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爛的人》The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我們都曾是世界上最爛的人,但不會永遠都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鏡頭的第一幕,出現一名女子,她側身對著鏡頭,手裡拿著菸,表情略顯心煩,這時候觀眾不知道她是誰、不知道她為何看起來不是很開心,故事劇情就此展開:一步一步堆疊出以「茱莉」為名的,三十歲時代的人生縮影,分為序、12個章節與跋,彷彿隱喻著人生看似無盡,但若隨意汲取一段時光細看,其實都是一段浪漫的篇章。

I. 什麼都想要,但說不要就不要

30世代的這群人,從出生以來就不乏更多元的生活選擇、也有更多的可能性,但反而因爲如此,陷入了「什麼都想要獲得,但也什麼都能輕易捨棄」的迴圈裡。
茱莉優異的成績,讓她可以有更多資格去選擇想讀的科系,進了醫學系,卻發現她想要剖析的不是人體生理構造,而是看不見的內心,於是她捨棄醫學,投奔心理學,然後才發現她追求的不是亙久的真理,而是稍縱即逝的魔幻瞬間;於是她不再鑽研人性,轉而透過攝影捕捉每一個當下。
在每一個職涯的選擇後面,與其說是定下新的目標,不如說更像是一場又一場 try and error 的實驗,若A不行,就做B,若B變得無聊,還有C、D、E、F….。選擇無限,但忘了時間是如此有限。
不過在二十好幾的年紀,又有誰有時間去體會時間呢。每分每秒,資訊都在更新,社群動態都在更新,時間彷彿無止盡,耽溺於其中又有何不可。茱莉就跟大多數的我們一樣,日復一日,追求著最新版本的生活。
劇情中段,畫面跳回開頭的那一幕,這時候觀眾已經知道她叫什麼名字、知道她經歷了什麼,這名女子從陌生人變成代入感極為強烈的共鳴角色。我們明白那一幕就是茱莉的人生十字路口。
那天,她提前離開活動會場,獨自一人沿著路走下坡道,襯著她的畫面是日落的風景。她停下來,佇足許久,鏡頭拍著她的後腦勺與夕陽,此刻觀影者既是旁觀,也是當事者。我們不是茱莉,卻都知道茱莉此刻在想什麼。
有了起心動念,所需要的就只是一個改變的契機。那夜,她重溫了愛情萌芽初期的刺激與新鮮感,那像是一顆種子埋在心底,經過時間的醞釀,總有一天會萌芽。所以故事總是這樣子的,安定的愛,始終不足以餵養一顆嚮往未知的心。「喜歡」、「合適」、「在一起」其實是三件不同的事,我們卻總希望三個願望能夠一次滿足。
在茱莉開燈的那個魔幻片刻,她義無反顧地跑向艾文面前,全世界的時間都在此刻為他們暫停,茱莉以為只要奔向下一個起點,就是讓問題消失的方法,卻忘了她不論跑到哪裡,都拋棄不了自己。

II. 我愛你,但我不愛你:愛的一千零一種定義

分手台詞總是千篇一律,艾克索與茱莉的對白顯得如此寫實真切,一方想要透過言語邏輯論述,另一方想要的是訴諸內心感受;一方想要穩定可見的未來,一方渴望的卻是充滿新鮮感的日常。
「我愛你,但我不愛你」(I love you, but I don’t love you)
讓我想到《真愛挑日子》(One Day)經典的那句「I love you but I don’t like you anymore.」
茱莉在這裡說的第一個「愛」,可以理解為純然的關愛眼前的人;第二個愛,則是親密關係裡共同為承諾負責任的愛。她仍然可以從此在心裡為艾克索留一個祝福他、關心他的位子,但也清楚理解自己已把愛「投射」在另一個人身上了。
為什麼說是投射?若曾經歷過茱莉這段時期的人,想必都能體會。當她與艾克索的感情趨於穩定,她漸漸發覺當初愛上的那個擅於評論與思辨、才情四溢的人,如今竟成為她人生裡的主角,而她成為坐在一旁悶聲不吭也沒人會發現的配角。茱莉想要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劇本,她內心想重新成為那個被眾人凝視、關注的角色。
茱莉在亂入聚會的那晚,並不是因為遇到的人是艾文而戲劇性地改變了人生,而是她早就先有了想改變的念頭,遇到誰並不重要,對那時的她來說,她可以讓任何人愛上她,進而完成她想要達成的結果。她潛意識裡在尋找的不是一個值得愛的人,而是在他人眼中所呈現的那個 — — 充滿魅力、帶著神秘與未知、懾人心神的茱莉。
為此,戀愛的對象總是一換再換,也必須一換再換,因為她想重複看見的那個茱莉,只有在愛情故事的序章裡才能展現。故事至此,觀影的人或許回想起了自己曾經荒唐的青春年少,明白了原來,那些故事的開頭跟結尾,都只是一個決定與另一個決定碰撞的機率總和,沒有分辨對與錯的必要。
分手那天,艾克索對茱莉說:「妳不知道,要遇到能夠像我們這樣相處的另一半有多難得;我經歷過,所以我明白,妳會後悔的。」茱莉說:「對,我知道我一定會後悔。」
都說人總是在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後,讓另一個自己存活在那個被捨棄的選擇裡,茱莉也是。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所組成,我們都得為每個選擇負責,或者付出代價,不論願不願意。

III. 我們都曾是世界上最爛的人,但不會永遠都是

故事收尾,以茱莉意外得知前男友胰臟癌末期,時日無多,同時得知自己意外懷孕的兩則消息作收,彷彿一場生與死的呼應。特別喜歡茱莉去探望艾克索的一席懷舊對話,以及茱莉拿著相機陪艾克索回他童年老家走一趟,留下最後畫面的橋段。
「我以前常花時間擔心很多事會出問題,但後來發現真正出問題的,都不是我擔心的那些事。」花這麼多的時間在猶豫、在恐懼、在擔憂,生命的盡頭,到頭來,原來那些從來都不是問題,我們的人生,事實上從沒有被這些問題困住過。
當茱莉接到訊息,知道那就是艾克索的最後一晚,她一夜未眠,坐在海邊看到日出的那一瞬間,她才終於流下眼淚。艾克索帶給茱莉的不只是一段關係,更是看待生命的全新觀點。
於是,茱莉對艾文說:「我感覺自己從來沒有想清楚,我就這樣糊裡糊塗地往前走。」艾克索死後,她終於不再將自我價值投射於外,探究別人眼裡「喜歡什麼樣子的自己?」,而是向內在探問,「真實的我是什麼樣子?」於此同時,茱莉肚子裡意外降臨的生命,也悄然地離開,彷彿暗喻著生命的誕生和消逝,就是如此無常。
說到最後,到底《世界上最爛的人》是誰?
「如果說我有什麼後悔的,那就是我真希望能讓妳知道,妳是一個多好的人。」
艾克索在病床時,對茱莉說的這句話,也許就是最好的註解,我們都曾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爛的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創造了一堆爛事,而對這樣的自己憤怒不已,甚至痛恨自己。
如果說人或多或少都會對自己曾經的選擇感到後悔甚至厭惡,那麼《世界上最爛的人》告訴我們的就是:原諒就好了。
原諒自己曾是世界上最爛的人,然後放下那些過往繼續活下去。明天起,我們仍舊會努力做出每個當下自認最好的選擇,然後允許自己活在那個選擇所帶來的結果裡。
但願最終我們都學會接納了自己最爛的那一面,然後愛上這樣的自己。
多浪漫的一部電影。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23內容數
以書寫記錄日常,以電影餵養生活 空間敘事觀察× 在地文化記錄 ☕️ 選物空間 |📍 在地文化|✎ 品牌觀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愛上一個人不就是這樣? 真正的在一起的情侶,在熱戀期的時候,不也是一堆濾鏡加身?他的任何缺點都能被美化,他的錯誤都能為他找到相對應的藉口。他的任何事情在妳眼裡,都有相對應的說法。就算旁人一直勸妳,妳也聽不進去,因為妳也套了濾鏡在對方身上。
Thumbnail
戀愛腦當然不好,一個失誤都會讓對方覺得反感,覺得有壓力。但試問,人這一輩子,能有幾次這樣義無反顧地愛著一個人?為她悲,為她喜,為她失落,為她懷疑人生,陷入精神的內耗。儘管如此,在這些痛苦的同時,又會因為她的一句話、一個舉動而覺得萬分甜蜜。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如果說「追求夢想」是當今推崇的普世價值,茱莉確實是個稱職的實踐者,她在大學期間起先學醫,後來發現心理學更適合她,再後來又發現自己其實喜歡攝影,即便最後她從事的工作,與她先前所學的完全無關。
Thumbnail
看了「世界上最爛的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三十歲女子,在生涯中面臨人生抉擇的迷惘,有許多部分描繪了情感與自我的困惑、猶疑和沒有方向,很多的未知與不確定,有情感、婚姻與孩子,並且這一切重大選擇,隨著爆炸的資訊全部擠在一起。 沒辦法很肯定怎麼做才對,只能靠著試驗和感受,在迷茫與傷痛中,一步步往前探索
Thumbnail
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探討了茱莉的情感成長故事。從醫學繫到攝影圈,茱莉不斷尋找自己的定位,面對感情與親密關係的摩擦,以及對人生方向的猶豫,能看出她的自我掙扎和猶豫,也讓觀眾們在茱莉的情感探索與追求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夠懂得溫柔對待自己的成長。
Thumbnail
正值二十多歲的茉莉青澀、徬徨,對許多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不管是在事業還是在愛情上都游移不定,年滿三十的她人生依舊一片混亂……
Thumbnail
「你會不會討厭我?」那個僅第二次見面的男人問。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幾乎察覺不到的顫抖。 曉清在心裡默默反問,「這是什麼問題?」這樣的問題,對於習慣分析他人話語背後需求再作回應的沈曉清來說,她知道正確答案是「不會」。然而,此刻,她發現自己無法再像過去二十幾年來那樣繼續忽略內心感受
Thumbnail
愛是自私。 當感情失去保鮮期,愛情轉移到不同的欲望主體。慾流雙行道,追隨自己的想望,及時行樂,卻成了「世界上最爛的人」。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愛上一個人不就是這樣? 真正的在一起的情侶,在熱戀期的時候,不也是一堆濾鏡加身?他的任何缺點都能被美化,他的錯誤都能為他找到相對應的藉口。他的任何事情在妳眼裡,都有相對應的說法。就算旁人一直勸妳,妳也聽不進去,因為妳也套了濾鏡在對方身上。
Thumbnail
戀愛腦當然不好,一個失誤都會讓對方覺得反感,覺得有壓力。但試問,人這一輩子,能有幾次這樣義無反顧地愛著一個人?為她悲,為她喜,為她失落,為她懷疑人生,陷入精神的內耗。儘管如此,在這些痛苦的同時,又會因為她的一句話、一個舉動而覺得萬分甜蜜。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Thumbnail
如果說「追求夢想」是當今推崇的普世價值,茱莉確實是個稱職的實踐者,她在大學期間起先學醫,後來發現心理學更適合她,再後來又發現自己其實喜歡攝影,即便最後她從事的工作,與她先前所學的完全無關。
Thumbnail
看了「世界上最爛的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三十歲女子,在生涯中面臨人生抉擇的迷惘,有許多部分描繪了情感與自我的困惑、猶疑和沒有方向,很多的未知與不確定,有情感、婚姻與孩子,並且這一切重大選擇,隨著爆炸的資訊全部擠在一起。 沒辦法很肯定怎麼做才對,只能靠著試驗和感受,在迷茫與傷痛中,一步步往前探索
Thumbnail
電影《世界上最爛的人》探討了茱莉的情感成長故事。從醫學繫到攝影圈,茱莉不斷尋找自己的定位,面對感情與親密關係的摩擦,以及對人生方向的猶豫,能看出她的自我掙扎和猶豫,也讓觀眾們在茱莉的情感探索與追求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能夠懂得溫柔對待自己的成長。
Thumbnail
正值二十多歲的茉莉青澀、徬徨,對許多事情都只有三分鐘熱度,不管是在事業還是在愛情上都游移不定,年滿三十的她人生依舊一片混亂……
Thumbnail
「你會不會討厭我?」那個僅第二次見面的男人問。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種幾乎察覺不到的顫抖。 曉清在心裡默默反問,「這是什麼問題?」這樣的問題,對於習慣分析他人話語背後需求再作回應的沈曉清來說,她知道正確答案是「不會」。然而,此刻,她發現自己無法再像過去二十幾年來那樣繼續忽略內心感受
Thumbnail
愛是自私。 當感情失去保鮮期,愛情轉移到不同的欲望主體。慾流雙行道,追隨自己的想望,及時行樂,卻成了「世界上最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