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7|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原子習慣】的實踐:兩個月無痛養成運動習慣

有一天又在跟朋友講幹話,我告訴她:「嘿,我好像發現了健康密碼。」 「首先,我們可以找點讓自己壓力大的事情做,比如該死的研究或工作,然後接下來就會… ➡️壓力好大喔,去運動紓壓。 ➡️咦,因為運動身體跟精神都變好了。 ➡️好像可以挑戰更難的工作看看。 ➡️壓力好大喔,去運動紓壓。 ➡️……無限loop」 「厲害了,聽起來就像人體永動機呢。」 以上幹話就不要當真……誒等一下,也許還真的可行喔?! 雖然我不是因為這樣開始運動的,但後來我發現好像真的效果不錯,壓力大的時候去運動,運動完就會累,然後變比較好睡,於是持續一段時間之後,不僅代謝變好、身體變輕,精神也好多了。就連頭腦好像都變得比較清楚,工作效率也默默跟著提升了。 後來,我回想自己究竟是怎麼持續到現在,突然驚覺:
「誒誒誒???,這不就是原子習慣嗎?!」 所以,想想我乾脆來分享一下原子習慣的應用好了,也許會對想要改變生活習慣的人有一些幫助。

原子習慣的概念,基本上就是從很小的、不會讓自己感到負擔的進步開始,雖然可能一時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但長久累積下來,可以成就巨大的改變。養成好的習慣並不是容易的事,特別是當自己並不感興趣,也沒有動力的時候。你知道那樣確實會比較好,但你就是不想「那樣」。 我以前是個能躺不會坐,能坐就不會站的人XD。 在家耍廢多舒服啊,沒必要的話我連門都不怎麼想走出去,可以躺平看漫畫追劇度過一天。所以說,運動這種會累的事情,我怎麼可能會喜歡呢? 每次都會下定決心要開始運動,也每次都會半途而廢,因為很快就會越做越煩、越做越累,然後越來越覺得討厭,所以從來都無法真的持續下去。
想不到這次成功竟來的無聲無息。 我想大概是看了原子習慣之後,不知不覺間把內容內化了,才會自然而然的照書中的方式去執行。 原子習慣中提到,建立習慣的過程有四個要點: 1️⃣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 2️⃣渴望(增強自己的動機) 3️⃣回應(讓行動輕而易舉) 4️⃣獎賞(給自己獎勵) 在開始之前,我認為心理建設是重要的,你自己心裡要有底, 改變並不是一蹴可幾的事,剛開始調整的幅度不大,看不見效果是正常的。 想像一下,現在你面前有一扇厚重的門。你試著從完全不出力,慢慢增加力道,然後終於在施力到某個程度的時候,門終於動了。
你前面出的那些力,並不會因為門沒有反應而不存在,但門需要施加一定程度的力量才有辦法被推開。養成習慣也是這樣的,所以確實理解到這件事,比較不容易因為看不到效果而想要放棄。
接下來就照著年面提到的四個要點進行說明。

1. 提示
我的做法是在預定要去健身房的那天就穿著運動服,這樣我光是看著自己,或是照到鏡子的時候,都會反覆提示自己今天要運動。這對我來說也像一道保險,當我今天不是很想去健身房的時候,我腦中還是會浮現這樣的想法:
「可是你運動服都穿好了耶。」
然後常常就還是去了XD

2. 渴望
我有事沒事會去看Ptt fitness 版或是Dcard 減肥版,看看那些減肥成功的例子,一邊讚嘆一邊覺得很勵志。不過我覺得,這部分對我來說並不是那麼關鍵,所以就點到為止。

3. 回應
我覺得這個部分是成功的關鍵,當做這件事情沒有讓你覺得很累、很煩、很討厭,而是很容易做到,你就不會排斥它。所以,循序漸進的增加時間和難度特別的重要。 最開始的時候,我給自己的目標是一週「進入健身房」兩天。我不要求自己要做多少,只是我要走進去。但人就是一種「來都來了」的生物,既然都去了,多少也會做點該做的事,所以即使沒有很多,也會稍微運動到。這種時機就很適合測試自己可以忍受的上限,我是做到自己覺得有點累了,或是覺得不想做了,就允許自己離開。 然後接下來的幾週,我試著把時間慢慢拉長,雖然我沒有記的很清楚,但大致上像下面這樣(基本上使用的器材是健身車和跑步機): 第一週:每週兩天,一次至少10分鐘。 第二週:一樣兩天,一次至少15分鐘。 第三週:還是兩天,一次至少20分鐘。 第四週:依然兩天,一次至少25分鐘。 我幾乎每次都是看時間一到就停下來,如果中途覺得很累,看到時間快到了,想想也不差那點時間,就會覺得好吧再忍耐一下,然後慢慢的,可以持續的時間就更長了。 到了下一個月,目標變成這樣: 第一週:一週三次,一次25分。 第二週:一週三次,增加到30分。 這時候已經到了一個國民健康署建議的時間了,但因為是循序漸進的關係,加上我還沒有對自己要求強度,對我來說幾乎算是無痛的增加。 第三週開始間歇的把強度拉上去 第三週:三天/30分/每10分衝刺30秒 第四週:三天/30分/每5分衝刺30秒 雖然開始增加了會有點累的部分,但因為沒有衝刺的時間就是可以慢下來,所以也不會感到很負擔,而且看著秒數也不會覺得「吼還要累多久」,因為自己知道很快就能結束

4. 獎勵
事實上我覺得原子習慣的概念,在心理學上比較接近行為主義,而行為主義的基礎是動物實驗。把原子習慣的內容套在動物訓練大概會像這樣: 1️⃣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伸手並說「握手」 2️⃣渴望(增強自己的動機)➡️在狗餓的時候用零食誘惑 3️⃣回應(讓行動輕而易舉)➡️握手的動作 4️⃣獎賞(給自己獎勵) …….➡️給零食+「good job!」 想像一下,如果你是一隻狗,主人想要教會你握手,但你剛開始並不知道怎樣叫握手,也不知道握手有什麼好處。不過,在主人一次一次的,把你的爪子放在他的手上,然後餵你吃好吃的零食之後,你終於理解到:
「喔,『握手』就是把爪子放在人的手上,而且這樣做可以得到好吃的,主人還會看起來很開心」 於是你開始喜歡做這個動作,因為你知道做了就會有好事發生。 人也是這樣。 所以建立習慣的時候,試著為自己創造一些好的連結,這樣會更容易持續下去。 我給自己的獎勵,是在運動後給自己吃好吃的東西。 雖然看起來可能會令人很擔憂「這樣吃太多,不就讓運動功虧一簣了嗎?」 但各位放心,我是基本上都是在一個不超過所需熱量的情況下,吃自己想吃的東西,所以其實影響不大。 當然,這只是我的方式,你也可以從其他方面找到對自己更有效的獎勵,只要記得不要太過,考量自己的財力和資源,如果是在減肥,請考慮熱量XD,適度的獎勵自己多少是有幫助的。

不知不覺,前面那些「每週目標」已經是兩個月前的事情了,到現在我已經習慣一週三次,而且每次都會運動整整一小時,有時候加上肌力訓練,還可能在健身房待一個半到兩小時,自己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從一個只想躺平的廢宅,到一個一禮拜花三小時運動,好像很勤勞的健身女子,這人設崩太快了自己都嚇壞。 以前一直被唸要去運動,我心裡都會想:「林北忙得要死哪有時間運動啊?!」 但現在腦迴路整個都不一樣了,當我覺得課業和工作很煩很忙的時候,我反而會先去運動,然後好好洗個澡休息一下,再去好好把該做的事情一件一件解決掉。 也明顯感覺身體的機能、作息、精神都有越來越好的趨勢,算是意外的收穫,也許哪天就能達到兼具產能與健康的人體永動機了(?XDD 好啦,就分享到這裡,如果你也跟我一樣本性是個廢宅,但又有點不想那麼廢,可以實作看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變成陽光宅宅也是指日可待。 共勉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