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學習烘豆?

     從烘焙的本質來說,如何維持每一次烘焙的品質,通常是烘豆師最苦惱的部分。

    就從專業的角度來說,煮一道菜要煮到每次的味道不會差太多,要練習過幾次才能做到?這一點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就是會特別去餐廳吃飯的原因了。

    同一個平底鍋,你會發現廚師大多用的都是便宜的平底鍋,廚師用起來卻像高級的鍋具,無論是蛋包飯、義大利麵,專業廚師做出來的風味與一般不常下廚的人做出來有很明顯的差異。

    那烘豆呢?一種豆子要烘幾次才會知道什麼烘焙度是市場喜歡的?穩定度也最好掌握?
    這一點也正是目前烘焙咖啡豆的一種困境吧。
    從專業餐飲學校畢業與直接從事餐飲業自學,兩種廚師的差異?這其實提到了系統化學習與試誤性經驗學習的效率差異,哪種比較好?
    烘豆也是一樣的狀況,有專業的烘豆證照課程,也有很多烘豆師是自學,這兩派經常性的互有矛盾之處。

    個人以為系統化的證照提供了一種有效率的訓練,針對大多數人都是有效的,但現況是,過短的訓練時間,幾乎造成了很多觀念與實務上的落差。例如日本要取得駕照需要 2 年的時間,專業的駕訓班至少都長達三個月的學習時間;台灣則是 1 個月左右的駕訓班,大多數學員都可以順利考取駕照。
    就用路人而言,你會比較期待在路上的駕駛是擁有哪一種駕照呢?是訓練時間較長的駕照還是訓練時間較短的駕照呢?

    當然人都以為自己只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學會一項技能,殊不知,就訓練而言,所謂的很短的時間,還得看當事人是否投入的狀態。例如,經過至少九年的國民教育,英文也是必修科目,但大多數人也僅能辨認少數英文單字,能夠流利說出口的人也僅較少比例;即使說生活上並不常使用英文做為溝通的語言,但經過數年的英文教育,要能好好的用英文做簡單的溝通,對大多數人似乎比想像中的困難。

    烘焙咖啡豆也是如此,所謂的技術經驗,得看投入的時間精力,許多咖啡講師也是孜孜不倦的在吸收更新的資訊,甚至發展出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但要討論哪種方法的學習能讓掌握烘豆的效果最好最快?繞回來也得看自己有沒有想要投入的心力吧。

    再來,做學術是一回事,投入市場實用又是另一回事。每個人學習的目的不同,條件也不一樣,所以還是讓市場去篩選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