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6|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社會物理學,以及捷運恐慌事件成因跟一些想法

捷運的恐慌事件在 2023.09.12 再一次發生,只是觸發點不一樣,但背後的原因似乎是一樣的.我們先來簡介一下發生的事件:

某名網友在 9 月 12 日於 Dcard 發文指出,「捷運松山新店線在12日下午5點半的時候,突然車廂內的人都往某一個方向跑,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有的人還推擠跌倒在地,超可怕的,有人知道後面車廂是怎麼了嗎?有沒有人在那節車廂裡」

貼文後來引出一名在場乘客的現身說法,他指出是前面得車廂有人尿失禁,結果有人開始往後跑,造成大家的恐慌,最後幾乎所有人都跑到後面的車廂.有很多跟著跑的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這裡不對這件事做任何的道德判斷,不去造成恐慌的行為應不應該.我們想說的是這件事在發生的底層邏輯.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在 1970 年代,一個經濟學家提出了令人震驚卻異常簡單的理論模型.這位經濟學家叫做 Thomas Schelling ,他提出「種族隔離的動態模型」.他設計一套方法來驗證模型結果.利用西洋棋盤跟硬幣,西洋棋盤的格子代表房子,硬幣代表人,深色的硬幣代表黑人,淺色的代表白人.他在棋盤上放同樣數量的硬幣,然後把它們混在一起,代表初始狀態.接下來,他設定一些簡單規則,觀察硬幣的分佈.在其中一個實驗裡,他假設每個人都不在意什麼人種當鄰居,只在乎自己不是少數就好.在這個假設之下,種族隔離還是發生了.即使沒有種族歧視,依然會有種族隔離.

Schelling 的研究顯示了研究社會現象不一定要從個人心理的心理學或是理性假設的傳統經濟學著手,利用簡單的規則就好.這啟發了後來出現的「社會物理學」這個學科,它的理念就是「人就像原子一樣,會依據簡單的規則行動.人類群體進而形成某種模式」.

後來的物理學家 Dirk Helbing 受到啟發設計了一個實驗,模擬人潮的模式.通常我們走路會往自己想走的方向,又會想著避免撞到人.模擬的結果顯示,人潮很快就會形成整齊的動線.為什麼?答案很簡單:人為了避開對向的人,只要往旁邊移動一點距離,然後找到跟他同方向的人就好.

任何有開過高速公路的人應該有遇過即使有最低限速,還是莫名其妙塞車的現象吧!這種現象被稱為「幽靈塞車」,明明沒發生事故,也沒有施工,但就是會在某一段路塞車.這個現象也可以用簡單的規則來描述.所有的人都是針對自身附近的車況採取反應,當距離前面的車到某種臨界點,就會開始減速,甚至停下來.只要有人覺得跟前面的車離太近(不管距離多少)就會開始減速,那這個車道後面的車就會跟著減速.慢下來的車變多,就自然會塞車.

人生活在社會中,很難掌握到必要的資訊,因此我們很常觀察別人是怎麼做的,透過觀察他人以適應環境.生活在南極的企鵝也是這樣.牠們的食物在水下,剋星也在水下.站在岸上是無法知道水下的狀況的,因此他們會在岸上的好幾個小時,直到有企鵝忍不住跳水,這時大家就會跟著跳水.人就跟企鵝一樣,缺乏必要資訊的時候,會觀察其他人,蒐集片段資訊,然後行動.模仿和從眾行為就是企鵝的翻版.

簡單來說

社會物理學把人視作原子,依據簡單規則行動.因為人作為社會原子,很多時候的行動並不是思考的結果,而是模仿、跟隨他人.

回到捷運的事件,如果你用社會物理學的想法去看,就會覺得很容易理解事件的成因.原因並不在於有人尿失禁,而是有人往後面的車廂走或跑.不管今天發生什麼事,甚至沒有任何事,只要前面車廂有些人開始往後走或跑,就會形成群體的恐慌.因為後面的人並不知道前面車廂的資訊,為了保護自己,只能跟著跑,這無關個人學歷、才智、收入、種族、宗教.就算換個地點,北車、百貨公司,這類一些人潮多,比較擁擠,視線範圍不大的地方,都有可能會發生這種狀況.

想到這裡其實蠻可怕的,人如果在群體中是跟著旁人行動的.最普遍無害的,在公司或任何組織裡,前人怎麼做,就跟著怎麼做,遇到前人沒遇過的再想想就好;稍微嚴重一點的,服裝、影音的現象級流行;在更嚴重一點的,遊行的時候,只要少數人失控,就會形成暴動.所屬社群的某些人走向偏激,整個社群可能被帶向偏激.除此之外,依據 Schelling 的模型,人類的分化在所難免.只要文化、職業、宗教、語言等等元素有所差異,即使沒有歧視彼此,依然會形成不同的群體、同溫層. 我想人類在這時代雖然因為交通、資訊科技的發達而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但其實拉近的是你和同溫層的距離.難怪有人說,網路並不是整合所有人,而是讓所有人走入更分化的部落.



Mark Buchanan (2007)。《隱藏的邏輯》。臺北市:天下文化出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文章主要分享知識和觀點,以及寫寫幹話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