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論(有雷)

淨化論(有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淨化論》

英文片名:The Conference

德文片名:Die Wannseekonferenz

導演: 馬蒂·格諾勒克

編劇:Magnus Vattrodt、Paul Mommertz

上映日期:2022.1.18(德國)、 2023.06.21(台灣)

片長: 107分

類型: 戰爭、歷史、傳記、劇情

語言:德語

產地:德國

演員:

菲利普・霍賀麥爾、約翰・尼斯艾曼亞、麥斯米蘭・柏克納、法賓・布區……等等

劇情概要:

1942年1月20日的早晨,在柏林大萬湖區的一棟豪華別墅裡,納粹政府的高層,包括蓋世太保、帝國總理府、內閣全體、警察以及重要幕僚們,意外受邀齊聚在一起…。

這是一場帝國保安總部部長萊茵哈德海德里希所發起邀請的早餐會,被後世稱為「萬湖會議」。晨會上唯一要討論的議題,就是被納粹稱為「猶太人問題最終解決方案」:該如何「系統性地解決」全歐洲為數1100萬的猶太人。

(以上內容摘自維基百科、Yahoo!電影戲劇)

觀影心得:

去年注意到《淨化論》時,那時台灣還未有引進消息,理所當然看到的片名是《萬湖會議》,而比起「淨化論」一詞,「萬湖會議」四字好險還沒還給歷史老師,仍記得這場會議導向的恐怖決策。

因為看了2021年上映的《波斯語課》(Persischstunden),自然在得知本片在台灣排片消息後,決定進場一觀,但不知怎麼一直記成七月上映,於是安心地去過端午,等發現早已上片時,場次已經少到我只能跑南港電影院看了。

說個題外話,這間的無糖綠茶是我在電影院買過最合味口的。

回到正題。

《淨化論》作為一部劇情長片,卻如同1942年籠罩萬湖的冬季,冷而不峻,寒而不厲,散在別墅四周的積雪透著的不是刺骨之意,而是一種稀鬆平常,彷彿時間點不在二次大戰,而是承平時代的一個尋常日子。

然而,在此舉行了一場會議,一個帝國以此決定了一個民族的走向……

與我原先預想的不同,與會的眾人沒有因為會議內容,展開激烈、充滿情緒的言語交鋒,相反地,一如電影中藉由與會者之一所說:「這是場社交會議,更多的是鞏固自身利益,以及掌握主導權。」

對他們而言,會議討論的「猶太人最終解決方案」,身為漩渦中心的猶太人早已被他們宣判死刑,重點不過在於如何讓猶太人去死,如何解決猶太人的屍體、財產,以及避免國內民眾對此產生負面觀感。

至於國外看法?早在英美宣戰,猶太人已經失去作為人質的價值,那又何必在乎?帝國遲早一統歐洲,讓這片大陸不再存在那骯髒血脈與民族。

與會者越是視此為理所當然,鏡頭越是冷靜,看得我越是毛骨悚然。

彷彿發生在萬湖的這場討論,只是在決定如何處理房子裡的害蟲,而不是一個個與他們有著相同外貌,被生物學歸類的人類。

那可是一千一百萬人,一半個台灣!

只是十年,只用了十年,便完全對一個民族的蔑視與不在意。

荒謬的是,在會議上半場,與會眾人卻用各種名詞去修飾、轉化他們曾經、已經、即將執行的,慘無人道的暴行。

甚至對於暴行的分歧,不是來自道德、人性、倫理、法律、國際的內外交逼,而是因為影響到了自身團體的利益。

到了討論核心議題的下半場,與會者終於撕下偽裝,直言談談如何高效率毀滅一個族群,直到此刻,仍像一場尋常討論,沒有強硬的語氣,沒有堅決的反對。

他們早已達成共同戰線,只是利益尚未分配妥當,所以內政部代表維護對猶太人的法律,是因為法典由他制定,若因此會議討論之草案影響,那他的地位也會受到影響,於是提出更惡毒的解決方案……

走出電影院已經兩個小時,我仍無法清楚整理思緒,這不是平庸之惡,他們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清楚知道結果會是什麼,但還是決定做了,因為這是歴史賦予他們的使命!

惡魔誕生了,他們卻視自己為神。

平靜的萬湖結束了一場會議,來得從容,去得輕鬆,只是往後,用六百萬條性命鋪設前路。

直到電影結束,我才發現,《淨化論》沒有配樂。

平凡得就像我們隨處可見,越是貼近日常,越是覺得恐佈攝人。

我已難以言語感受。

avatar-img
狐焉不詳
31會員
410內容數
擬把疏狂圖一劍:武俠小說《前篇 江湖易夢》《錯簡 異地同生》《卷一 潛鋒勿用》《卷二 鋒戰于野》 七詩六詞:詩詞《屏南茶餘》《西風漸》《亂詩詞》 聚羽成像:觀影心得 欲羽君同:同人小說,天地劫《天地皆易》、葬送的芙莉蓮《河床上的白色花簇》;遊戲心得【天地劫:幽城再臨】、【霸劍霄雲錄】、【活俠傳】、【重返未來:199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狐焉不詳 的其他內容
《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 英文片名:Indiana Jones and the Dial of Destiny 導演:詹姆士曼格 編劇:傑茲.巴特沃思、約翰.亨利.巴特沃斯、大衛.柯普、詹姆士.曼格 類型:動作、冒險 上映日期:2023.06.29(台灣) 片長:154分鐘 分發行公司:迪士尼、盧
《人類滅亡報告書》 韓文片名:인류멸망보고서 英文片名:Doomsday Book 導演:金知雲、林弼成、韓在林 編劇:金知雲、林弼成、楊宗奎 片長:113分鐘 類型:科幻、劇情、超能 產地:韓國 語言:韓語 上映:2012.4.11(韓國)、2012.11.28(台灣) 發行:可樂電影
《玩命關頭》系列電影作為近些年來知名的飆車爽片,就算沒有看過,也能從各處得知相關消息,像是知名主演保羅.沃克不幸離世、FAMILY梗圖、各種違反地心引力的飆車技巧、外太空空投汽車……然而,作為一名觀眾,我只有看過一集。 那是哪一集?我不知道。
《Last Man-全盲搜查官-》終於補到最新一集,也就是第七集。 從第一集到第七集,故事鋪排循序漸進,把每個角色在故事中的立場跟行為動機講得清清楚楚。 皆實廣見前來日本交流,是為了有機會調查四十一年前父母身死的真相,並且透過護道心太朗,得到會見兇手鎌田國士的機會,但是在與護道心太朗的相處過程中,他
上一篇題到本劇,那就轉一下這篇,看了一下,居然是2017年寫的,久到有點誇張,記得那時看完本劇我還去買了兩本小說,只記得一本是《沉船的王妃》(妃は船を沈める),另一本卻是忘了,所以才會看完之後覺得還好,又轉手賣了。 由於是近八年前寫的,寫得很簡陋,就隨興一看吧!
《Last Man-全盲搜查官-》 日文名稱:ラストマン―全盲の捜査官― 導演:土井裕泰、平野俊一、石井康晴、伊東祥宏 編劇:黑岩勉 類型:職場、社會、犯罪、推理、警匪 語言:日語 產地:日本 製作公司:TBS電視台
《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 英文片名:Indiana Jones and the Dial of Destiny 導演:詹姆士曼格 編劇:傑茲.巴特沃思、約翰.亨利.巴特沃斯、大衛.柯普、詹姆士.曼格 類型:動作、冒險 上映日期:2023.06.29(台灣) 片長:154分鐘 分發行公司:迪士尼、盧
《人類滅亡報告書》 韓文片名:인류멸망보고서 英文片名:Doomsday Book 導演:金知雲、林弼成、韓在林 編劇:金知雲、林弼成、楊宗奎 片長:113分鐘 類型:科幻、劇情、超能 產地:韓國 語言:韓語 上映:2012.4.11(韓國)、2012.11.28(台灣) 發行:可樂電影
《玩命關頭》系列電影作為近些年來知名的飆車爽片,就算沒有看過,也能從各處得知相關消息,像是知名主演保羅.沃克不幸離世、FAMILY梗圖、各種違反地心引力的飆車技巧、外太空空投汽車……然而,作為一名觀眾,我只有看過一集。 那是哪一集?我不知道。
《Last Man-全盲搜查官-》終於補到最新一集,也就是第七集。 從第一集到第七集,故事鋪排循序漸進,把每個角色在故事中的立場跟行為動機講得清清楚楚。 皆實廣見前來日本交流,是為了有機會調查四十一年前父母身死的真相,並且透過護道心太朗,得到會見兇手鎌田國士的機會,但是在與護道心太朗的相處過程中,他
上一篇題到本劇,那就轉一下這篇,看了一下,居然是2017年寫的,久到有點誇張,記得那時看完本劇我還去買了兩本小說,只記得一本是《沉船的王妃》(妃は船を沈める),另一本卻是忘了,所以才會看完之後覺得還好,又轉手賣了。 由於是近八年前寫的,寫得很簡陋,就隨興一看吧!
《Last Man-全盲搜查官-》 日文名稱:ラストマン―全盲の捜査官― 導演:土井裕泰、平野俊一、石井康晴、伊東祥宏 編劇:黑岩勉 類型:職場、社會、犯罪、推理、警匪 語言:日語 產地:日本 製作公司:TBS電視台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
時間是1983年4月1日,東京電視台播出了不屬於愚人節卻荒謬的寫實機械人作品、裝甲騎兵VOTOMS。 鋼鐵的人形棺材中,沉默寡言的少年兵胸中,熊熊燃起向大宇宙的意志的反抗─那是身處高位、遠離戰場煙硝充滿算記者所未能感受,超越會計、彈藥數字、兵員人數與地圖名字以外的「東西」,其名生命。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