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訂課程進化五力(四)美感力

校訂課程進化五力(四)美感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針對目前各校校本課程普遍難於推動的問題,或許「美學方案」是另一種解方。

課程對師生來說,應該是一趟完美體驗與感受的旅程,如同杜威「藝術即經驗」所言:師生在真實的情境脈絡中,透過教與學的互動,展開一個自我完足、圓滿實現的旅程,最終獲得新奇、獨特的新經驗。

所以,課程發展應該是屬於美學領域的議題。

但我們都已習於科學分析的工學模式:在設計階段,透過目標分析、設定指標、繪出圖像、訂定主軸;評鑑階段則根據指標發展工具與方法,蒐集證據資料以驗證成效。

然而,一趟旅程是否帶給我們美妙的體驗與感受,通常不是檢核表可以檢視和解讀,因此幾年下來,大家都很累,效果也不好。

所以針對今後的課程發展,或許大家可以嘗試「力與美」的結合,把課程從「作業」的層次,拉高到「作品」。

於是,在設計階段,除了學習重點枝枝節節的對應,我們更重視是否有給學生自我探索與實現的奇妙經驗;評鑑階段,甚至以「藝術鑑賞」的邏輯來談出一部課程的創作歷程與生命力。

如此,對學生與教師都分別有激勵的力量。

最後,美感與設計是分不開的,再好的課程內容,如果平鋪直敘、按照大人的知識邏輯,沒有依據使用者經驗(UX),貼近學生的學習習慣來設計,也是無法共創一部完美的作品,教室終究不會成為演奏動人作品的殿堂。

avatar-img
李惠銘AMG的沙龍
86會員
10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創作不再是直觀感知與自然本質的對話;鑑賞不再是以身體經驗理解秩序與結構的過程;所有的藝術可能就會逐漸式微吧! 當然,藝術本來就是人類對自然的觀察、體驗與感受,隨著時代進展,可以有各種進行式,包括AI式、吉卜力式。 就像咖啡有義式和美式。 然而,美國咖啡原本也有著香醇口感,只是60年代咖啡豆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但是學校不能滿佈監視器,也沒有司法檢調與軍警,但是一有突發事件,就要負完全責任:包括學校應該是快樂天堂、教師都是聖哲賢人,校長則是全能的天神。 學校教育被如此賦予重任,其實也是榮幸之至,而且現在有AI幫忙,眾所期待的那個安全無害的快樂校園,就更可能實現了! 首先,當然還是多元課
教育部門應該也要設「外傷重症中心」,因為我們一直在玩「魷魚遊戲」~456人自相殘殺到僅剩一人的遊戲。 遊戲的潛規則就是,從小學到明星國中、第一志願高中到頂大,都是一路篩檢與淘汰的過程。班排不夠,還要校排第一;學生和學校都是要「考上第一」或「第一考上」,才會被看到。平常大家都說不要「第一」,只要「唯
如果創作不再是直觀感知與自然本質的對話;鑑賞不再是以身體經驗理解秩序與結構的過程;所有的藝術可能就會逐漸式微吧! 當然,藝術本來就是人類對自然的觀察、體驗與感受,隨著時代進展,可以有各種進行式,包括AI式、吉卜力式。 就像咖啡有義式和美式。 然而,美國咖啡原本也有著香醇口感,只是60年代咖啡豆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但是學校不能滿佈監視器,也沒有司法檢調與軍警,但是一有突發事件,就要負完全責任:包括學校應該是快樂天堂、教師都是聖哲賢人,校長則是全能的天神。 學校教育被如此賦予重任,其實也是榮幸之至,而且現在有AI幫忙,眾所期待的那個安全無害的快樂校園,就更可能實現了! 首先,當然還是多元課
教育部門應該也要設「外傷重症中心」,因為我們一直在玩「魷魚遊戲」~456人自相殘殺到僅剩一人的遊戲。 遊戲的潛規則就是,從小學到明星國中、第一志願高中到頂大,都是一路篩檢與淘汰的過程。班排不夠,還要校排第一;學生和學校都是要「考上第一」或「第一考上」,才會被看到。平常大家都說不要「第一」,只要「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