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3.08/03.15《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修行/渡眾篇)

1.對人要仁慈,對事要嚴謹。

2.要消魔性(貪、嗔、癡、慢、疑等邪念),不是唸幾部經的問題,是心性有沒有轉,有沒有提升。除了唸《金剛經》,也要搭配看《六祖壇經》,能夠內化經文並實踐,方能提升心性,排出黑氣。《六祖壇經》可一天看兩品;若看不懂,可看淺釋幫助理解。

3.唸經要知道經文的意思,進而真切地實踐,才能幫助心性的提升。《六祖壇經》可先看原文經典,再看高僧大德的淺釋。雖然淺釋中的說明會依據詮釋者修行悟境上的高低深淺而有所差異,就像一部精采的小說,想像力非常豐富,若是拍成電影,意境可能受限了,但對於尚未開悟的修行人來說,原文與淺釋搭配閱讀,能達到引導輔助之效。

4.愚公都能移山,因此自己的心性與品性也是可以改變的;心性有改,業障引起的身體疾病才能漸漸改善。幫賭徒戒賭的最好方法,就是教他不要去賭博;銷業障也是,不是靠旁人的幫助,而是要靠自己認真懺悔誦經消除,才能究竟。

5.「修行並不是為了遇見佛,而是為了找回原本的自性」。修行靠自己,不是求外面的佛,如果沒有用心修,求無數的佛也無益,受多次的皈依也枉然;所以,皈依,是皈依自性佛,而不是皈依他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啟發自心佛性,即是皈依。

6.靜坐不要空坐,要思惟經義,反省自己,口唸<藥師灌頂真言>,如果你修行夠用心、夠精進,佛菩薩會來加持智慧,讓你早日開悟。修行是心性,也就是品德的提升;若不思惟經義,不聞思修的話,靜坐只是在原地打轉。

7.思想導向正面的話,眾生是佛;思想迷惘,則佛是眾生。「煩惱即菩提」,煩惱既除,菩提自性光明自然湧現。

8.如果真的相信佛菩薩,會自覺人是無比的卑微渺小,生起慚愧心,也就不會認為自己優秀而貢高我慢。

9.心性要保持自身的清淨,不要在境上生心。

10.唸經與唸佛,能唸出聲最好,因為可與靈界眾生結善緣;若無法出聲,則暗唸佛號或<藥師灌頂真言>,亦可漸漸與佛相應。

11.宇宙的真理,即是每個人都要修行;宇宙的真相,則是自性清淨方能見得。投生為人的功課,除了銷業,就是修行,千萬不要傻傻地來,憨憨地去。

12.學校是為學生而設,佛法是為眾生而存在。

13.修行人要了解「自心能生萬法」,不論是唸佛仰賴佛力加持,或者修行熄滅貪嗔癡,都是要用心實踐方能達成,唸佛要唸到一心不亂,修行則是要修到明心見性,了然一切,屆時能與佛感應道交,與淨土相應,自然就與外道絕緣了。

14.要渡眾生的聖神仙佛,會苦民所苦,雖不看重金錢,但卻會善用錢財,把錢都花在刀口上,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15.懂因果的人,不會犯因果。

16.每位聖神仙佛都要經過三災八難的磨鍊,心智方臻成熟,定慧才能所得。

17.黑氣重、業障重,會容易招感災難。且人如果行歪走邪,你的壽命有時會提前結束,種如是因,就得如是果。千萬要認真誦經轉心性,再不認真,災劫來臨就來不及了。

18.佛者,利眾;魔者,利己。佛與魔皆有廣大的神通力,但差別就在於心性的不同,迷悟的遲疾。

19.「不恥下問,勝於夜郎自大」,不論在任何事情上面,向善知識們請益,見賢思齊,慢慢地累積經驗,終有所成。

20.若人在往生後就會突然轉心性,那佛菩薩何必倒裝下凡來渡眾?靈與人的世界是一樣的,有善者也有惡者,靈也有各種專長。人不會因為往生後就變善良,在人界若沒有修行,往生後一樣帶有不好的習性,所以人要透過修行來修正心性,改善不良習性,避免將惡習帶到下一世去。

21.每個人的八字裡都有缺陷,而這些缺陷就是上天要你透過修行去彌補,才能無缺,任何人都一樣,沒有例外。



(業障篇)

1.人要廣造諸善,多多與人廣結善緣,才不會到任何地方就一直遇到業主菩薩來障礙,而行運乖舛。

2.人要有情,但莫執於情;若執於情,雙方都會痛苦。有感情因素的業障,表示情執很重。因此要透過修行改變心態,了解情字為何,將執心放下,提升心性和品性。

3.有欠才會鬧,沒欠不吵鬧。

4.有自殺業力者,要趕快迴向,不要等到過去世自殺的年齡時才要處理,屆時,越是靠近該歲數,磁場越是混亂,容易胡思亂想,容易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5.「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人投胎轉世,第一消業障,第二修行,這樣人生才不會白來一場。



(福報/補功德/祖德篇)

1.功德,是心性與品德的提升;福德,是自己誦經或捐錢救濟鰥寡孤獨,是利益眾生。



(家庭/感情篇)

1.夫妻彼此要互相信任,家庭才會溫暖。該你的跑不掉,切莫一天到晚嚴厲地管住另一半。過去世若懷疑另一半外遇,本世換另一半懷疑你外遇,這是因果相循。夫妻相處之道是互敬互信,給對方留個好印象,來世再遇到時,才會延續善緣,不會嚇得跑掉。

2.年輕的夫妻不要分隔兩地,分隔兩地容易出問題,心性還沒達到那個境界,容易胡思亂想。

3.現在的婚姻大部分都是討債成分居多,有婚姻不一定好,沒結婚也不一定不好。

4.修行還沒有到位時,滿腦子都是情情愛愛,經常失去理性;修行若到位,方不致受感情之累。有修行,知道因果的可怕,不能做的事千萬不要做,不能介入他人的家庭。

5.若為人後母,還是要好好照顧先生跟前妻的子女,不可有分別心。

6.讀書若是讀到非常高的學歷,是很耗福報的。不管學歷成績有多高,家庭都要盡力去圓滿,對父母都要孝順,這樣才能對得起用心栽培你的父母,假以時日,請記得孝養含辛茹苦拉拔你長大的人。

7.福報耗盡,災禍降臨。一個人若向外攀緣,對自己的另一半絕情的話,是既耗福又損德的。

8.面對即將離世的親屬,要知道人有來,就有去,壽命有盡時,靈性終不滅。早走不一定比較不好,晚走也不一定比較好;孝順不在幫其延壽,而是要讓他知道修行的重要。



(外靈/沖犯/魔性篇/被下符)

1.外道會來干擾修行人,抽福報,灌黑氣,因此修行人意志要堅定,時時保持正念。結緣品不要亂拿,否則遇到外道會被抽福報,事情會很多,或被灌黑氣,脾氣會很差。更不可隨著外道起舞,道聽塗說,因而影響自己和別人的生活。

2.不要捨本逐末,心性沒有提升,黑氣沒有消,就會一直有黑氣;黑氣沒有排出,下一世還是帶有黑氣。一顆種子,需要時間及各方面配合才能發芽,因此魔性還沒發作前,不代表沒有魔性,不代表沒有黑氣,只是尚未顯露罷了。

3.一杯黑水,要不斷地裝入清水,才能將黑水排出,魔性如黑水,經文如清水;注入清水就是讀《金剛經》和《六祖壇經》,多唸《金剛經》和《六祖壇經》,如不斷注入清水,黑水就會漸漸被稀釋淨化。

4.心性提升,黑氣就會釋出,愚痴、愚昧漸漸離你而去。

5.消外道願時黑氣釋出,脾氣變不好,這是修身養性的好時機。

6.人是肉體跟靈體的結合,不要在境上生心;靈的問題就是意念的問題,雖然看不見,但卻影響深遠,只要雜思過多,胡思亂想,就會招感外靈,每個人都一樣。

7.「賢人求心不求佛,凡人求佛不求心」,修行人是修自心清淨,將複雜的事簡單化。「求」是外道法,越有所求,心越罣礙,且會招感外道靈來干擾控制你的腦識,讓你愈修愈迷糊,愈修愈複雜,愈修愈放不下。

8.心性不清淨,干擾難斷離。

9.被外靈沖犯到,若不處理,狀況無法改善。如同車子有故障,沒有修理,車子永遠都是故障的。平時就要認真唸經,心性清淨,較不會被沖犯。

10.「魔鬼藏在細節裡」,外道的經文大多隱藏著貪嗔癡,唸外道的經,不但容易增長惡念,且會和外道相應,一相應就會被抽福報,唸一遍抽一遍。所以說要修就要修正法,要唸經就唸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佛門正道教你修戒定慧,並要你熄滅貪嗔癡,惡念消除,正念增長。



(社會環境/其它篇)

1.雖然烏雲密布,但總會過去。心性和脾氣要改變,要日積月累,慢慢提升,病才會漸漸好轉。

2.不管在任何地方,「忠心」永遠比「才華」重要;才華不夠者,可以慢慢訓練,但是,不忠心者卻容易背信忘義,無法讓人信任與重用。

3.若遇到別人在亂牽緣,也是一種考驗。

4.本世習性要養好,未來世方能延續良好的習性,較不容易隨波逐流。

5.拜拜跟唸經是兩回事,拜拜是崇敬仙佛服務眾生、犧牲奉獻的慈悲精神;唸經,則是自悟自修。

6.風水地理好,是讓你在市場尚未風行時,就已聞到先機,但自己也要努力打拚、集思廣益,才可以將事業發揚光大。

7.天下間,不偷、不盜、不搶,就不用怕。事業要做好,多問較專精於這方面的人,自己要有計畫,學習別人好的地方。

8.科技的發達伴隨著人性的墮落,人沒有多厲害,災劫一來,什麼都沒了。科技再怎麼發達,也無法拯救人心,世上唯有佛法的智慧,方能洗滌汙濁的心性。

9.以前走錯路,沒關係,最重要的是現在和以後的路要正確,方能達到目的地。

10.年長者,要專唸「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唸唸不間斷,唸到一心不亂,可於每晚睡前將當日所持誦的佛號迴向淨土。

11.做事要有原則與紀律,不好的習慣會養成惰性。活到老,學到老,學然後知不足,多看看他人長處,方知自身尚有須改進之處。

raw-im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的時候不懂修行是什麼,不懂佛法的真實義。總覺得修行就是修仙,要修到變成神仙才是圓滿。那時候理解的修行,是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誤以為修行的門檻很高,不是我這種凡夫可以觸及,也不是我這個俗子可以承擔的。後來,有機緣接觸佛法,在持誦經典的過程當中,受到佛菩薩的智慧洗禮、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尚未修行、尚未了解因果之前,凡事在乎的都只有自己的感受,直到了解因果後,才懂得不管別人怎麼做是他們的選擇,別人怎麼待我是我的因果,我怎麼待別人是我的修行,修行就是要在人世間修得圓滿。 我的氣血循環不好,在唸誦消除外道願的經文就會特別難受,因為累世的黑氣會湧出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的時候不懂修行是什麼,不懂佛法的真實義。總覺得修行就是修仙,要修到變成神仙才是圓滿。那時候理解的修行,是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誤以為修行的門檻很高,不是我這種凡夫可以觸及,也不是我這個俗子可以承擔的。後來,有機緣接觸佛法,在持誦經典的過程當中,受到佛菩薩的智慧洗禮、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在尚未修行、尚未了解因果之前,凡事在乎的都只有自己的感受,直到了解因果後,才懂得不管別人怎麼做是他們的選擇,別人怎麼待我是我的因果,我怎麼待別人是我的修行,修行就是要在人世間修得圓滿。 我的氣血循環不好,在唸誦消除外道願的經文就會特別難受,因為累世的黑氣會湧出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