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不喜歡把電影歸類為某種特定類型的單一主題,因為每部電影觀眾會從中擷取到的資訊、獲得的體驗,絕對都不同,充其量只能說該電影最外層的包裝,也是最容易看懂的那一層是偏向某種主題。
例如最多人喜歡討論的愛情電影,其實要拍得別出心裁也不容易,以愛情為題,很容易落於單一的主觀框架,彷彿愛擁有只有一套公式可走,相遇、相愛、分離、遺憾、決裂云云;會讓我留下印象的愛情電影,通常都是能夠把愛情這種既貼近又陌生的情感傳達得恰如其分,不過度解讀也不會生硬地切出立場的作品,比如很多人總會不想看「Bad Ending」的愛情電影,彷彿愛情是有始有終的一回事,硬要設定一個「結局」;其實每一種結局,對我來說無好壞之分,愛情發生了,就沒有消失的一天,就算主角最後分開,不可否認兩人的愛確實曾存在過,就算只有一瞬間。
於是突然想來整理一下印象深刻的幾部關於愛的電影。
《花神咖啡館 Café de Flore 》
《花神咖啡館》Café de Flore/2011,導演:Jean-Marc Vallée
生生世世,我們都是同一個靈魂,所謂命運的輪迴也不是歸零重新開始,而是疊加的靈魂體驗。電影裡帶出靈魂伴侶/雙生火焰的課題,叩問生命究竟是一趟註定的旅程、會跟誰相愛都是因果論,還是我們有個人意志可以決定?第一次看是十年前了吧,當時住的地方只有一台古老的小電視,跟室友用DVD一起看了,覺得感動莫名,是一部不管過多久都還是會記得的電影。
《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 》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2000,導演:王家衛
好像什麼都沒發生,又好像什麼都發生了,是這部電影最勾人的氛圍。特別定格在心裡的畫面,是兩人在麵攤旁長長的階梯上,重複擦肩而過的畫面,每一次的經過,都帶著不可言說的留戀;蘇麗珍前去找周慕雲時,上上下下、碎裂的階梯特寫畫面。不用過多的台詞表達情緒,一切恰如其分地到位。那些看得見的互動、看不見的情愫,絲絲縈繞在觀眾心上,什麼時候才是花樣的年華?似乎往往要等歲月逝去,才能定義。
《愛情不用翻譯 Lost in Translation 》
《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2003,導演:Sofia Coppola
兩個主角在東京相遇,雖然各自面臨不同人生階段,卻都同樣陷入一種外在動彈不得、內在也不自由的狀態。電影以東京城市的喧囂擾攘為主場景,映襯的是主角內心的困惑和孤獨。失眠的夜晚,獨酌的酒吧,玻璃窗映照的自己,充滿「時差」感的電話。比起語言造成的隔閡,情感的疏離才最教人孤獨。最後結尾的處理讓我印象深刻,沒有人知道男主角最後在女主角耳邊說了什麼,畢竟愛情,不需要翻譯。
《王牌冤家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
《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2004,導演:Michel Gondry
這部片已經被許多人奉為必看清單,幾乎也不用多說什麼。對我來說,這是一部關於跟自己和解的愛情片。不再糾結「為什麼」:為什麼我會愛上你,為什麼我忘不了你,為什麼我還是捨不得你。其實沒為什麼,關於愛,最終就是電影最後的那句「Okay.」而已。那是一種願意:我願意放下過往的記憶,也願意面對因未知而生的恐懼;就算流過千百次淚,就算有天會分開,此刻我仍然願意牽著你的手走下去。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Call Me by Your Name 》
《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2017,導演: Luca Guadagnino
Elio與Oliver就像是同一個人所擁有的兩面,一面外向一面內斂,一面逃避一面直接,一面覺得害怕一面想要嘗試;兩個之間的迂迴曖昧與拉扯,在許多對話跟肢體互動語言中展覽無遺,情感簡直滿到快溢出畫面,充滿渴望的愛。雖然跟《愛情,不用翻譯》一樣設定是在一段有期限的時間內相遇、相知,但更多的是夏天、青春、初戀的情感元素,以及在遺憾感的處理上,令人更為共感。看完也會想直奔義大利曬太陽,太美了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