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時的通識課堂中,老師給所有學生發了一份問卷,裡面有幾道題目令筆者印象深刻,題目大意是,在戰亂時期,人們對於宗教的信仰是會更堅定,還是愈加不相信宗教?
這近乎哲學詰問的問題著實難倒許多人,正反兩面答案都各有擁護者,筆者看見題目,腦中便浮現爺爺參加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及八二三炮戰的經歷,以及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役,稍加思索後,選了「愈加不相信宗教」這個選項。
「永遠,我永遠也忘不了這個夜晚,集中營的初夜讓我的一生變成漫漫長夜,並且重重鎖上。」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些煙霧。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些小孩的臉龐,他們的身體在靜謐的藍空下變成一縷輕煙。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些火焰,它將一輩子蠶食我的信仰。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些寂寥的夜晚,它們讓我永久喪失生存的慾念。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些瞬間,它們扼殺我的上帝和我的靈魂,讓我的夢想化成荒漠。我永遠也忘不了這些,即使我註定活得跟上帝一樣蒼老,我永遠也忘不了。」
在納粹集中營裡的這一年,讓這15歲男孩的生活天翻地覆,徹底改變一生。
即便壞事已在周遭接二連三地發生,但,只要是人,都會有壞事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僥倖心理,進而對於警告視而不見,直到噩運降臨到自己身上。1944年,二戰已進行到尾聲,被盟軍逼到窮途末路的納粹,更加瘋狂地屠殺猶太人,常言道: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對他們而言,戰爭輸贏已不再重要,消滅猶太人最重要!在此之前,大批大批的猶太人早就被納粹送進集中營折磨致死,儘管有少數猶太人還生活在歐洲大陸,但為了實現種族淨化的野心,納粹的魔掌便伸向這些猶太人。
由猶太意第緒語作家、同時也是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埃利.維瑟爾(Eliezer "Elie" Wiesel,1928年9月30日~2016年7月2日)寫的
《夜:納粹集中營回憶錄(LA NUIT)》,就如實記下他們猶太人被納粹剝奪住所、財產,甚至是生命的過程,僥倖存活的猶太人,則是被趕到集中營裡,睜開眼就是想盡辦法活下去的悲慘經歷。作者沒有用激烈的字眼去控訴納粹的暴行,但平淡文字中所透出的徹骨寒意令筆者感覺彷彿置身冰窖,納粹在集中營的暴行也在筆者腦海中具象化,同樣是人,怎會邪惡到視人命於無物?僅只閱讀就令筆者感到不寒而慄,很難想像親身經歷的作者,究竟克服多少悲痛、憤怒、無奈等負面情緒,才將這慘絕人寰的夢魘化為文字,不,恐怕就連文字也無法精準描述那個人間地獄。
書中最諷刺和無奈的橋段,是他們一家,甚至是周遭的猶太人,明明就有幾次機會可以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