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戰爭主題策展】電影《讀報人》│為了能好好的往前走,我們努力學習放下過去,即使那很不容易

2021/03/28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對於傷痛的過去,該忘掉,還是記得,才能好好的繼續往前走?為什麼,有人會做損己利人的事情?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劇照來源:IMDB
人是理性的動物嗎?我大學唸商學院,讀了好多經濟學相關的課程,基礎經濟學、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無論是哪一門專業的經濟學,裡面都有一個基本的假設,假設人是理性的動物,理性的定義是,人會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效用的意思,講的粗俗一點,就是爽度最大化,也就是說,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是,在所有條件都一樣的虛擬社會行為實驗室裡,每個人所有的經濟行為都在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由此所推論出來的人類行為模式,大多會很一致,導致行為不一致的因素,則來自像資訊落差等等的變數;然而,我們有時還是會看到某些人的行為好傻好天真,在多數人眼中做出對他自己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的事情,但他本人在做著這些看起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時,卻是甘之如飴,雖千萬人吾往矣,電影《讀報人》講的就是像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部電影是由湯姆.漢克跟德國天才女童星海倫娜.澤格爾〈Helena Zengel〉所主演,時代背景是在美國南北戰爭甫結束幾年之後的1870年,湯姆.漢克所飾演的傑佛遜.凱爾.基德〈Captain Jefferson Kyle Kidd〉是剛從軍隊退役下來的上尉,退役後遊走各地藉「讀報人」這份工作謀生,為各地區不識字或是想聽世界各地新聞的人讀報,因緣際會下,他遇到海倫娜.澤格爾所飾演的十歲女孩喬韓娜〈Johanna Leonberger〉,她因戰爭成為孤兒,基德決定護送喬韓娜到她阿姨家,整部電影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大部分就在講在這一路上槍林彈雨的驚險過程,喜歡看西部片槍戰的格友,這部電影,應該會是你們的菜。
人為什麼會做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電影開始沒多久,基德在叢林裡遇到喬韓娜時,我覺得好像在看文明社會人類與從小被野獸馴養女孩的故事,喬韓娜整個人非常野性,不只是不懂英文,語言舉止,也不像是一般文明社會養大的十歲女孩,基德透過喬安娜身上的證件得知,喬韓娜很小的時候就被印地安人擄走,在印地安部落裡生活了很多年,她的語言是印度安語種之一的凱奧瓦語,兩人後來行經鎮上,透過懂得凱奧瓦語的老闆娘干內特太太溝通,基德與喬韓娜兩人才有了基本認識,在這之前,基德與喬韓娜兩人的關係是緊張到近乎對峙的。
其實這樣的關係不難理解,對喬韓娜來說,戰火讓她失去了所有的家人,而且喬韓娜親眼目睹了家人在非常殘忍的狀況下失去生命,十歲的女孩經歷了慘絕人寰的場景,對人很難有信任,當她流落叢林,突然間出現的中年大叔基德說要保護她,帶她去阿姨家,她當然沒辦法相信基德,想盡辦法要逃走,問題是,如果要逃,她要逃到哪裡去?她已經沒有家了啊。
至於基德,我對他,有著與他的朋友們一樣的疑問:你幹嘛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走很危險的好長一段路,護送這個非親非故的小女孩去給她的阿姨?沒人叫你做這件事情,也沒人付你錢,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後來路上有幾個不懷好意的男人,說要花錢跟基德買喬韓娜,他們說基德一定在喬韓娜身上得到了很多好處時,我覺得這樣的猜測與想法,非常合乎人之常情;除此之外,觀影的過程中,我心中另一個疑問是,基德把太太的照片一直貼身帶著,夫妻感情應該是很好吧,但為什麼戰爭結束五年多了,基德都不回家跟太太相聚?這兩個疑問,到了影片的結尾才會知道。
基德與喬韓娜兩人,漸漸的由劍拔弩張到互相信任依賴,透過兩個人的對話,隱隱約約感覺得出來,兩人都有各自深沉的傷痛;而基德的讀報工作,其實不只是單純的讀報而已,他其實是帶著高度的自我主張跟原則,在為鎮民們篩選過濾資訊,看基德讀報,像看沒有螢幕隔開的實況政論節目,至於台下坐著聆聽的鎮民們,也有各自對政治與時事的想法,有時還會一言不合吵起來;嚴重的,基德甚至還有生命危險,像他們所行經的伊拉斯郡,就因為基德不願意讀主管當地的法利先生給他的報導,引發了一場槍戰;在看伊拉斯郡這段劇情時,我很疑惑,法利先生黨羽眾多,各個都有強大的火力,為什麼基德寧願冒著激怒法利先生,失去生命的危險,也要讀他認為該給伊拉斯郡居民讀的報導?不過只是路過的一個村鎮而已,為什麼基德要那麼堅持原則,堅持到近乎嚴重偏執?
該怎麼處理傷痛的過去,才能好好的往前走?
看了《讀報人》之後,我上網查找了美國南北戰爭的資料,才知道,原來南北戰爭的結束,只是武力的結束,並沒有結束歧見,戰後美國國內還繼續又嚴重爭執了數十年,美國現在看似成熟多元的民主,其實也曾經付出過血與淚的慘重代價。當我看著基德在讀報的現場,鎮民們情緒激昂的咒罵著北方的政治族群時,我想到的,不只是我們的藍綠之爭,還有本省外省撕裂,以及慘烈的二二八。
我一位學妹,大學時代有一個感情很好的男朋友,兩個人穩定交往多年到最後論及婚嫁時,卻由於男方是外省人,被學妹家人嚴厲反對,被迫分手,因為學妹的家人是二二八受難者。
我爸媽都是深綠,我不知道他們曾經經歷過什麼事情,所以對外省人有強烈的恨意,然而在我很小很小,家裡還沒有自己的房子時,我們家跟一對張姓外省退役軍官租屋,這對外省軍官視我如親生孫女,我爸媽工作忙碌,還得照顧我弟弟妹妹,我學齡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跟張爺爺張奶奶住在一起,我幼時最親密的記憶,不是跟我的父母弟妹,而是跟張爺爺張奶奶,我跟他們的關係,遠比跟我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要親,而即使我爸媽極度討厭外省人,對張爺爺張奶奶卻非常尊敬,如同尊敬我親生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這樣背景下長大的我,政治立場,不藍不綠,唯一明確的是,我痛恨刻意分裂族群的政客。
基德與喬韓娜後來經過喬韓娜過去的家,目睹了景物依舊卻已人事全非的家,基德安慰喬韓娜,要把過去忘掉,往前走,喬韓娜卻反過頭來對基德說,不,就是為了要往前走,所以要記得過去。
為了要能夠好好地往前走,對於過去,是該記得,還是忘掉?我不知道答案,但如果選擇忘掉,當事人忘得掉嗎?我以前也會為學妹抱不平,認為她的長輩不該把上一代的恩怨牽連到下一代,讓相愛的一對愛侶被迫分開,然而,當我有了些歷練,在職場上、在情感上,被重重的傷害過之後,我漸漸明白, 人世間有些事情是很無奈的,如果沒有經過深刻的理解,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要受害者放下,要受害者寬大,那有可能只是缺乏同理的無知;在經歷過被傷害的巨大痛楚之後,我才明白,要放下傷痛,需要多麼龐大的能量;從國仇家恨,到個人的恩怨情仇,要真正的放下與寬宥,一點都不容易。
而基德的狀況,卻是因為同理心與正義感太強,他自責自己在戰爭時手染太多鮮血,即使他的好友不斷告訴他,那不是他的錯,在戰爭中,他所傷害的每個人都是迫不得已,那真的不是他的錯,基德仍深自愧疚著,然後,在或許連他自己也不知不覺下,將這份愧疚,轉為對因戰爭失去所有家人的喬韓娜的保護,轉而為傳遞他相信的理念,即使這些事情可能讓他失去生命,他還是堅持的做著;旁人無法理解,為什麼他要做這些看起來「沒有效用」的事情,但他自己清楚,對他來說,最大效用的事情,不是世俗的利益,而是良心的價值。
這部電影的結尾,出乎意料的有個很反轉但很溫暖的結局,記得看過一則關於湯姆.漢克的報導說,湯姆.漢克非常挑戲,一定是要正能量的作品,他才會接演,《讀報人》雖是一部調性較為沉重的作品,但主軸還是在彰顯人性中的美好,基德上尉雖然陽剛氣質濃厚,與《阿甘正傳》裡的阿甘,個性完全不同,然而,若把性格的差異拿掉,其實基德也跟阿甘一樣,傻傻的做著他認為是對的事情,不管別人怎麼看。
看完《讀報人》之後,會對人們的行為有更多的思考,理性上,人應該是會做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然而,如果某些人,如電影中的基德,做的事情看起來是違反常理的,那麼,或許他的心中,有比我們眼中世俗價值更大的東西。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youtube聽喔
延伸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體需要食物,才有能量,心靈也是;電影、戲劇還有書,就是我的心靈糧食,這裡分享這些心靈糧食,帶給我的收穫與感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