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海事素描】什麼是必要?

第一次出海實習,我跟背包客棧租了一台腳踏車,從火車站騎到港口,Google地圖計算距離6.2公里、約20分鐘可以抵達,我抓一小時前出發,仍是壓線才到,附帶頭昏腳軟,心想著要不要放棄。

培訓課綱提醒,每次出海都要準備一個問題問當班解說員。我趕緊和解說員打招呼,詢問如何稱呼他,「我為什麼要告訴妳我叫什麼名字?不用知道我的名字!」

嗯,這就是我第一個遇到的解說員。他不要我們知道他的名字,但要我們把一個問題帶到海上去想:行前解說跟海上解說有必要嗎?

那是一班「沒人聽中文或台語」的船班,在中英夾雜的解說中,我感覺不知名解說員似乎有點厭世?(指著鯨豚目擊次數排行榜說I hate this...)似乎有點率性?(介紹救生衣時說I can't swim, so you have wear life jacket...)透過隻字片語嘗試摸索他是什麼樣的人。

春天的海灰濛濛的,但不減出海的期待。我在台北從來沒搞清楚哪邊是東南西北,卻在解說員的聲音中,認識紅綠燈桿、奇萊鼻岬角與燈塔,跟眼前這片風景開始產生關連。

第一次出海,看見什麼鯨豚是重要的吧?那是我目前唯一一次遇到熱帶斑海豚,可那是整趟船班記憶最淡薄的一段。我記得解說員說他以前研究蛇,不會游泳也不喜歡海;記得他像演唱會的歌手那樣感謝船長船員(而後延續這樣的習慣);記得他因為有遊客要趕車必須提早返航,要大家把美好先給海洋寄放;但我就是不記得也沒留下任何鯨豚的印象,那段過程彷彿抽真空般,從我的記憶中消失。


回到教室,解說員席地而坐填寫紀錄表,也讓我們發問與討論。

「為什麼需要解說?」

「像是把收音機調整到特定的頻率,讓遊客與我們的認知一致。」喜歡夥伴這個形容。

「我覺得解說像是定錨。」一丟出這個詞立刻被解說員打斷:「等等妳是老師嗎?妳是幹什麼的?」我不知道為何腦袋會浮出這個詞彙,但我在第一次作業中記下:如果沒有解說員定錨(透過地景告訴遊客正在哪個方位),我就只是沒有目標與方向的漂流者而已。

記得剛開始實習總被漫長的討論嚇到,因為一個詞彙,可能就會開啟無邊無際的討論。解說員從為什麼要解說,講到解說是一種創作與藝術,他直說他討厭背誦、討厭樣板、討厭為解說而解說。我後來發覺那不是厭世,而是赤誠地跟世界正面對決、衝撞,對於夥伴則給予無限支持,我在這總遇見這樣的人。

或許必不必要並非絕對,例如過往的自我介紹總是名字與身分,但培訓課程的自介卻以「關於海最印象深刻的事」開始;名字不一定必要,解說員說想認識你的人自然會來問;出海賞鯨,鯨豚、地景、說與不說、說什麼的必要,接下來的日子,我們不斷在琢磨這些的過程中,更加認識自己。

春天的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