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藍
業餘創作者,目前以影視寫作為主。用文字連結生命的疑惑與混沌,尋求聲音與光。
海藍
業餘創作者,目前以影視寫作為主。用文字連結生命的疑惑與混沌,尋求聲音與光。
130
篇文章
0
專題
0
NFT
0
勳章
53
追蹤者
3
追蹤中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蛛網之下,避無可避:《聖蛛》
電影《聖蛛(Holy Spider)》是以真人真事改編的伊朗連續殺人犯故事。 本文涉及劇情,建議觀影後再讀。
發佈於
觀影筆記
2023-03-22
9
轉移注意力的魔術:《無人相信的真相》
這部電影的筆記應該欠缺嚴謹,因為當我跟著清潔員的視線看到主角莫琳嘉內遭到襲擊後的模樣,筆就停了;我的筆記倒數第二句是「與中國合作,將取代法國的核電」,最後一句話是「無法閱讀」。 (本文涉及劇情,並有可能令人不適的描述,建議觀影後,或有心理準備再讀)
發佈於
觀影筆記
2023-03-21
7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愛人及貓
本文為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院線(Netfilx)版衍生,CP是張家漢&王柏德,但設定為平行世界的「if」,為〈釦子〉的後續。以張家漢為視角,可能有OOC(OUT OF CHARACTER,脫離角色性格),還請斟酌慎入。
發佈於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2023-03-13
5
《黑的教育》,到底教了什麼?
由九把刀監製與編劇,柯震東執導的台灣電影《黑的教育》,講的是高中男生之間、友誼與精神價值遭到「加強教育」的殘酷成人式。這部電影對我來說,比起善惡所占的比例,更多看到的,是男性友誼與殘酷文化結合的考驗,而在他們選擇「面對友誼」的方式後,都通過了這場考試。 (本文涉及劇情且具個人觀點,建議觀影再讀)
發佈於
觀影筆記
2023-03-11
13
離合聚散,人情猶在:《本日公休》
台灣電影《本日公休》以理髮師阿蕊(為主角,描繪台灣年長女性的生命樣態:歷經歲月的成熟、適應變遷的韌性、熟稔人情的體貼,和理解世情的達觀。在這部電影裡,「媽媽」不再僅是悲情、含辛茹苦的角色,「歐巴桑」既是蘊含智慧的長者,亦是持續學習的少女,是台灣社會活力的來源。 (本文有劇情內容,建議觀影後再讀)
發佈於
觀影筆記
2023-03-08
9
從內心的孔竅拍攝記憶:《法貝爾曼》
《法貝爾曼》是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回顧過去成長經歷所拍攝出來的家族故事,鋪衍他對電影的熱愛。此類作品須由內心的孔竅篩選記憶,一如電影開頭的劇情,亦是他拍電影的啟蒙。《法貝爾曼》這部電影裡帶來精神震盪的相撞事件,則來自母親。 (本文涉及劇情與個人觀點,建議觀影後再讀)
發佈於
觀影筆記
2023-03-02
5
在同一片天空各自孤寂:《日麗(Aftersun)》
蘇格蘭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執導的第一部長片《日麗》來自於私密記憶,片中使用大量的 DV 畫面,瑣碎而不連貫,片斷記錄了蘇菲不帶成見的童稚靈慧,與父親總是背過的身影。 (本文有劇情及個人觀點詮釋,推薦觀影後再讀)
發佈於
觀影筆記
2023-02-17
11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釦子
本文為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院線(Netfilx)版衍生,CP是張家漢&王柏德,但設定為平行世界的「if」,以張家漢為視角,可能有OOC(OUT OF CHARACTER,脫離角色性格),還請斟酌慎入。
發佈於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2023-02-14
4
男性友誼與戰爭的荒謬喜劇:《伊尼舍林的女妖》
〔內文有劇情與私人觀點,還請慎入) 電影《伊尼舍林的女妖》去查過之後,才知似乎是隱喻「愛爾蘭內戰」的寓言。但令觀眾有感的,應是導演如何展現自大偏執的男性特質,導致對人生追求卻逃避責任的徒勞和自我評判的誤差等,將這些現代的議題放進歷史脈絡再與傳說結合,去呈現戰爭看似慎重且血腥,實則無聊至極的事實。
發佈於
觀影筆記
2023-02-03
10
是攵鬼,抑或玫瑰:《那個男人》
「名字有什麼重要?玫瑰就算換了名字,依然芬芳。」莎士比亞在《羅密歐與茱麗葉》裡如是說,茱麗葉由此要求羅密歐拋棄他的名字。但玫瑰若換成別的名字,例如攵鬼,那麼,它的氣味我們真的還會認為是芬芳的嗎? (內文有劇透,建議觀影後再讀)
發佈於
觀影筆記
2023-02-02
6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想閱讀更多
海藍
的內容?
立即追蹤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