藏嘉義故事的景點前,這裡是神社的「齋館」與「社務所」。「齋館」是祭典前給神職人員住宿齋戒的餐廳,如今變成了餐廳,也算是延續某方面的功能;「社務所」則是神社神職人員辦公的地方。

過去的社務所

過去的社務所

過去的齋館

過去的齋館

我個人蠻推薦到社務所看看的,雖然要門票,但裡頭有關於嘉義市歷史的展覽,可以更讓人認識這座充滿故事的城市。

走出史蹟資料館,在我每次到訪的記憶中,對側的手水舍總會聚集著一些人潮,在那體驗參拜前的淨手過程──縱使神社早已不復存在。

該手水舍在1945年啟用,是座獨立的涼亭,內部有一裝滿水的石盤,沒人的時候遠看也別具美感。在手水舍旁,有座長亭式的建築,那是參拜前聚集的「參集所」,在其他鄉鎮縣市我似乎也很少看到這個設施。

被綠蔭遮掩的祭器庫

被綠蔭遮掩的祭器庫

轉過頭,在史蹟資料館左側,綠林掩蓋著黑屋瓦白牆的小屋,有如存放著什麼的秘密基地,確實,這棟建築是當年的祭器庫,用來存放祭祀的神器,可以說是祕密基地也不為過。

在祭器庫前,則有一隻狛犬,常見於神社。不知道他在這裡已經守護了神社多久,只覺得神靈已然離去,想必甚為孤單與徬徨。

寫有大正年號的石燈籠

寫有大正年號的石燈籠

再轉過身,成排石燈籠向下延伸,簇擁著旅人。上頭可見清晰的建造年代與致贈者,多為大正年間。過了近百年後,用一種大正浪漫的姿態,仍然屹立不搖在全新的時代。

文字に込めて伝え合ううちに
いつしか芽生えたロマンス
在我們互相傳達的文字中,不知不覺萌芽出了浪漫。《大正浪漫》Yoasobi

往下走,大大的忠烈祠牌坊將我們拉回現實,這裡並非日本,現在也非日治時代。有個門面是應該的,但我不確定,這是否為過去的鳥居改建?

在這個百年歷史的公園裡,存在著很多很多的故事,而嘉義神社所在的這個角落,可說是匯集著許多人們故事的能量場域。縱使神靈已經離去,神跡成了遺跡,我們都能在這個綠意盎然的角落,找到自己的寧靜,還有嘉義別緻的風貌。

不知是否過去曾為鳥居的牌坊

不知是否過去曾為鳥居的牌坊


嘉義神社

地址:嘉義市東區嘉義公園


參考資料

  • 文化部文化資產網
  • wiki
  •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 嘉義市嘉義公園文化景觀基礎調查研究及保存維護計畫案成果報告書

關於敘事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敘事圈 StoryCircle
21會員
56內容數
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在此記錄下台灣每個角落的過去、現在,想像可能的未來。
敘事圈 StoryCircle的其他內容
2025/02/27
位於新北投捷運站旁的新北投車站,見證北投溫泉鄉百年歷史,從日治時期的浴場支線車站到幾經波折的遷移與重建,如今以全新樣貌重現,不僅保存了百年木造建築之美,更完整呈現北投的文化底蘊,是認識北投歷史文化的最佳起點。
Thumbnail
2025/02/27
位於新北投捷運站旁的新北投車站,見證北投溫泉鄉百年歷史,從日治時期的浴場支線車站到幾經波折的遷移與重建,如今以全新樣貌重現,不僅保存了百年木造建築之美,更完整呈現北投的文化底蘊,是認識北投歷史文化的最佳起點。
Thumbnail
2024/08/18
中壢市的壢小故事森林展現了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保存日本時代的建築風格及當地的生活記憶。這些老建築濃縮了中壢的過去,見證了城市的變遷。
Thumbnail
2024/08/18
中壢市的壢小故事森林展現了豐富的歷史與文化,保存日本時代的建築風格及當地的生活記憶。這些老建築濃縮了中壢的過去,見證了城市的變遷。
Thumbnail
2024/08/06
民雄鬼屋,又名劉家古厝,隱藏在臺灣的神祕歷史背後,充斥著驚悚的鬼故事和禁忌。從財富與光榮到荒廢與鬼影,這裡承載著整個家族的故事。該地區自1945年起因傳聞成為著名的鬼地,吸引無數遊客探險,卻也有更多的恐懼與好奇交織。參觀者們所見的,不僅僅是老屋的破敗,還有過去的陰影和當地傳說的魅力。
Thumbnail
2024/08/06
民雄鬼屋,又名劉家古厝,隱藏在臺灣的神祕歷史背後,充斥著驚悚的鬼故事和禁忌。從財富與光榮到荒廢與鬼影,這裡承載著整個家族的故事。該地區自1945年起因傳聞成為著名的鬼地,吸引無數遊客探險,卻也有更多的恐懼與好奇交織。參觀者們所見的,不僅僅是老屋的破敗,還有過去的陰影和當地傳說的魅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灣各鄉鎮都曾有過一座日本神社,但隨著時代更迭,這些神社多被毀壞。除了完整保存的桃園神社外,大部分的神社,不是只剩鳥居、石燈籠,就是可能只存在一個基座。 而位在嘉義公園裡的嘉義神社,相對於多數台灣的神社,保存已算完整,雖然神社拜殿等主體建築不復存在,卻也有著手水舍、祭器庫、社務所與許多石燈籠
Thumbnail
台灣各鄉鎮都曾有過一座日本神社,但隨著時代更迭,這些神社多被毀壞。除了完整保存的桃園神社外,大部分的神社,不是只剩鳥居、石燈籠,就是可能只存在一個基座。 而位在嘉義公園裡的嘉義神社,相對於多數台灣的神社,保存已算完整,雖然神社拜殿等主體建築不復存在,卻也有著手水舍、祭器庫、社務所與許多石燈籠
Thumbnail
台中第二代神社在1937年建於臺中市新高町141番地,並在1942年升格為國幣小社。範圍為今日的孔廟、忠烈祠、臺灣體大臺中體育場、臺中市救國團力行終身學習中心以及臺中市立雙十國民中學。
Thumbnail
台中第二代神社在1937年建於臺中市新高町141番地,並在1942年升格為國幣小社。範圍為今日的孔廟、忠烈祠、臺灣體大臺中體育場、臺中市救國團力行終身學習中心以及臺中市立雙十國民中學。
Thumbnail
台灣過去有很多神社,但不是所有的都那麼「正統」。在台北,就有一個可謂「標新立異」的神社,它的存在,可說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見證。雖然如今已非作為神社用途,但卻繼續特異的,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Thumbnail
台灣過去有很多神社,但不是所有的都那麼「正統」。在台北,就有一個可謂「標新立異」的神社,它的存在,可說是一個時代思潮的見證。雖然如今已非作為神社用途,但卻繼續特異的,散發出迷人的風采。
Thumbnail
承包商在逐利的動機之下,用心加以妝點,一會兒鯉魚旗,一會兒燈籠;又擺上文創商品攤位,賣著食物、小飾品或者日本風的衣服、文物;再請來年輕街頭藝人駐唱;還販售祈願木片,讓遊客掛在風鈴下。由於這樣的遊玩模式很對臺灣人的胃口,配合上媒體宣傳,登時火紅起來。每到假日,遊客爆量,改成收費的停車場立馬不夠車位,車
Thumbnail
承包商在逐利的動機之下,用心加以妝點,一會兒鯉魚旗,一會兒燈籠;又擺上文創商品攤位,賣著食物、小飾品或者日本風的衣服、文物;再請來年輕街頭藝人駐唱;還販售祈願木片,讓遊客掛在風鈴下。由於這樣的遊玩模式很對臺灣人的胃口,配合上媒體宣傳,登時火紅起來。每到假日,遊客爆量,改成收費的停車場立馬不夠車位,車
Thumbnail
桃園神社以往做為宗教殖民建築重新啟用是重新回到殖民嗎(我的個人省思) 這個問題可能依據每個人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回答,我認為每一輩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在這個標題之下,你又如何去看待這次事件呢?
Thumbnail
桃園神社以往做為宗教殖民建築重新啟用是重新回到殖民嗎(我的個人省思) 這個問題可能依據每個人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回答,我認為每一輩的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在這個標題之下,你又如何去看待這次事件呢?
Thumbnail
歡迎來到歷史湯History Soup。你有去過桃園神社嗎?這兩天桃園神社起了爭議,網路上也掀起了各式討論。到底現在的桃園神社應該作為神社園區發展觀光,還是重視忠烈祠的原樣呢?趕緊透過我的觀點來與大家分析吧。 # 桃園神社簡介 參考自日本學者金子展也《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一書對於台灣神社的田野調查,
Thumbnail
歡迎來到歷史湯History Soup。你有去過桃園神社嗎?這兩天桃園神社起了爭議,網路上也掀起了各式討論。到底現在的桃園神社應該作為神社園區發展觀光,還是重視忠烈祠的原樣呢?趕緊透過我的觀點來與大家分析吧。 # 桃園神社簡介 參考自日本學者金子展也《遠渡來台的日本諸神》一書對於台灣神社的田野調查,
Thumbnail
1985年神社存廢爭論事件中,到最後李重耀建築師一直都沒有死心,提出保留神社之餘還要另建忠烈祠,將神社與忠烈祠分開比較不會有衝突,只可惜當時的縣府只選擇了修復,然後忠烈祠繼續留在神社理,也許來到了今時今地,社會大眾們又再一次的關注這個議題,我們還是有機會再一次的跟政府提出神社是神社、忠烈祠是忠烈祠
Thumbnail
1985年神社存廢爭論事件中,到最後李重耀建築師一直都沒有死心,提出保留神社之餘還要另建忠烈祠,將神社與忠烈祠分開比較不會有衝突,只可惜當時的縣府只選擇了修復,然後忠烈祠繼續留在神社理,也許來到了今時今地,社會大眾們又再一次的關注這個議題,我們還是有機會再一次的跟政府提出神社是神社、忠烈祠是忠烈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