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金剛經.能淨業障分第十六》導讀一

2024/04/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raw-image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報自然,無從捨離。」  

【惡道】:乘著惡行而轉世輪迴所往之道途,又稱「惡趣」,即眾生由於罪業的原因而趣向的所在。欲界六道眾生中的地獄道、餓鬼道,以及畜牲道即是所謂的三惡道。 

【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凡信解受持《金剛經》之善男子善女人,以信力領受在心,以念力憶持不忘,口念心行,心行之處,不住色生香味觸法,生無所住心,廣為他說,是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佛種不斷也。著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隨說是經,為人輕賤,遭人惡口罵,加刀杖瓦石,吾心柔和忍辱,防一切瞋恚之害毒,如衣防寒熱之害。然而,持此《金剛經》,有彌天之功德,本該為一切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今且為人所輕賤何也?讀經實有益,福報非虛語,佛陀為遣此疑,令聞者信心不逆,不起退轉,而說三世因果,是人先世罪業,若非經力,應墮惡道。今世受持讀誦《金剛經》,口念般若經,心行般若行,以行般若故,轉重復還輕,譬如重囚應死,有勢力護,則受鞭杖而已,如此易重為輕,是以今世為人輕賤,而折抵三塗之報。  

前說「忍辱波羅蜜」,受持讀誦《金剛經》,見諸相非相,外不見其辱,內不見其忍,是觀一切法空,達一切法無生無滅,證悟無生法忍,直下見性,如太虛空,方知罪性本空,無有實體,空而不可得,但從因緣顛倒而生。何言罪性本空?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四相具遣是「人無我」。無我相,則無我見,我見既亡,身見何立?身見不立,五蘊自空,六賊無起,無有顛倒,妄想心除,三毒不生,不造諸業,離煩惱,絕苦患,歸於寂靜。寂靜者,離煩惱曰寂,絕苦患云靜,一切諸法本來寂靜,非有非無,是涅槃之理也。以是義故,所謂罪業,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罪從心起將心懺,我心自空,罪福無主,是觀罪性空,翻破無明顛倒執著,無明滅故諸行滅,諸行滅故生死滅,生滅滅矣,是涅槃寂靜。  

罪性雖空,罪報自然,無從捨離。《達摩四行觀》云:「云何報冤行?謂修道行人,若受苦時,當自念言:『我往昔無數劫中,棄本從末,流浪諸有,多起冤憎,違害無限。今雖無犯,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因此,受持讀誦《金剛經》,雖為人輕賤,遭人惡口罵,加刀杖瓦石,復有疾患貧窮諸衰,是前世顛倒夢想,三毒熾盛,造作諸惡業,罪報自然,無從捨離,今感苦果,甘心甘受,以無所受受諸受,外不見其辱,內不見其忍,行忍辱波羅蜜,恬然處之,不生瞋恨,了知一切諸法本來寂靜,無有生滅,所謂罪業,罪從心起,便將心懺,懺罪竟矣,我心自空,罪福無主,三毒本無生,即現自性本具之戒定慧,是見涅槃寂靜理,了達貪欲瞋癡之心皆是寂靜門也。即行此行,前世業,今世償,不生瞋恨,信心不逆,心行般若,易重為輕,般若覺照,觀罪性空,行深懺悔,我心自空,本來無一物,形滅則影滅,後業不復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金剛經宗通》云:「持經無我相等,即煩惱障盡;極惡消滅,即業障盡;不墮惡道,即報障盡。三障既滅,三德必圓,故云當得菩提也。」又,義淨法師的譯本譯為:「當知是人,於前世中造諸惡業,應墮惡道,由於現在得遭輕辱,此為善事,能盡惡業,速至菩提果。」  

《摩訶止觀》云:「觀罪性空者,了達貪欲瞋癡之心皆是寂靜門。何以故?貪瞋若起在何處住?知此貪瞋住於妄念,妄念住於顛倒,顛倒住於身見,身見住於我見,我見則無住處,十方諦求我不可得,我心自空,罪福無主,深達罪福相,遍照於十方。今此空慧,與心相應,譬如日出時,朝露一時失,一切諸心皆是寂靜門,示寂靜故,此翻破無明昏闇。」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云:「觀罪性空,罪從心生,心若可得,罪不可無,我心自空,罪云何有?罪福無主,非內非外,亦無中間。不常自有,但有名字,名字之心,名為罪福。名字既空,還源返本,畢竟清淨,是為觀罪性空,翻破無明顛倒執著。無明滅故諸行滅,諸行滅故生死滅,十二因緣大樹壞,亦名出世因果,分明得見四方,此之謂也。」

母娘慈悲皈命

無極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大天尊

8會員
9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