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是會隨著時間退化的神經認知障礙,目前無法治癒,除了服藥之外,照護者的陪伴同樣不可或缺。現正上映的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是導演徐紫柔以高齡94歲、患有輕度失智症、人稱「中壢一朵花」的奶奶鍾景妹為主角,與百位社區居民一同「尬戲」,傾力製作出金剛戰士大戰殭屍的B級片《記憶戰隊》,同時為拍片過程留下珍貴的紀錄。

導演的拍片初衷,是想為奶奶及家人一起拍戲留下回憶,也一圓自己想拍戰士與喪屍結合的B級片,進而成為紀錄片圈喜劇天后的夢想。由於需要群眾戲,所以試著貼廣告徵求扮演殭屍的臨時演員。一開始來應徵的人極少,導演就這樣從家人,到社區親友,然後親自參加卡拉OK比賽與運動會和地方歌友會拚交情,乃至失智症患者照護者、失智症話劇社成員才募到足夠的演員,看著退休長者願意跨出習慣的生活圈,實現過去心願或嘗試的勇氣格外珍貴。其中有一位的志願正是當喪屍,他的投入也為拍戲過程增加了趣味;也有長者拍出了興趣,頻頻問導演下一部片的機會。其他的困難還包括記住台詞和當下應有的情境,像喪屍來到家門口後,一家人設定在打麻將,在拍時卻認真的打了起來,看正片時還發現他們緊急帶走的正是麻將,這些BUG讓戲與生活互為點綴,讓我們在好笑之餘更倍感親切。


原本拍攝的正片《記憶戰隊》主題即是宣導如何陪伴失智症患者,在紀錄片《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裡除了試圖翻轉對失智者的印象,亦反覆宣導照顧失智症患者的方法:一是增加社交,避免長時間的獨處;二是聽年輕時喜歡的音樂可以保住長程記憶。與老人家常常聊小時候的事也是好方法,除了維持長者的長期記憶,強化彼此的理解與感情,在長者遺忘的時候,也會有更多的線索讓對方連結過去,例如奶奶會忘了自己的名字鍾景妹,但只要親人叫她幼時的暱稱「阿龜」,她總會想起自己是阿龜,而周圍是她最信任親近的人。更重要的是:以豁達的態度面對,固然失去記憶會令人心慌,但照護者若因此焦慮,更會影響到患者的心情,變得更加固執或退縮。紀錄片裡,導演及家人始終都抱持著「即使只記得一點點,那就很棒了」的鼓勵心態,以及「記得從來不是理所當然,而是萬分珍貴」的珍惜。阿嬤對想不起來的事,也在訪談時這樣回應:「人生,過了想不到的,就不用講了。」不是苦思遺忘,而是看重眼前,「在失去記憶之前與之後,我們能做得可以更多,大笑、歌唱、陪伴還有回憶。」拍片即是創作記憶與保留笑貌的方式,一如導演自言:「我很希望讓奶奶在大銀幕上看到她自己,畢竟,奶奶是家中的開心果,也是我的作品當中的最佳女主角!」

記憶與情感認知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連繫,即使不是患者,如果生活中的點滴沒有重述與分享,一樣會馬上遺忘,進而逐漸失去經歷過的軌跡。這部《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除了紀錄創作的過程,更紀錄了這些素人演員們嘗試、參與、積極、開發一己所能的每一個當下,將戲劇經驗延續在生活中,創作新的回憶和生活裡的角色,即使遺忘也能在看見影像時憶起當下,進而帶來生命的能量。電影(創作)和記憶的價值,這部紀錄片呈現了最動人的意義,不僅讓觀眾了解失智者可以確實與一般人的現實同在,更讓人相信生命和無常亦可以成為美好。

註:以上圖片均出自《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粉絲專頁
👉電影預告:
👉🏻記憶戰隊ep 1
👉🏻記憶戰隊ep 2
👉🏻記憶戰隊ep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