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與吸引力法則的關係。

墨菲定律與吸引力法則的關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上帝墨菲定律,以及秘密力量兩本書,所提及的吸引力法則有關係嗎?  在失控的正面思考一書中,不就是重複舉了多個吸引力法則的產物,並不如預期的例子嗎?

它們之間的關係,看起來是完全正相關的,因為在損失中有「一件事可能出錯時就一定會出錯」的現象;在收益裡有「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的馬太效應,所以看起來可以統一為:「只要這樣子想,就會發生。」的道理。 但實際上兩者的屬性卻是完全相反的,前者是融會貫通後的憂慮與擔心,在極為專注的情況下導致吸引力法則被觸發;後者是天人合一後的奉獻與給予,在無比凝聚的狀態中牽引墨菲定律而避免。

看出差異了嗎? 

原來關鍵在於吸引力法則,本質上常態會被認為是嚮往、吸引、獲得,但實際上卻是透過給予奉獻來接近自己想要的世界,看似是將對方吸引過來,實際上是自己被對方吸引。 

有了以上原則與觀念的整理,就能疊加往更進一步的層次邁進,站在墨菲定律與吸引力法則的基礎上,獲得遠見與大格局,在無比的理想中,活得非常現實,這個層次稱為活在當下的自由。 只要習慣並保持在以上的狀態中生活,無論怎麼樣,都會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avatar-img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32會員
948內容數
呼吸不同的空氣,彷彿自己可以從零開始重新架構,進而活出那個環境最美的可能,看見不同的最美未來。 與其說是旅行到某個地方,不如說是某個地方會帶我去旅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始力拼達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意識到自在的自,不只自己。
5/5自私的基因
「如果你有一兆美元,你會選擇拯救未來還是拯救現在?」
只喜歡孤獨。 由於活著的下限比起別人有明顯的低落,維持高敏感心臟與神經就快要承受不住,無論是好,或著是壞。
意識到自在的自,不只自己。
5/5自私的基因
「如果你有一兆美元,你會選擇拯救未來還是拯救現在?」
只喜歡孤獨。 由於活著的下限比起別人有明顯的低落,維持高敏感心臟與神經就快要承受不住,無論是好,或著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