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挖出骨髓》參與一場另類的怪物盛宴

影評|《挖出骨髓》參與一場另類的怪物盛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挖出骨髓》裡的怪物

《挖出骨髓》裡的怪物

《Digging Up the Marrow》在台翻譯《挖出骨髓》,原本以為它只是個可怕血腥B級片,裡面會出現各種吞人血肉、噬人心魄的妖魔鬼怪,以及一群喪心病狂的人類,接著以食「骨髓」為樂;沒想到它的架構有別於以往的恐怖片,它不但不採用任何血腥畫面,還以一種充斥趣味和神秘感的敘事方式,挖掘人們內心更深層的恐懼。

故事一開始導演格林便以真實採訪的方式揭開序幕,帶我們進入充斥著怪物狂熱份子的博覽會,認識來自不同影視領域、追逐怪物的粉絲,有的人將怪物視為迷人的力量、有的人則認為不完美的反派和怪物都是真實而美麗的、有的人甚至相信焦慮和恐慌症狀都可以因為接觸怪物而被治癒。

接著就是導演格林運用自導自演加上偽紀錄片的形式,帶著觀眾一起來追隨真實世界的怪物。大致上就是描述一位退休偵探德克,他寄信給導演格林並表示他在「骨髓之地」找到怪物存在的證據,想要請格林來協助拍攝並證實自己的想法。

這部電影的怪物強調都是靠實景來呈現,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預算不足的關係,我總覺它們看起來都像是套著布偶裝的人類。但有趣的是這有可能是格林故意營造的,因為在故事裡面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其他知名的怪物系列名導,也都認為實際拍攝到的怪物只是他或德克設置的動畫或是道具,沒有人相信怪物是真的。事實上觀眾也不太能確定那些怪物就是假的,雖然它看似是人類假扮,但又好像是活生生的異形軀體,加上雕塑家格雷格非常吸睛的原創設計,營造出了觀影上模稜兩可的感受,使得我們不得不跟著想像骨髓之地的真實樣貌,這是我覺得本片最過癮的地方。

有些人可能會對於大部分都只是以對話形式呈現的劇情感到乏味,但其實最可怕的本來就不是什麼驚悚的特效還是懸疑的情節,而是難以忍受的不確定感。我們可以看見導演格林在這裡面臨了同好的質疑、好萊塢導演群的譏笑、以及同事的不諒解,而且很顯然爆料「骨髓之地」的德克就是一個瘋子,但他還是願意帶著團隊繼續追隨下去,由此可知這部片傳達了對怪物濃烈的情感,若是此類型題材的忠實粉絲,一定會跟著熱血沸騰。

但是我對於結局卻感到非常失望,難得有一部形式有趣、懷舊感十足的點子,可以讓觀眾跳脫出以往類型片的框架,感受恐怖片的另類氛圍,然而最後還是以很古典的方式倉促收束,顯得前半段真實與虛幻的討論變得很荒唐。若要論恐怖元素,我覺得《挖出骨髓》挖出的不是恐懼感,而是詭異的氛圍,跟著導演一起尋找解答,卻仍然找不到解答,才是真實世界裡最令人感到絕望的。


=============

這裡將會定期於更新電影資訊和心得

歡迎追蹤——

FB|地瓜嗓さん

IG |@digua_san

avatar-img
地瓜嗓(さん)的沙龍
23會員
79內容數
富含電影纖維,能增加觀察生活的飽足感。文字熱量每100克約87大卡,心情好的話,會從臉上的洞發出自以為音樂的嗓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宛如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與我一同坐在黑暗深處,靜靜欣賞城市喧囂中的點點燈火。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與我自小的印象截然不同——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往往會充滿活力與瘋狂,但在孟買這樣繁忙的大城市裡,資深護士廚房廚師帕瓦蒂、普拉巴、年輕同事阿努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的女性,卻穿越了職場關係的
4/5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
《爸爸》讓我有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仿佛它不僅是故事中的情感,也是對這幾年香港電影氛圍的注解。濃霧之中,過去的「美好香港」消失了,只剩下壓抑與病弱的呼吸聲。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因審查而局限於家庭與小人物的題材,但像《爸爸》、《年少日記》、《窄路微塵》這樣的作品,卻在細膩之中抓住了大時代的切面。這
4/5爸爸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4/5黑箱日記
《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宛如有人在耳邊輕聲低語,與我一同坐在黑暗深處,靜靜欣賞城市喧囂中的點點燈火。這是一種獨特的體驗,與我自小的印象截然不同——三個女人聚在一起往往會充滿活力與瘋狂,但在孟買這樣繁忙的大城市裡,資深護士廚房廚師帕瓦蒂、普拉巴、年輕同事阿努這三位分別代表老中青的女性,卻穿越了職場關係的
4/5你是我眼中的那道光
《爸爸》讓我有種揮之不去的壓抑感,仿佛它不僅是故事中的情感,也是對這幾年香港電影氛圍的注解。濃霧之中,過去的「美好香港」消失了,只剩下壓抑與病弱的呼吸聲。 雖然現在的香港電影因審查而局限於家庭與小人物的題材,但像《爸爸》、《年少日記》、《窄路微塵》這樣的作品,卻在細膩之中抓住了大時代的切面。這
4/5爸爸
那天,因婦科疾病緊急送往急診室的我,出院後馬上觀看了《黑箱日記》,心中湧現無法言喻的複雜情緒。我將自身的脆弱投射到電影之中,驀然發現自己的感受竟與伊藤詩織產生了某種深層的共鳴。亞洲女性對於自己的身體,似乎習慣將聲音壓縮到微不可聞,任憑他人的評價輕易蓋過我們的想法。而我們的身體,無論外在或內在,都如此
4/5黑箱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