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2023-02-03 拍照的咖啡

    『黑咖啡,怎麼拍都是黑的啊。』

    看著前輩端上別桌的咖啡,沒有奶油球也沒有糖,做不出以前咖啡廣告那種將奶油球倒入咖啡時產生的漩渦。

    「今天的杯子很不一樣喔!」
    『國外帶回來,絕版貨。』

    看著稜角分明的線條,素白色十六邊形,雅緻的咖啡杯就隨著盛裝的咖啡端上桌。咖啡的文化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改變,向前輩這樣想要保有最初開店的想法並且實行,不容易。整間店也就賣賣單品咖啡,沒有其他飲品及甜點,菜單也就簡單的幾種風味選擇,也沒有現在精品咖啡常見各種豐富的介紹方式。一個座位,一杯咖啡單純的能夠讓走進來的人放下自己,我喜歡在咖啡店裡頭對自己不斷的交叉詰問,像是有第二個我或第三個我等等的將同一個記憶裡頭的現象重複幾次,也許跟隔壁的客人隨著店主的話題也搭上幾句話。

    回到自己的咖啡店,想到前陣子客人說的話。

    『純咖啡店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都是甜點店賣咖啡。』

    「也是做得很好啊,對消費者而言是咖啡店還是甜點店都是能夠坐著跟朋友聊天的地方。」

    「我現在也有賣甜點啊,只是糖分比較少而已。」

    講這句話時想到堅持不賣甜點的前輩,我想如果有台中咖啡文化的歷史,前輩在黑咖啡這一塊應該需要幫他博得幾頁彩吧,當然前提是有人願意寫黑咖啡的文化脈絡。甜點也好、咖啡也好、還有花茶餅乾等等的產品,咖啡店在現代人的心裡頭已經失去“想一個人坐坐”的地位,取而代之的常常是三五好友成群的點滿桌產品後拍拍照分享,體驗生活。

    臉書或IG的限動凝住時間,把過去的當下固定在24小時內,上桌的咖啡色彩僅留於杯側釉色,是紅是綠又或素白。早期使用的18g如文化的重擔壓住新一代的咖啡幼苗,喘不過氣的當下使得他們只想要更輕鬆的喝到“咖啡”。

    調酒、鮮奶油、各種果汁都增添許多咖啡的趣味,品飲的當下像是吃碗綜合羹麵,有肉羹魷魚花枝羊肉等等,佐一些辣麻油與沙茶,豐富又容易入口。我也曾想過是不是應該要像是書店一樣守護著“什麼”,但就一間小小咖啡店連生存都有問題,更別提到市儈的我們該如何談論文化了,這些需要守護的“什麼”就讓文化人去說明吧。

    回到拍照這事,

    「這是巴拿馬。」

    「這是衣索比亞。」

    「這是您點的薩爾瓦多@#$%#$%。」

    『我剛剛點什麼名字我都忘了,聞起來喜歡就點。』

    『我們把咖啡放在一起拍張照吧!』

    『記得杯子的花色啊,不然等一下都搞不清楚。』

    『3。2。1。  好了,你說這幾天日本壽司郎的高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多是生活或開店時的遭遇與心得。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方大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