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所謂詩與讀詩-讀曾作霖〈珠潭浮嶼〉
近日來為這比賽躊躇不已,有心挑戰卻只恐自己讀詩的資歷不夠,解詩的文學素養更不足,因此裹足不前好些日子。但前日在紀州庵聽了楊照老師的一席演講<我們這一代的文藝青年>,其中一個概念讓我獲益良多,也給了我一點初生之犢的勇氣在這裡關公面前耍大刀。
在求知識的路上,必須養成一個習慣──學習去讀「讀不懂的書」。楊照老師說:「如果只讀讀得懂的書,那你就停止了。」如果給自己設了限,那等於是把自己的潛能給囚禁了起來,自己築了口井遮掩住廣闊的天空、隔絕了浩瀚的大海。況且這些艱難的書中暗藏的許多智慧,常常就是在你一本一本一頁一頁一口一口困難的讀下去的過程中,也許時常如鯁在喉、難以下嚥,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讀進了些什麼,但這些書裡的日月精華自會在胃裡腸裡消化,經過年歲的淬煉熬煮,在某一個時刻,你會發現它已然內化為你的一部分,在某處閃著光芒。也許有一天,你會為自己口中不經意冒出的那句書裡的話,驚異不已。
但文學中唯一讀不懂卻依然美好的,那就是詩。
所以我熱愛讀詩。一開始幾進狂熱的接觸詩就是因為「讀不懂」,因為讀不懂,所以更努力的想要去讀懂、征服,甚至掌握。但讀著讀著,才懂了詩,最美艷之處就在於其難以掌握,像玫瑰花瓣裡的迷宮,如手裡抓不住的流沙。
詩,給了思想一面鏡子,是詩人濃縮了夜的夢,滴落在蒼白宣紙上的黑色墨跡,得用放大鏡仔細瞧,或許才能勉強辨別出墨色裡層層疊疊纏綿繾綣的細絲脈絡。但,若要解開詩裡那互為交通的繩結,要費的功夫可能就非三言兩語可以形容的了。但看到這可別被我嚇著,誰說讀詩一定要讀懂呢?詩是純粹和美好的產物,是藝術其實也是生活。就像在美術館看畫一樣,尤其是印象派的那些經典作品,你得與畫作保持相當的距離才看的見光影墨點層疊交織出的美,是吧?!詩也相同,那些像初看像謎團一般的詩作,即使是我們自小便恐懼排斥的文言文所寫的古典詩詞,其實並無那麼艱深,甚至我們應該丟棄那些註釋、批評,甚至翻譯(詩假若翻譯了,還可能保有原本的美感嗎?)
所以,請原諒我在這裡刻意的輕忽這些「小學」,一來當然是自知這些專業素養不及太多的前輩;二來是認為這個活動舉辦之目的當是希望讓台灣古典詩詞更加大眾化,能讓更多人欣賞她們的美,知曉除了唐詩宋詞元曲以外,台灣還擁有這麼多本土的美麗詩篇,因此或許我應該以「大眾」的角度切入,盡量用簡明生動的素描筆勾勒出詩的輪廓,才不會嚇壞了太多的觀眾;最後則是不希望讓太多的旁枝末節如雲朵搬遮掩了整片天空完整無暇的澈藍。
當然我還是會附上台灣文學館所提供的導讀資訊,以方便閱讀與學習。但強烈建議讀者們看古典詩詞時,第一次閱讀請放心的感受,即使遇見生澀的字詞也請先壓抑住查閱註釋的衝動。所謂放心即放開那些羈絆限制,單純的感受文字表面的水光瀲灩,肯定會發現很不一樣的風景。這也是我看畫展的習慣,我習慣讓自己站在一幅幅看不懂的畫作前,不受限的揣想猜測,讓想像自己裝上翅膀,在畫裡的天空飛翔,如此我才能放心的走進畫裡。因為若是手裡拿著一台語音導覽,我的想法絕對會被它蠻橫的牽著走,甚至會錯失站在畫前那種寧靜而神聖的時刻,或者理解了畫作的背景、理念,卻反而看不見畫中最單純的美。得沉住氣,直到看完最後一幅畫並稍為沉澱紛雜的感動和好奇後,再找出導覽手冊一頁一頁的細讀回味,補上最後那一筆點睛,讓專家的賞析應證或者推翻(可能是大部分情況)剛才的想像。
而事實上,古典詩詞真的並不難,只要別一開始便拿文言文註釋恐嚇自己,它甚至比新詩還要好讀、還要「白話」。
第一章,我選了清代詩人曾作霖的<珠潭浮嶼>。
山中有水水中山1,山自凌空水自閒2。
誰劃玻璃分色界3,倒垂金碧浸煙鬟4。
蓬萊可許乘風到5,艋舺知為舉火還6。
別有洞天開海外7,人家雞犬絕塵寰8。
是吧,其實不難嘛!請你細細的品讀,甚至可以在口中輕輕地咀嚼,那柔軟如水波中倒影的詩句,綿綿延延地盪漾在層層疊疊的綠草如茵上。多美啊,這景色如畫、如詩,彼此如鏡子般倒映著彼此的朦朧。
珠潭,也就是現在的日月潭。風景明媚滿溢在詩句中,其實不用註釋,那滿懷的山光水色已映在你晶亮的瞳孔。你是否也同我一樣喜歡首句,一如陳書〈珠潭浮嶼〉裡「但覺水環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有種坐在竹筏上隨著湖水呼吸的飄盪感?更覺次句詞用的漂亮極了,那色調之美與動態感,比起下面的幾首詩都更勝一籌。
以下幾首也都是描寫日月潭風光的詩作,詩人們常常都是因美景而起意,但同樣的景色,詩人卻用文字畫出截然不同的節奏,然仔細一瞧,你會發現和曾作霖此詩許多的異曲同工。
1. 李碩卿〈日月潭棹歌〉,《詩報》第8期(此詩亦在本次選詩之中,礙於字數限制導讀請自行上愛詩網搜尋)
珠潭水與天池通,涵虛搖綠吹天風。不知海拔幾千尺,盈盈一水瀦玄穹。別開生面懸空際,天潢不與凡流同。悠悠終古自渟蓄,不隨萬派爭朝東。紅霞萬疊迷幽壑,疑有日月潛其中。(中略)
閒雲潭影自長在,山中訪古嗟興亡。君不見,獨木舟,古物蒼然水中央,不管地老與天荒。溯洄原始感無窮,等閒我欲頻飛渡,擬向青天騎白龍。
2. 陳書〈珠潭浮嶼〉,《全臺詩》第肆冊
珠潭埔社稱奇特,一嶼孤浮四面空。
但覺水環山以外,居然山在水之中。
色分丹碧東西異,象判陰陽日月同。
試誦媚川靈運句,低徊合璧興無窮。
3. 陳玉衡〈珠潭浮嶼〉,《全臺詩》第肆冊
誰云東海不遺珠,珠落寒潭幻境殊。
突兀一山圓復活,瀠洄兩水碧兼朱。
菁華未必鮫宮出,採拾空勞蟒甲趨。
為問採驪瀛島客,此珍掌上得來無。
3. 黃驤雲〈珠潭浮嶼〉,《全臺詩》第肆冊
潭心突兀嶼如珠,一片青紅兩色殊。
并剪倩誰來割截,鴻溝分界不糢糊。
奇生溫嶠燃犀想,趣悟濂溪太極圖。
笑爾番民忘帝力,浮田自種免輸租。
PICTURED BY PuddingFish,
2011, sun-moon lake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於《全臺詩》第肆冊。本詩作的首聯已經成為刻畫日月潭美景的經典名句,極為精確的描繪出日月潭美景的特色所在,藉由字詞結構而營造出迴環圍繞之意象,兩句之中出現三個「山」與三個「水」,非但不覺其煩,反而令人拍案叫絕,山山水水,水水山山,水中之山宛若凌空一般,山中之水則平靜無波,散發著悠然閒適的氣息,短短14個字就將日月潭最突出之特色完全表露無遺。戰後吳濁流曾作七絕〈日月潭〉(二首之一)云:「山外青山湖外湖,白雲深處鏡輪孤。悠悠日月潭中水,獨木舟浮縱釣徒」,起首一句不約而同的用類似句法描述日月潭的特殊地景,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者:
曾作霖,字雨若,彰化縣人,祖籍晉江。嘉慶21年(1816)舉人。官福建閩清縣學訓導,道光間嘗與周璽等總纂《彰化縣志》。
注釋:
1. 山中有水水中山:在群山環繞之中有這樣座水潭,潭中又有一座山(當時稱「珠仔山」,即今「拉魯島」)。
2. 山自凌空水自閒:潭水中的小山很像凌空漂浮著,四周的潭水則十分悠閒靜謐。
3. 誰劃玻璃分色界:不知道是誰把宛如玻璃般的潭水劃分成兩種顏色。
4. 倒垂金碧浸煙鬟:傾流下來的金色與碧綠色兩種顏色的潭水,浸泡著雲霧繚繞的山峰。
5. 蓬萊可許乘風到:傳說中的蓬萊仙島可以乘著風很快就抵達(意指就在此處)。
6. 艋舺知為舉火還:獨木舟從小島駛回來岸邊,知道那是因為有人在岸邊舉起火把、發出信號的緣故。艋舺,臺灣原住民語,指獨木舟。
7. 別有洞天開海外:這宛似仙境般的地方,開闢自清帝國的海外之地。別有洞天是指風景極為秀麗,引人入勝。洞天,道教稱神仙所居住的名山勝境。
8. 人家雞犬絕塵寰:沒有民宅、雞、狗等塵世間的事物。寰,音ㄏㄨㄢˊ,大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