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 斷鏈的文明 脆弱社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曾經在2019年,現實中斷鏈的訊息僅止於高科技、跨國生產、貿易、國際海運等國際鏈結的範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孽各國,亂源不斷延燒各國各個產業,以至於人們日常生活一時之間也斷鏈了,一切秩序彷彿被攪和成一團,難以辨識。家庭、組織、職業、秩序、日常生活,曾經何時徜徉自由自在、沐浴在陽光底下、人們歡慶喧鬧的聲音、香味撲鼻食指大動、盡情奔馳健身、街頭探索、異國探險等情境,彷彿一切如夢似幻,船過水無痕似乎不曾出存在過。


人類文明斷鏈,實體生活衰弱、居家遠距辦公形成風氣、原物料大漲價,疫情亂流衝擊不動產,因染疫確診遭受驅趕解約、因疫病亡或因故自殺而成凶宅、因疫失業停業斷租停貸、疫情熱區房價租金下跌、實體看房下滑導致中小房仲代銷與建商存亡戰、租貸糾紛、消費購物解約消費糾紛[1]。人類勢必改變房地產過度開發與不動產炒作的經濟模式,重新調整社會資源,改變不動產遊戲規則。疫情反覆延燒導致經濟情況無法回到穩定的供需關係,租金超過租貸使用者負荷,未來不動產所有者與租賃使用者之間需要創造全新的彈性關係,未來可能是聯貸關係,或者彈性短租模式;大戶與大地主賺取龐大利潤之餘,也必須肩負更多的社會責任,政府也需要設立監督與租貸關係門檻,否則許多產業永無翻身之日。


因為國際疫情放慢節奏的時裝市場,紛紛陸續加入革新想法提升產品品質,並重置經營方式。疫情肆孽服飾精品產業也受到衝擊,各個時尚品牌也紛紛迎來無季節時尚發表的策略,以往庫存過剩、生產過剩、慾望過剩的問題突然有解,透過減少換季而產生過量囤積浪費與焚燒銷毀服飾[2]。在封城線上教學與工作的情況,人們對服飾的需求自然變少了,更令人反思精品服飾的必要性,整體人類社會應該放慢腳步,倡議對地球資源更環保與健康的服飾產業。


隨著管制警戒的時間一長,一來覺得舊日子好像真的回不去了,二來也漸漸習慣了新常態。新常態帶來商業變革與創新的商業模式,我們觀察到圍繞著餐飲、生鮮、農食、電商、外送、物流等消費生態系,正在趁勢高速崛起茁壯。物流航運業在此戰役顯得非常重要,屬於最不能斷鏈的一環卻因為需求過度成長而供不應求,物流航運類業績股價急長急拉。因為長賜號貨輪擱淺事宜而造成航運塞車,所幸經過搶救後獲得紓解,然而也釀下全球貨運壅塞問;題台灣蓬勃的物流還是解決不了物流塞車問題,其他業者如郵務、計程車、外送業者等也紛紛加入解救行列。運輸物流業者也有染疫的危險,裝載貨品的容器也是輸送傳遞病毒的途徑,這邊面臨更深層的隱憂。未來勢必發展出無人運輸系統、防疫共應鏈、專業消毒鏈(可見未來充滿潛力商機)


農產品與餐飲業無法躲過疫情的襲擊,被動式面臨不可控的供需問題,運輸問題無法滿足供需問題,網路消費發展在蓬勃,始終無法取代實體消費。因為實際上網路線上活動都是實體基礎建設與人力堆砌而成的,除非人類社會完成形成「駭客任務」母體運作。農產供應鏈在各國都是社會的生命線,在疫情未消退之際,許多人冒著生命危險支撐著整體社會存續,未來勢必要重新研發新世代農產配銷系統,涵蓋合理競價、消毒鏈、人員PCR與疫苗監護系統等。在疫情肆孽下,不見得大者恆大、小者無以存續,端看營運者現金流、營運策略、應對方式與運氣,在這個封閉的時間有許多老字號餐飲業歇業以及部分剛好現金流與對策不佳的經營者,人類部分烹飪方式與料理可能因此失傳斷炊;然而可撐下去的剩下小吃攤、自店自營者、大企業餐飲業消費,其他無法做到防疫措施的營運者唯有全體施打疫苗率達到六成以上才有可能緩解。然而去年疫情剛發生之際,由政府發放的小額紓困貸款當時是美意一樁,但是實際上現在疫情嚴重封城情況持續,小額紓困貸款反而變成小市民的債務陷阱,許多餐飲業者、旅宿業等服務業者以及基層老百姓日子苦不堪言。實際上營運者倒閉或停業都會影響以月薪為基礎工作者,更何況賺取日薪者已經苦不堪言。人流即金流,仰賴人流作為服務的餐飲業、旅宿業、農產等往往都是是第一線接觸者,沒有防疫措施創新未來就會非常辛苦,這是人類社會非常重要的基礎建設,僅拼疫苗施打率提高就期望社會狀態回復正常運作是非常天真的想法,病毒未來發展可能會在地化,甚至出現台灣XX地區病毒株,唯有透過防疫產轉型供應鍊才能夠一勞永逸。例如:推出合併聯盟餐飲系統、餐飲線上線下合購系統、供餐區與飲食區隔離、旅遊泡泡點對點、銷售防護罩與區間消毒時段制度等。


遺憾的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教育、文化藝術、體育等項目受到衝擊遠比其他事物來得深遠,未來部分項目可能永遠失傳,變成新冠肺炎消失項目、記憶、技藝,遺憾的是每個政體都會保護「最必要的產業」如金融、工業、航運、農產等,提供紓困與擴大貸款者都屬於中小企業、部分產業;然而許多文化藝術行業營運者過去都屬於弱勢,即沒有納入整體社會制度體系,也從未視為重點扶植產業,未來文化藝術、教育體育等人類非物質產業將面臨「新冠消失」(脫序、斷鏈、失業、失憶、失序)。教育雖然透過網路網課來銜接,但是遠不如實體課能夠傳達的資訊,傳道授業面臨部分斷鏈的尷尬現象。近期人類忙著防疫對抗外部入侵沒有察覺事態嚴重,等到真正問題浮現時已經來不及。這種情況無解,許多非線性、非物質產業難以數位化、產業化、系統化,過去傳承模式都透過人與人傳遞,或許悲觀來說新冠消失可能就是部分民族消失、文化藝術消失、非物質產業消失,如同恐龍滅絕、龐貝城滅頂、阿斯特克消失。


隨著逐漸走出疫情,許多行業不得不採取彈性工作,以提高生產力與保護員工,未來更因為居家與辦公室混合工作、彈性辦公、流動工作等崛起[3]。雖然有施打疫苗,但是變種病毒可能在地化或區域入侵,各國政府社會可能面臨封城解封頻繁的狀態,亦或者是為了保持勞動力與保護人民狀態,政府與企業勢必推動未來工作型態,將會是混合式(Hybrid)工作型態。根據統計大多數員工並不想回到過往工作方式來看,部分企業也獲得千載難逢的機會,藉由混合模式來重新設定工作方式;若要順利過渡到混合模式,未來進行式職場就必須以下四個角度進行切入:(1)職務與任務:將會是更有彈性與釋權、(2)員工偏好:勞動力如何選擇職場與工作型態將會改變產業生態、(3)專案與工作流程:數位化、創新、防疫、合作聯盟、ESG發展將會是核心、(4)包容性及公平性:企業具有ESG價值以及人文關懷。[4]


同樣在其他領域,人與人的關係、社會結構關係、組織型態、職業、產業結構等是否需要借鑑彈性混合調整,人類社會迫切面臨的挑戰之一。這牽涉到人類社會組成結構與傳統價值觀、職業養成教育系統、社會需求與職業偏見、弱勢族群與弱勢產業等問題。後疫情社會不僅是脆弱社會,各處面對斷鏈困境,許多過去建立起來人類系統、文明、價值體系都如同空中樓閣與海市蜃樓,是危機也是轉機。人類歷史一直都是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危機,不僅止於病毒威脅,更有外部意識形態與實際戰爭的併吞。社會唯有受到創傷與破壞時候才會選擇改變,此刻脆弱的社會極其需要創新、扭轉乾坤,在這場人類與病毒的戰役短期內不會止歇,存活下來的人們必須選擇改變,不要讓許多性命白白犧牲。


人類社會轉型是非常緩慢伴隨著陣痛與破壞的,即使產業數位發展至今有許多人類活動是不可能全面轉為數位型態,更重要的是數位基礎架構還是無法脫離人力勞動與人類維護;既使未來機器人逐漸取代人類勞動力,或者是遠距機器操控、無人機系統可以取代部分人力,尚且需要面對剩餘人類勞動過剩與機器操控成本問題。因此,探討近未來可轉變的部分結構也比較實際。人類社會結構未來可能分為幾種模式,全數位化與無人化:過去尚未數位化體系(金流、認證等);混合人力與數位創新;建築3D列印混合建築與製造、遠端機械操控混合精密操作、機器人混合醫療照護等;輔助創新傳統結構:創造機制、創新組織、創新機器等來增加彈性與保存一切有關於傳統技藝、傳統產業、人文藝術等人類文明的傳承,輔助傳承教學與演繹。在此暫且探討可及性、可觸及率高的模式,以原有技術作為輔助創新改變問題、因應危機。


未來變種病毒因地制宜,可能各地都會出現地域性病毒株,人類任何事物都有必要從長計議,不僅只是區域性合縱聯盟共同開發病毒,更要有「one for all, all for one」的概念,社會需要從後工業分工型態畢業,全面轉型成為資源共享社會,即便是理想性的目標,社會資源與運作也要進一步分配、更妥善安置人民生活。從疫苗施打一個都不能少開始,即使是外籍勞工、遊民、弱勢族群、老人小孩、重症病患等都需要改善生活與善盡勞力資源,因為有可能這種「疫情超現象」會演化成為流感化、資訊混淆征戰,人類社會可能會回不到過去狀態。大膽假設未來兩三年後可能會演進為資源階級鬥爭,從現今的訊息認知作戰、信者恆信、媒體催化,到逐漸形成利益共同體而產生極端兩極化的陣營,少數族群透過外部勢力支持下形成極端組織,這是大家不樂見的未來趨勢。


雖然悲觀氣息烏雲籠罩,產業斷鏈危機、社會脆弱化,以至於文明呈現海市蜃樓現象,這也僅僅是傳統過去人類的鄉愿。未來隨著疫苗開發與施打率提升,人類社會重組改變,有許多問題不得不交付給新世代的人類來解決。Z世代和α世代的成長,整體世界面貌與產業也到了再次演變的關頭[5]。這兩個世代在人類史上享受最好的人文科技時代,但也面臨人類最痛苦最動盪的未來,不僅地球自然資源短缺、生態不平衡,更需要跟新冠肺炎、貿易戰、國際動態、社會斷鏈、超限戰等前所未有的事務共生存。這兩個最年輕的世代未來主要專注於兩個面向的發展。第一個面向就是以時代賦予生存使命帶給全人類正向的改變、提升大眾的生活品質,以不同舊世代觀點認知模式作為基礎點;第二個面向則是推動人類各方面的科技進步,不能夠回頭以舊世代科技發展模式,換句話說會是以人為本與科技賦權的結合,徹底捨棄傷害群體、傷害地球生命、傷害地球本身的科技。


一切如夢 海市蜃樓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1] <疫情衝擊不動產將出現十大糾紛風險>,理財周刊,2021/06/04。
[2] <慾望過剩還是生產過剩?當高級精品不再一年發表四個系列—無季別的革新與回歸>,cacao 可口雜誌/趨勢,2020/07/12,https://cacaomag.co/epilogue/。
[3] <2021年辦公室設計五大趨勢|趨之若鶩的辦公環境打造心法>,震旦家具 ,2021-03-19
https://www.aurora.com.tw/of/trend-research/0l078617549253266468
[4] <開啟「住辦混合」上班模式,如何打造獨特工作型態?>,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文版,Lynda Gratton,2021/4/22,https://www.hbrtaiwan.com/article_content_AR0010381.html。
[5] <行銷5.0來臨 一張圖看懂世代差異與行銷演變>,工商書房編輯,2021/06/30,https://ctee.com.tw/bookstore/selection/480175.html。本文摘自菲利浦.科特勒、陳就學、伊萬.塞提亞宛著《行銷5.0:科技與人性完美融合時代的全方位戰略,運用MarTech,設計顧客旅程,開啟數位消費新商機》,天下雜誌提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虛擬浪潮的觀察的沙龍
6會員
45內容數
由於疫情時代來臨,許多人事物開始浮動錯位,我們需要觀測現代進行式的虛擬病毒感染,藉此鎖定虛擬感染源與找出虛擬藥方,更可以藉著人文藝術、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傳統、宗教信仰、理性分析、心理治療、文化精神分析等角度來探尋解套方法。希望拋磚引玉,改善生活,耕耘心田。
2021/05/06
 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防疫、貿易戰、政治、國際情勢、社會秩序、網路社群、媒體等都被顛覆鬆動,一切事物都系統性重整,許多檯面下的鬥爭也逐漸白熱化,真實世界的權鬥激烈,從小國動盪到大國混亂以及世界組織的無作為,隱約可以解讀出主要國際不同集團的角力;然而從貿易戰、資訊戰、數位技術、外交戰、防疫戰等,拜數位
2021/05/06
 在新冠疫情爆發後,防疫、貿易戰、政治、國際情勢、社會秩序、網路社群、媒體等都被顛覆鬆動,一切事物都系統性重整,許多檯面下的鬥爭也逐漸白熱化,真實世界的權鬥激烈,從小國動盪到大國混亂以及世界組織的無作為,隱約可以解讀出主要國際不同集團的角力;然而從貿易戰、資訊戰、數位技術、外交戰、防疫戰等,拜數位
2021/04/29
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今,人類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高科技可以解決萬物,數位化可以萬物聯網,人工智慧是未來的救贖,大數據可以解答大問題,跨國貿易可以解決貧窮……。確實科技、數位、貿易、數據、AI等可以解決許多以前無法的事情,同時也創造更多問題是其自身無法解決與解釋的。科技、商業與理性等向度可以解決
2021/04/29
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今,人類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高科技可以解決萬物,數位化可以萬物聯網,人工智慧是未來的救贖,大數據可以解答大問題,跨國貿易可以解決貧窮……。確實科技、數位、貿易、數據、AI等可以解決許多以前無法的事情,同時也創造更多問題是其自身無法解決與解釋的。科技、商業與理性等向度可以解決
2021/01/26
XR 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XR 是所有 VR、AR、MR 等等你所聽過「改變現實」技術的大集合。為了要確實理解 XR,需要解釋AR、VR、MR。   VR(虛擬實境) 全方位由數位創造的世界,無論是2D和3D的圖像、影片、物件、文字等元件,以虛擬元件作為數位世界的現實(rea
2021/01/26
XR 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XR 是所有 VR、AR、MR 等等你所聽過「改變現實」技術的大集合。為了要確實理解 XR,需要解釋AR、VR、MR。   VR(虛擬實境) 全方位由數位創造的世界,無論是2D和3D的圖像、影片、物件、文字等元件,以虛擬元件作為數位世界的現實(rea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已延燒將近3月,並造成全球超過30萬人感染,1萬多人喪命。病勢之猛,不僅引發社會恐慌,也重創全球經濟,企業們也因而在三種未來劇本上掙扎,於人類的生物性與經濟性間擺盪,並在病毒策動的政變中努力求生。
Thumbnail
新冠疫情發展至今,已延燒將近3月,並造成全球超過30萬人感染,1萬多人喪命。病勢之猛,不僅引發社會恐慌,也重創全球經濟,企業們也因而在三種未來劇本上掙扎,於人類的生物性與經濟性間擺盪,並在病毒策動的政變中努力求生。
Thumbnail
新冠病毒持續肆孽讓全球各地陷入更大層面的斷鏈,無論是航運供應鏈,商品銷售與產業都面臨極大威脅,旅遊住宿與相關娛樂產業經過兩年的壓抑也奄奄一息,依附相關產業而生的下游產業更是生死存亡,甚是直接淘汰GG了。這種演進讓人類社會益發依賴科技產業來進行交流溝通,因此科技更獲得顛覆性的改革與成長,以一年半載式快
Thumbnail
新冠病毒持續肆孽讓全球各地陷入更大層面的斷鏈,無論是航運供應鏈,商品銷售與產業都面臨極大威脅,旅遊住宿與相關娛樂產業經過兩年的壓抑也奄奄一息,依附相關產業而生的下游產業更是生死存亡,甚是直接淘汰GG了。這種演進讓人類社會益發依賴科技產業來進行交流溝通,因此科技更獲得顛覆性的改革與成長,以一年半載式快
Thumbnail
先來分享一篇文章: 疫起數位轉型》疫情催生新常態,一覽全民都無法逃避的「數位轉型」課題 因為看到了這篇文章,讓我反思三級警戒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去年大多是境外案例,基本上還是正常上、下班,食、衣、住、行、育、樂沒有太多的改變,但隨著本土疫情愈發嚴峻,全台學校停課、分流上班,許多行業因疫情影響而需轉換
Thumbnail
先來分享一篇文章: 疫起數位轉型》疫情催生新常態,一覽全民都無法逃避的「數位轉型」課題 因為看到了這篇文章,讓我反思三級警戒對生活造成的影響,去年大多是境外案例,基本上還是正常上、下班,食、衣、住、行、育、樂沒有太多的改變,但隨著本土疫情愈發嚴峻,全台學校停課、分流上班,許多行業因疫情影響而需轉換
Thumbnail
這場防疫戰,是全球性的,台灣也無法缺席。在後疫時代下,攸關生死的疫情恐慌,將會在疫苗施打完備後漸漸消退,但被擊毀的經濟,卻需要一段不短的重建之路。除掌握五大趨勢商機外,我們需要集思廣益和....
Thumbnail
這場防疫戰,是全球性的,台灣也無法缺席。在後疫時代下,攸關生死的疫情恐慌,將會在疫苗施打完備後漸漸消退,但被擊毀的經濟,卻需要一段不短的重建之路。除掌握五大趨勢商機外,我們需要集思廣益和....
Thumbnail
這產業的慘況,能否逐步恢復呢?
Thumbnail
這產業的慘況,能否逐步恢復呢?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能躲過疫情的災害吧! 但是疫情的關係,最終衝擊的會是經濟,面對經濟的轉型,許多個體的經濟將開始吟唱悲歌。 那些暫時關門的八大行業之門,將再次大開,吸引更多經濟被疫情擊敗的人們。 因著急迫、經濟習慣、誘惑,想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生活狀態的人,也將被自己的內心枷鎖給綑綁,進入一次八大之門產生自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能躲過疫情的災害吧! 但是疫情的關係,最終衝擊的會是經濟,面對經濟的轉型,許多個體的經濟將開始吟唱悲歌。 那些暫時關門的八大行業之門,將再次大開,吸引更多經濟被疫情擊敗的人們。 因著急迫、經濟習慣、誘惑,想在短時間內恢復原有生活狀態的人,也將被自己的內心枷鎖給綑綁,進入一次八大之門產生自
Thumbnail
《三無世代》由日本企業顧問遠藤功撰寫,從日本企業角度觀察新冠肺炎肆虐的企業未來發展。 簡單地說,商業社會蓬勃發展為全球化,起因於人類在各國間進出發現新事物而帶起龐大的需求(比如旅遊、原料交易、文化交流等等),然而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了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的三無狀態,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Thumbnail
《三無世代》由日本企業顧問遠藤功撰寫,從日本企業角度觀察新冠肺炎肆虐的企業未來發展。 簡單地說,商業社會蓬勃發展為全球化,起因於人類在各國間進出發現新事物而帶起龐大的需求(比如旅遊、原料交易、文化交流等等),然而因為疫情影響,出現了無移動、無需求、無雇用的三無狀態,我們該如何因應呢?
Thumbnail
文/林由敏 ‧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資料來源/震旦月刊 第 595 期 2021 / 02 疫情影響至今,隔離、禁足、封城已成為常態,如今,風險最高的事,竟然是人與人的實體接觸。疫情正把零接觸經濟,推向前所未有的關鍵時刻。而「零接觸經濟」在疫情間成長最突出。國際金融研究機構指出,遠端醫療、學習
Thumbnail
文/林由敏 ‧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資料來源/震旦月刊 第 595 期 2021 / 02 疫情影響至今,隔離、禁足、封城已成為常態,如今,風險最高的事,竟然是人與人的實體接觸。疫情正把零接觸經濟,推向前所未有的關鍵時刻。而「零接觸經濟」在疫情間成長最突出。國際金融研究機構指出,遠端醫療、學習
Thumbnail
世界緊密相連,一人中招,人人受害。肺炎疫情還沒過去,還不能排除會再出現新一波感染風潮。人口流動越強,病毒的傳播就越快。以前大航海時代不只帶動各地貨物貿易,也帶動了病毒交換,原本只流行在某一區的傳染病,可以傳得更遠。天花、鼠疫、霍亂基本就是隨著人口流動進攻更多的地區。
Thumbnail
世界緊密相連,一人中招,人人受害。肺炎疫情還沒過去,還不能排除會再出現新一波感染風潮。人口流動越強,病毒的傳播就越快。以前大航海時代不只帶動各地貨物貿易,也帶動了病毒交換,原本只流行在某一區的傳染病,可以傳得更遠。天花、鼠疫、霍亂基本就是隨著人口流動進攻更多的地區。
Thumbnail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
Thumbnail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