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心念是有頻率的 需要謹慎調頻

頻率只要對頻就會共振 resonate 因此同頻共振的說法於是容易理解。
腦波、心念,也都有頻率,也都有具備共振和放射的特質。我們的念頭會釋放出念力波(諧振波),會跟同頻的人共振。
共振的原因是因為彼此心念一致,所以很容易捕捉到共感,也就是所謂的心電感應,心有靈犀。
這是可以訓練的。
需要自己的心沈靜下來,不要有太多的干擾,特別是剛開始的時候,不合適周邊環境有太多的干擾。
每一個念頭都有特定的頻率,在David Hawkins博士的Power vs Force研究中已經提供許多對照研究資料,心念都有特定的頻率,可以分出高低頻率,而頻率是會引發共振的。
共振結果會引發身心的狀態,也會與外境共振,導致同頻共振效應,從我的長時間觀察,這幾乎就是社會學中一般俗稱的「同溫層」或「物以類聚」效應,類似狀態的人總是會相互吸引,互相安慰,當然若是負面低頻的同頻共振也就會互相耽誤,若是高頻良好品質的話,則是會越來越好。
社會學人群觀察研究中,有趣的發現在於,同頻的人總是會相處愉快
所以,好的就會越來越好,不好的就會一起連累。這也是窮爸爸富爸爸的作者Robert清崎說,要知道自己的財富管理水準,就看看自己常常交流互動的五個人,都知道水準在哪裡了。
因為層次相當的人才能一起聊得愉快,這也是因為心念頻率在接近的頻道,所以大家覺得舒服。
此外,心念頻率不只是會共振,還會連結在高維度high dimensions的層次中,雖然現今的科學還無法有效的證明高維狀態的存在,但是人類的意識已經大多數可以感知並且理解高維度層次的存在。
透過高維度的意識交流,縱使物理距離相隔甚遠,也可以有效進行心電感應交流。這項研究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就開始的ESP研究計畫,當然也持續到了2023年後,人類社會普遍已經接受了可以心電感應交流的事實,只是無法有效的描述和證明這個現象而已。
群體中更需要經常調頻意識 保持校準
這樣就了解為什麼在組織內,群體中彼此要持續保有開放的意識狀態和樂意溝通了吧。
因為可以好好的溝通,對人與人之間的意識頻率的調頻和校準有很大的幫助。一個團隊的溝通越高,默契越好,而默契,就是古老的人們發現的意識溝通,所以無需說話即可進行意識溝通,所以這就是默契。
組織群體中的默契確實可以透過持續溝通培養出良好的默契,越多越同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史提夫(致瑋老師),EAS組織倍增理論和企業策略發展地圖531。致瑋老師也是知名華人企業的講師,累積超過4500演講和授課經驗,足跡遍及亞洲各國,對產業和企業生態有很完整的理解。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teve史提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