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悲晴喜

雨悲晴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高雄下了好一陣子的雨,在這種霪雨霏霏的天氣裡,不免讓人想起了古文中的「雨悲」與「晴喜」。確實,連日不開的陰雨不僅麻煩也令人煩悶,不若晴空萬里讓人心舒意闊,因雨而悲,因晴而喜,就譬喻著人生有好有壞的境遇。

  但誰能阻止一場雨來呢?當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畫一幅雨景,該由誰來決定像或者不像呢?

  齊白石先生有名言:「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作畫我是門外漢,不過卻被這段話所吸引。有句話說「文窮而後工」,字面上的意思是指文人如遇蹇困之後,方能成就好文章。多少偉大的藝術作品以苦痛為底色,宗教以苦難為現世,嘗盡苦味方能引得眾味。作畫要能「似與不似之間」,必須先經過「非常相似」的模仿與苦練,終能意隨筆至。藝術即人生,「苦」原來是摸索的手段,所有的「苦」都是自己的,能與人分享的就只在「似與不似之間」了,相似的是人同此心,不同的是人各有遇。觀一幅畫,讀一首詩,不正如此?

  〈醜奴兒〉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當苦味熬成尋常味,是否就能體會「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境?望著窗外雨下匆匆的人車,天知道呢?

avatar-img
山老闆的沙龍
0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山老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仍記得年輕時初訪海生館的經驗,最有印象的是被人群堵在大洋池的入口處,好不容易擠了進去,眼前是一面比電影帷幕大的水族箱,箱裡有像卡車大的鯨鯊張著方形大嘴巴漂浮在半空中準備被餵食,當時驚嚇多於驚喜,心想那也比虱目魚大太多了,我都忘了自己有沒有叫出聲來。
  許多人的童年都有一塊草原,只要幾分鐘就能到達,媽媽喊飯了還能馬上跑回家,挖土抓蟲的裝備一時忘了拿也沒關係。不過屬於我們的那塊,地形地貌稍微複雜了點,不是只放了三根水泥管的那種小叮噹空地
  將芝麻炒至熟而不焦,碾碎之後,留白的內仁才能如璀璨的繁星深邃奪人。而搶鼻的濃郁,更以唯我獨尊的氣勢,瞬間獨佔你的知覺,儼然是一種以力服人的霸道。
  我仍記得年輕時初訪海生館的經驗,最有印象的是被人群堵在大洋池的入口處,好不容易擠了進去,眼前是一面比電影帷幕大的水族箱,箱裡有像卡車大的鯨鯊張著方形大嘴巴漂浮在半空中準備被餵食,當時驚嚇多於驚喜,心想那也比虱目魚大太多了,我都忘了自己有沒有叫出聲來。
  許多人的童年都有一塊草原,只要幾分鐘就能到達,媽媽喊飯了還能馬上跑回家,挖土抓蟲的裝備一時忘了拿也沒關係。不過屬於我們的那塊,地形地貌稍微複雜了點,不是只放了三根水泥管的那種小叮噹空地
  將芝麻炒至熟而不焦,碾碎之後,留白的內仁才能如璀璨的繁星深邃奪人。而搶鼻的濃郁,更以唯我獨尊的氣勢,瞬間獨佔你的知覺,儼然是一種以力服人的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