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層公寓 Walk Up》不同版本的我們,映照出同一種現實

《四層公寓 Walk Up》不同版本的我們,映照出同一種現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故事圍繞在一棟公寓,四間住戶,一場夢境。一位導演,幾名女子。一開始是導演帶著自己女兒來找一位室內設計師,看起來似好久不見,女兒想學室內設計,所以帶她來拜師,在一張桌子上,左側是室內設計師aka公寓房東,右側是導演與女兒,三人對談中時有時無的停頓與凝滯,塑造出的不自然感很自然,每個人各有各的欲言又止,那些客套寒暄問候,都藏著不同的念頭。

對洪常秀的電影不是很熟,但前一部看的正好也是權海虓擔綱主演的《那天以後》,該部電影中他詮釋一名小有名氣的出版社社長,這次則是電影導演。同樣是充滿才情的男性,劇情脈絡也圍繞著幾個不同的女性轉,但電影最富興味的是角色之間的對話,以及打破線性的敘事手法。

非線性敘事開展的夢境故事

房東設計師帶領他們參觀房客住所,說「這裡的房客都不上鎖的。」就像是在夢境裡如入無人之境般,肆意闖入另一種人生。

房東設計師帶領他們參觀房客住所,說「這裡的房客都不上鎖的。」就像是在夢境裡如入無人之境般,肆意闖入另一種人生。

《四層公寓》裡,每一層都正發生著不同的故事。電影用一種如夢似幻、分不清是現實故事還是想像畫面的剪接敘事,讓觀眾一同陷入迷霧之中,剪接的點十分巧妙,幾乎不著痕跡的轉場,尤其是最後一段透過進入車裡、再從車裡下來的橋段,完美銜接回故事一開始分歧的節點。

設計師房東,是帶動整個故事流動的主要人物,畫面隨著她拾級而上,由她口述介紹每層樓的住戶樣貌,從一二樓的餐廳私廚、三樓情侶的套房,到住著畫家的頂樓。最後到頂樓時,她與導演的一席談話,誠摯地表示如果導演來住這裡,她甚至可以不收他房租,這成為後續故事開展的開關 — — 住在這棟公寓裡,會有什麼樣的發生?

另外,在女兒與設計師房東的對話中也埋下了伏筆:什麼才叫做最真實的「自己」?是在家人面前那個膽小、較女性化感覺的導演;還是在工作領域才華洋溢、感覺無所畏懼、充滿自信的他?

在第二段故事中,導演與設計師房東到了二樓餐廳吃飯(有別於第一段是在一樓的餐廳),在與女廚師以及設計師房東的三人對話中,言及導演嚮往在國外定居、靈感滿溢的生活狀態,以及對於自己無法真正回家 — — 與家人格格不入的矛盾感。在他拍出一部部好電影的檯面下,其實仍滿載現實與理想的角力。

raw-image
夢裡再進入另一層夢,夢境也就變成了現實。

夢裡再進入另一層夢,夢境也就變成了現實。

到了三樓,導演與另一半居住在兩人公寓,因健康微恙中止了拍電影,整天在家,過著吃素養生的生活,儘管出現到國外參展的邀請,他仍礙於自尊與個人理念而裹足不前。對照房屋處處漏水卻未能修繕,就像是從裂縫中滲透而來、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窘境。當女友出門久未歸,他躺在床上邊睡邊等待的同時,出現畫外音的兩人對話,更深刻模糊了夢境與現實的疆界,如果躺在床上的是自己,那畫面以外與女友對話的那個又是誰?

最後在頂樓的生活,導演與不動產公司的女業務交往,在寬敞的頂樓,兩人吃起了燒肉,女生央求再聽一遍他曾說過看見耶穌的神蹟體驗,他繪聲繪影地重新講述了一遍耶穌告訴他:「你會在濟洲島拍十二部片。」所以他現在只要籌劃搬去濟州島,一切就沒問題了。(這段同時令人聯想起第一段設計師房東介紹想搬去濟州島的頂樓房客、以及與女廚師聊天提到關於宗教的存在性。)

第二段說宗教只是基於人性需求而存在,到第三段說看見耶穌告訴他,要去濟州島拍電影。不同的人生角色階段,如何形塑一個人的價值觀?

第二段說宗教只是基於人性需求而存在,到第三段說看見耶穌告訴他,要去濟州島拍電影。不同的人生角色階段,如何形塑一個人的價值觀?

有趣的是,這一段和上一段,都同樣安插設計師房東前來敲門,以不小心拆了他的信的藉口,來找導演,而兩次導演都提出要求房東處理的問題(三樓漏水、頂樓浴室排水堵塞),這兩個小地方環環相扣,更加深了這四場故事的共時性。

最後,住頂樓的導演跟女房仲下樓要出門兜風,導演隻身站在一樓屋外抽菸等待著,這時一樓餐廳的男服務生開著導演的車出現,下車寒暄了一番,稱讚著他這部中古車保養得很好,也很好開,後來導演上車,下車。下車後,接回第一段女兒跟設計師房東說要下樓去便利商店買酒回來,對白馬上切換到最一開始女兒和設計師在等待暫時外出的導演該段主線,無縫接軌。

raw-image

黑白的畫面襯托富有色彩的畫面與對白

個人最喜歡則是第二段導演、設計師房東、女廚師對話的場景。女廚師不斷表明自己是導演的電影粉絲,不只一次重複提到「你真的拍得很好」,導演也不只一次詢問「你喜歡我拍的電影哪個部分」,加上好幾次的乾杯與倒酒以及重複性的對白,營造出一種生硬感,連觀眾都不禁侷促難耐。但當設計師房東離開畫面去拿威士忌,安排導演問了一句「你害怕嗎?」最後兩人凝視對方靜默的片刻,將疏離與親暱的矛盾糾結張力拉到最高。那一刻兩個人在想些什麼?留給觀眾自行想像。

導演演繹了四層公寓中不同版本的自己,卻在這些不同版本的故事裡,映照出相同的命題,關於內在的恐懼與外顯的無畏;關於現實和理想之間徒勞無功的拉扯;那些夢境角色之間表現出的尷尬與突兀,或許就是男主角內心的矛盾展現。

raw-image

如果沒有看過洪常秀導演的作品,或者平常較少看這類型電影的話,大概會覺得有點難進入劇情,想要看的話,最好就趁上映期間到電影院觀賞,才能確保在不會分心的兩小時內,好好感受它帶來的體驗。


黛西學姊 FacebookInstagram




avatar-img
黛西學姊的沙龍
14會員
23內容數
以書寫記錄日常,以電影餵養生活 空間敘事觀察× 在地文化記錄 ☕️ 選物空間 |📍 在地文化|✎ 品牌觀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黛西學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會讓我留下印象的愛情電影,通常都是能夠把愛情這種既貼近又陌生的情感傳達得恰如其分,不過度解讀也不會生硬地切出立場的作品,比如很多人總會不想看「Band Ending」的愛情電影,彷彿愛情是有始有終的一回事,硬要設定一個「結局」;其實每一種結局,對我來說無好壞之分,愛情發生了,就沒有消失的一天,就算主
然而作為電影,它跟平面漫畫是截然不同的媒介,自然會需要不同的剪輯分鏡與編排,且個人更想把它視作一場讓熱愛籃球的人重溯青春記憶的旅程。撇除漫畫迷的記憶而言,若是沒看過漫畫的觀眾來看電影,也會感覺到湘北與山王的比賽引人入勝,因為不管進或不進,不管追分還是失分,每一球背後都有該角色的人格特質或者彼此之間的
電影《媽的多重宇宙》4/22在台灣上映,由楊紫瓊、潔米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主演,在IMDb目前獲得8.9分的高評價,爛番茄(rottentomatoes.com)上更獲得97%的新鮮度。 儘管世界上有這麼多種不同版本的我們,儘管我能夠窺探各種 “I could be…”,我
故事至此,觀影的人或許回想起了自己曾經荒唐的青春年少,明白了原來,那些故事的開頭跟結尾,都只是一個決定與另一個決定碰撞的機率總和,沒有分辨對與錯的必要。
會讓我留下印象的愛情電影,通常都是能夠把愛情這種既貼近又陌生的情感傳達得恰如其分,不過度解讀也不會生硬地切出立場的作品,比如很多人總會不想看「Band Ending」的愛情電影,彷彿愛情是有始有終的一回事,硬要設定一個「結局」;其實每一種結局,對我來說無好壞之分,愛情發生了,就沒有消失的一天,就算主
然而作為電影,它跟平面漫畫是截然不同的媒介,自然會需要不同的剪輯分鏡與編排,且個人更想把它視作一場讓熱愛籃球的人重溯青春記憶的旅程。撇除漫畫迷的記憶而言,若是沒看過漫畫的觀眾來看電影,也會感覺到湘北與山王的比賽引人入勝,因為不管進或不進,不管追分還是失分,每一球背後都有該角色的人格特質或者彼此之間的
電影《媽的多重宇宙》4/22在台灣上映,由楊紫瓊、潔米李寇蒂斯(Jamie Lee Curtis)主演,在IMDb目前獲得8.9分的高評價,爛番茄(rottentomatoes.com)上更獲得97%的新鮮度。 儘管世界上有這麼多種不同版本的我們,儘管我能夠窺探各種 “I could be…”,我
故事至此,觀影的人或許回想起了自己曾經荒唐的青春年少,明白了原來,那些故事的開頭跟結尾,都只是一個決定與另一個決定碰撞的機率總和,沒有分辨對與錯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