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

含有「納粹」共 249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兩年前曾去參訪慕尼黑近郊的達浩集中營(KZ Dachau),走入「工作讓人自由」的鐵門(Arbeit macht frei),鐵門後便是浩劫之地——佔地廣大的猶太集中營。展覽室裏播放著紀錄片,一具具死屍像垃圾瓦礫般被堆放著,彷彿死亡不算件事兒。我們不是在觀賞遺跡,緬懷歷史,而是在受刑。
Thumbnail
月影紗💫-avatar-img
2025/08/31
我完全不敢點開照片。 大學是教授告訴我們他參觀集中營的故事,雖然是口述,但我已經無法承受。 Never again 🙏
薇亦柔止-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31
月影紗💫 只是最後兩張要小心!
《見證》(Come and See, 1985)是一部令人震撼的蘇聯反戰電影,以白俄羅斯遭納粹佔領時期的暴行為背景,透過少年弗廖拉的視角呈現戰爭的殘酷與人性摧毀。本片採用壓抑的敘事風格、精巧的聲音設計和長鏡頭,營造出強烈的恐懼與無助感。導演巧妙運用「攝影」意象,探討戰爭的荒謬與自我價值的衝突。
Thumbnail
5/5見證(Come and See, 1985)
1961年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審判揭示了「惡的平庸性」:納粹戰犯不是瘋狂的怪物,而是盲目服從的官僚。漢娜·阿倫特的觀察與神學視角提醒我們,邪惡可能在平凡中悄然蔓延,每個人都必須警醒思考。
Thumbnail
德國、納粹、希特勒、集中營,這大抵是談起二戰歐洲時第一時間會想起的詞彙。作為德國盟軍的後代、納粹德國的後代,他們如何面對過去這段歷史?作為受害的一方,當然可以把罪責全怪責在對方身上。那作為加害者,他們會想抹掉自己不光彩的過去,還是直接面對?
Thumbnail
5/525座二戰紀念碑教我們的事: 我們是定義歷史的人, 還是歷史的囚徒?
克婁代除了較為知名的小說、編劇作品外,早在2003年就已經以《小機械Les petites mécaniques 》獲得龔固爾的短篇小說獎。 因此,不會意外,《德國幻想曲》裡的五則短篇都相當精巧。無論是展開、隱藏、插入回憶,以及無比用心的揭露式收尾(dénouement),都展現克婁代對於這種短小
本文探討閩南狼與八炯間的私人恩怨如何影響民主與社會運動的核心價值。作者強調,兩人作為網紅的個人爭執不應被視為運動的代表,否則可能模糊運動初衷,削弱其正當性與團結力。此外,閩南狼公開私人對話攻擊八炯的行為被視為不負責任,暴露了個人動機,且可能損害信任與運動價值。最後,作者肯定八炯為納粹言論公開道歉的誠
Thumbnail
投票
這主題看膩了要換一個嗎?
2 個選項 · 前往投票
本文聚焦於納粹與法西斯主義這一歷史議題,深入追溯其興起軌跡與核心特徵。 文章比較了兩者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相同點,如極端民族主義、獨裁統治、反共產主義等,也分析了在種族政策、經濟重點、權力結構等方面的差異。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上一篇文章講的世代理論當中,其實有提出四種不同的人格特質。因為在一個世代當中渡過童年而啟發出來的人格特質,會導致那樣的人開始將舊有世代完結,驅動社會走向下一個世代。而理解這些也讓我比較知道自己的社會在甚麼世代。 例如關於納粹到底屬於第幾世代,或者解嚴屬於哪個世代,應該是用當時人的主流思想以及他們下
反共網紅「八炯」再陷輿論風暴!8 月 3 日晚間,「閩南狼」公開對話截圖與影片,指控八炯曾私下研究納粹群眾動員,甚至構想建立「納粹衝鋒隊」。八炯隔日拍片致歉,承諾減少線下活動、專注網路反共。【本文引用自 新識界】
Thumbnail
心態矛盾是二戰後,歐洲諸國的主軸,只是在強大的外敵壓力下沒辦法,加上兩大核武強權不停的堆疊核武數量,直到足以毀滅地球好幾次,美蘇外的國家已經到了連上桌談判的資格都沒。這對幾百年來都是帝國強權的歐洲人民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反倒是沒當過強國的小國,民眾對於依附霸權沒什麼心理負擔。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