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17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路見不平,結下因果?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多年前為了能順利調回離家近的單位工作,曾請示佛菩薩是否有障礙的業力或是否需補福德資糧。經佛菩薩開示有障礙的業力:「前世,因路見不平用棍子打業主菩薩致傷重不幸往生,需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08遍化解因果業由。」


    也曾每次在誦完《藥師經》後,胸口腹部及頭部會突然的莫名劇痛,而請示佛菩薩是否有業力干擾,開示:「前世,為劊子手,奉命處決120位業主菩薩,需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450遍化解因果業由。」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以牙還牙、以眼還眼、你怎麼對我,我就怎麼對你、殺人償命……等等,對於我而言,是很理所當然的事,因為這樣才是最公平的審判。因個性使然,我曾經很嚮往法院的工作,我認為那是一個可以伸張正義的單位,講究的是義氣,所以私底下也常常會替別人抱屈、抱不平,會跳出來助勢贊聲,替別人出一口氣,這樣心中才會覺得舒坦。我自以為這樣是在伸張正義,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合理的,不容許受到批判,因為我是對的,若有人指責我的不對,我會更強硬地頂嘴回去,因為我沒有錯,錯的永遠是別人,結果到最後都演變成「公親變事主」,遭殃的、倒霉的永遠都是自己。

     

    經佛菩薩開示後,我深刻地反省自己,凡事都有因果,每次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無論是善惡,都在我們的阿賴耶識中留下紀錄,佛菩薩也都看得一清二楚,如是因,如是果,凡所做的大小業因,都將得承受大小的果報,絲毫不爽。我們只要盡好自己的本份,做好應做的事,安住自心,把心靜下來,往內觀照,自我反省,不要起分別心、我執心,以無我心、平等心去看待一切,遇到衝突時善用智慧、愛,以和平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非以暴力去武斷一切,如此才能治本,也才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落入惡性循環而不自知。

     

    現在也開始在學習,讓自己的心在面對外面的風風雨雨、紛紛擾擾,不管是揶揄侮辱、批評指責的言語,都能夠如如不動,不在心上起波瀾,不讓外境牽著鼻子走。心不被境所轉,不因此而起貪嗔痴,造身口意業,如此將心定下來、靜下來,再配合唸經改過、持咒行善,才是真正達到消業增慧的功用。

     

    唯有從自身做起,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藉境反省,如此才能讓自己這念心修到清淨、平等的境界。修行即是修心,管理好自己的心,改變才是最根本的。做別人不想做的,忍別人無法忍的,心性才會慢慢提升,只有自己下定決心,才有可能突破重圍,關關難過關關過。

     

    (分享完畢)

     

    正義,是人人都可以伸張的,救人於水火、助人於危難,原本也是好事一件,但若是傷人害命,也是會造下因果。幫助別人,有很多種方式,無論怎麼做,都要如法,才不會傷人傷己。在法律不周延、知識不普及、資訊不發達的古代,常會有恩怨自己處理、有仇必報、濫用私刑等狀況,如同有緣人分享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以牙還牙、殺人償命……等等,但這些人的所作所為真的是罪該萬死、真的需要承受如此嚴苛的刑罰嗎?有沒有可能被冤枉?有沒有可能罪不致死?有沒有可能裡頭存在著無奈與辛酸?有沒有可能是誤會或錯看?

     

    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基本原則為「無罪推定原則」,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項規定:「被告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其為無罪。」這個意思就是意指一個人若未被證實及判決有罪,應推定為無罪。要定人罪,一定要有證據,還要經過司法調查了解犯罪的動機、原由、結果來評估量刑,不是隨隨便便的看到當下的狀況,就認定對方有罪,熱血沸騰地直接伸張正義,以為這樣是替天行道,這樣很容易錯判,還會與人結惡緣,造下因果,最後還是要自己承擔。

     

    現在是法治社會,遇到違法的狀況可以請警察來處理,運用公權力來保護弱勢,這樣對當事人才是相對公平的,對自己也能起保護作用,避免因一時衝動,再度結仇,甚至造下因果,換自己與對方在輪迴道上糾纏不休。

     

    《六祖壇經》:「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諠。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修行貴在修心,心平則行直,心態對了,言行舉止、待人處事就能依循正道,不會修偏走歪。生活中處處都是道場、處處都是佛法、處處都能修行。要在生活中歷事練心,遇到事情要用智慧判斷,要學習忍辱,不要像爆竹一樣,遇人遇事遇境救急上火、一點就燃,到處橫衝直撞地爆炸。與人相處要謙讓,忍辱才能圓融,待人處事要用智慧,恭敬就能圓滿。

     

    改變不容易,真行就不難,修行不是只有嘴巴唸唸經、打打坐、吃吃素、跑跑道場就叫做修行。修行要從生活中做起,透過生活中的點滴去反省、改過、修正、體悟,一步一腳印,向內自省、向內觀照,將佛法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將人生的挫折與困難用慈悲看待、用忍辱圓融、用智慧圓滿,如此,心性就能漸漸提升,就能在生活中漸漸體悟、證悟、徹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