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時間管理】(46)你其實都在聽自己的

「選擇自己對於任何既定之情境的態度,選擇自己的處世方式。」從法蘭可的生命經驗中所萃取出來的這種精神,我們得以讓自由意志有最終的立足之地。再進一步想,或許我們就可以認清:其實不管有沒有旁人要求或提醒,最終的行為都是自己決定的,在終極意義上都不是因為他人的因素,自己終究是有主控權的。以這種概念為思考核心,能夠建立比較明確的主體性、比較能夠堅持自己的立場、不會人云亦云,明白地知道其實所有的言行抉擇都是出自自己的內心,就算和別人一樣,也是想過之後的剛好一樣,而不是無自我、無自信的盲從;不管是誰的意見,都可以當作參考,當做下決定時,不管表面上是聽誰的,其實在最終的意義上都是聽自己的。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思考很多例子,比較輕微的像是晚餐決定吃什麼?要去哪裡玩?一群人之中總有一種人是聽別人的意見、什麼都好,如果是真的不管大家決定什麼,他都沒有怨言,這倒還好;比較讓人討厭的是那種在討論的時候說你們決定就好,可是事後卻一堆抱怨的人,抱怨別人選的餐廳很爛、去的地方不好玩,偏偏要他決定的時候又都沒意見。這樣的人除了會讓朋友困擾之外,其實他自己可能也有逃避責任的頃向,他心裡面可能也在擔心如果選得不好,要承擔別人的抱怨,所以不敢選擇、不敢負責,一切聽從別人的決定就好,這樣萬一結果不好的時候,就可以把責任往外推了。

另外常見的還有大學生會抱怨自己的科系是被父母強迫選擇的,不是自己願意的,所以難有積極的學習動機、面對課業要求容易拖延,其實都是有意無意地在設法拿回掌控權;如果問這樣的學生為什麼不去讀自己喜歡的科系呢?他可能會說不能不聽父母的話,不然會被罵、學費生活費沒有下落……一大堆聽起來非常合理的理由。

仔細思考,不管是聚會討論中總愛說隨便都好的人,或是看起來很可憐得聽從父母指示的人,其實都是自己那樣選的,不是別人強迫的。總愛附和他人意見的人可能是怕承擔選錯的風險,所以選擇了服從;選擇聽父母指示的人,怕的是道德上的譴責或是實質上的損失,所以選擇聽話。

再稍微極端一點的例子,我有一部份的工作是和受新訓的替代役男談話。服兵役是台灣男性的義務,「義務」對多數人的白話文就是「被強迫的、沒有規定的話我才不要」的意思。所以有一種常見的抱怨是為什麼「男生要當兵、女生卻不用?」「我進來這裡浪費人生,班上的那些女生或是不用當兵的男生都累積多少工作資歷了,我慢人家多久啊!」

不管是意願上的反感,或是和同儕之間的比較,種種心理運作之後的負面情緒真的蠻容易讓人覺得心情低落,不想積極面對。「可以不要來服兵役啊。」「怎麼可能,法律就這樣規定啊。」「不是常聽說有些人裝病、動手腳、躲在國外不回來,不然就是逃兵啊。」「裝病太麻煩,要動手腳我也沒那方面的技術或人脈,我家沒錢讓我躲在國外啦。逃兵?那個是犯法的,被抓到會很慘耶。」「所以其實你是從幾個都很爛的選擇裡面,選了比較不爛的那個而已。」

其實我們在人生中,蠻常在做的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甚至是多害),而當我們覺得自己是被逼迫的、喪失掌控權的時候,便會下意識地想要從別的方面奪回來,所以消極面對、拖延應付,就成了一種手段。

身為一個心理師,我必須要強調適度抱怨、宣洩情緒,是絕對有必要,而且有助於身心健康的。但如果抱怨終究無法解決問題,那是不是可以在宣洩之後,在那空出來的心理空間中放入一點新的東西。

承認任何狀況都是自己的選擇,需要強大的心理強度。承認是自己心甘情願地讓別人決定自己的晚餐和玩樂地點、承認是自己選擇接受了父母的選擇、承認是自己為了避免其他更糟的鳥事而選擇服役……不管要說是「認命」說是「轉念」,當你和那件事情不是站在對立面、得付出額外的心力去排斥的時候,可能會比較有機會節省一些能量、從不同角度出發,在一樣的時間流逝過程中,做更多有效率的事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演化的強大本能出發,探討時間管理的困難何在,何以難如逆天抗神?如何在接納本能而非徒勞對抗的前提之下,使用一些具體的時間管理技巧來減少拖延、使時間的運用有效率。 接著,探討一些讓我們在時間使用上沒有效率的心魔,並探討思維轉換的途徑,讓自己擺脫糾結束縛,不使光陰虛度。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