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大腦語言功能之奧妙

高雄醫學大學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王志中

雙螺旋感統復建研究中心物理治療師 陳秋坪

人類獨有語言功能的生理條件

人類與發音活動相關的肌肉很多,它們在神經支配下協調動作,大腦發出一系列指令並以特定的順序和合適的速度指揮發音動作的完成,從而實現口頭語言的表達。日本東京大學聲學研究所曾經選擇黑猩猩進行了多年的語言訓練。

大腦皮質的語言區       

這四個語言區分別是:

(1)運動性語言中樞:布洛卡區或前語言區,位於額葉額下迴後部。這個部位受損就會出現運動性失語症,即語言口頭表達障礙,又稱表達性失語症。這種病人雖然能發音,但卻不會說話,不會表達意思。

(2)語言之決與理解中樞:及威尼克區或後語言區,也就是聽覺性語言中樞,位於顳葉顳上迴後部。這個小區損傷以後雖然聽覺仍正常,但卻聽不懂別人講話的意思,也不能清楚自己說些什麼,這種語言障礙又稱感覺性失語症。

(3)語言書寫中樞:在布洛卡區上方,也就是額中迴後部靠近中央前迴上肢代表區的部位,稱為愛克勒爾(Exner)區,這個小區如果受損傷,雖然語言口頭表達和書面文字認讀都正常,手的運動也正常,但卻出現文字書寫能力障礙,即患有失寫症。

(4)視覺性語言中樞:在大腦頂葉下方靠近枕葉的一個部位稱為角迴,它靠近大腦視區,是視覺中樞與威尼克區之間的中介。這個小區受損後,雖然視覺正常,但卻不能理解文字符號的意義,即患有失讀症。

大腦皮質語言區之外又發現一些與語言誘導及語言認知過程相關的腦結構,如輔助運動區、內側邊緣皮質、尾核及丘腦等。新的研究提示:皮質-丘腦的神經環路可參與語言過程,皮質下結構(尾核、殼核等)也與語言功能有關。 

大腦語言功能單側化現象

有少數人的語言區位於右腦,也有一些人兩側大腦都有語言功能。其實,嬰幼兒期的兩側大腦有同等的語言潛力,2~3歲以後才逐漸形成差異。3歲以前損傷一側大腦半球可由另一側大腦半球發展語言功能,甚至8~10歲以前損傷左腦仍可由右腦補償而逐漸恢復語言功能。但是,這種情況因人而異,個體之間差異很大,具體問題很複雜。

第二語言的腦神經機制與母語有所不同。6~7歲就是學習語言能力開始下降的分界年齡,在這個年齡以後學習第二種語言主要藉助於右腦。但也有資料表明:陌生的語言材料首先由右腦主進行辨認,一旦熟悉之後又轉為左腦活動。在發育過程中左腦語言區先發生特化,右腦通常沒有同步的相應變化。大腦語言區在出生時就已分化出左右兩側大腦功能與解剖的不對稱性。有人分析胎兒大腦發現左半球顳葉比右半球顳葉大,但分化發育比較緩慢,布洛卡區神經元樹突的形成與發展比右腦同一部位略有滯後。總體看來,人腦特有的語言功能的神經機制極為複雜,還有大量問題需要研究。 

大腦兩半球的機能分工問題

胼胝體起連接作用,胼胝體是巨大的神經纖維集合體,人們以為胼胝體只是將兩側大腦半球“拉攏”在一起,胼胝體對兩側大腦半球之間的信息溝通有重要作用。由於胼胝體的聯繫,左右兩半球之間傳遞的神經衝動可達每秒鐘40億次之多!正是這種高頻率的信息聯繫,才保證正常生理狀態下大腦兩半球協同一致地發揮其整體功能。既然大腦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上述的語言中樞又在左腦,那麼左右兩半球在功能上是否有分工呢?

大腦兩半球機能分工概念的發展

1865年布洛卡正式提出了“優勢半球”學說。後來有大量事實證明左腦損傷或病變確實破壞語言功能,進一步確認語言中樞集中在左側大腦。

實際上,大腦兩半球之間並沒有優勢與劣勢之分,二者更不存在統治地位與從屬地位的關係,二者分工合作,協同活動。儘管大多數人的語言中樞在左腦,單就語言功能來說,左腦處於優勢地位,但是右腦的多種非語言功能卻比左腦強得多。 

“兩側大腦半球各有優勢”的“雙勢理論”,同時也揭示了胼胝體的功能。一般地說,左腦主要功能是語言、書寫、分析、邏輯推理、數學運算、抽象思維、形成概念等,右腦主要功能是空間方位辨別、幾何圖形識別、形象思維、音樂、美術、舞蹈、情感與情緒、創造性和綜合活動等。

 

   據報導,有一名女性患者,右利手,切除左腦皮質後仍能說出「是」、「請」、「再見」等簡單的語言;另一名右利手的男性患者在切除左側大腦皮質以後仍能自發說出很多短語,並可重複別人說話的單詞。總之,右腦具有一部份語言活動的特殊功能,右腦損傷的病人在語句形成、詞彙選擇、句法轉換等項測試中都有明顯的成績下降。 

大腦兩半球機能分工與腦潛能發展

   海馬的損傷效應,包括動物實驗材料和人體調查結果。動物實驗說明應激導致海馬介導的聯想記憶障礙;來自越南戰爭的創傷後應激綜合徵(PTSD)患者及受虐待的兒童都有神經心裡學缺陷,腦的磁共振成像顯示這些人腦內海馬區體積萎縮變小,這一指標與其記憶缺陷有相關性。

腦潛能發展應當是指全腦的潛能,包括小腦在內。正如前面第八個大問題介紹那樣,小腦協調人體的隨意運動,維持身體平衡,使運動達到穩、準、快的程度。因此,小腦在體育活動及集舞蹈表演中有重要作用。經常開展多種形式的運動不僅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而且使腦的各部分及整個神經系統反應更敏捷、更靈活。開展各項藝術活動(音樂、美術、工藝等)可以拓寬思維境界,提高思維敏捷性,培養靈活應變的能力,使兒童、少年的身體與心理得到均衡而和諧的發展。更重要的一點是,藝術活動可以消除精神上的壓力(stress)或緊張感,使人體比較輕鬆愉快,有利於健康。Stress這個詞在生理學中通常亦為“應激”,目前國際學術界對應激與腦功能的關係十分重視,正在開展各方面的研究。一些資料表明,過度或持久的心理應激狀態對腦(尤其對海馬)有損害作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