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拖,草根到文青,怎麼配,靠創意。
它可以是「俗擱有力」,真誠、正直的台灣草根文化象徵,也可以是愛。藍白拖,怎麼來?最早是1950年國防部在美援顧問團建議下,透過聯勤研發出大眾可穿的輕便拖鞋,配色以中華民國國徽的「藍白」為主,逐漸演變成現在大家熟悉的藍白拖。
很多事,是要時間的累積,很多可能性也在意料之外。在歷史舞台上,上台的演員、下台的明星,上上下下,有時被遺忘的速度之快超乎想像。「藍白合」最近吵得沸沸揚揚,就像藍白拖一樣,它一開始的目的性就是一雙「輕便拖鞋」,上不上得檯面不是重點,主要還是它的功能性取向,換句話說「使用者的需求」是關鍵,在民主政治裡,指的就是「選民的需求」。
當大家為了「藍白合不合」,「統計學」該怎麼算吵翻天,更應該關注的是,萬一真的不小心「合」了呢?就像當年英國脫歐一樣,雖然對立兩造爭得面紅耳赤,但普遍認為不會成功,選舉結果出來脫歐以些微差距贏過留歐,「英國脫歐」就這麼發生了,後面的收尾則是在國際政治、經濟面向讓繼任的執政者傷透了腦筋。同樣的,藍白合,萬一真的成功也選上正副總統了,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呢?我們從選舉制度型塑出來的兩黨政治,還有憲政體制下的發展,來看看她可能會走出什麼樣的格局呢?
從政治光譜上來看,國民黨核心價值還是帶有「自由制度主義色彩」的右派百年老店,白色力量的民眾黨呢?說她是左派又像右派,說她是又右派又有左派的邏輯,左左右右之間,恐怕連自己都很難說得清楚。藍白合不會是政治理念相近,更不是光譜上的調和,而是「戰術」與「戰略」的結合。國民黨自是有戰術與戰略布局,但民眾黨手上有什麼呢,就如同上台下台的偶像明星一般,只求留在身上的聚光燈久一點,下了台還能有些影響力。藍白合,重點不在誰願意屈就,而是這盤棋要贏面子還是裡子才是重點。
從選舉制度來看,2008年第七屆立委選舉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至今,15個年頭過去,曾是當紅炸子雞的親民黨與台聯黨,如今已不復當年的影響力,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黨競爭及輪流執政的型態基本上已經成形,整體符合當初朝「兩大黨」的制度方向發展。今天,假若藍白合真的成功,也讓他們取得總統大位,但國會裡是誰的天下呢?基本上不是綠大於藍,就是藍大於綠,再加上光譜相近的小黨各自合縱連橫,但要再發生第三股力量「三分天下」的可能性有點低。這時,不管藍白合產生的元首是誰,家大業大的藍色會是最終擁有話語權、政策決策實權、或是與綠營協商交易的代表人。
「結構決定制度」、「制度決定行為結果」,15年過去了,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的台灣民主政治及代議政治,基本上符合政治學理論的發展。因此,若真的藍白合而且執政,要擔心的是侯柯兩位都有領袖魅力的政治明星在總統府裡裡外外,會不會像小布和安潔莉納裘麗主演的〈史密斯夫婦〉一樣,貌合神離而且一心想滅了對方呢?
再進一步假設,如果藍白合進了總統府,若藍為副手又兼行政院長,基本上就等於是大權在握。在我國的憲政體制裡,行政院長是總攬國內施政的要角,當年孫中山先生「全球」獨創的三民主義憲政體制,在獨任制的總統制架構加上了共識決的內閣制設計,再加上後來數次修憲,台灣的憲政體制一旦總統和行政院長不同黨,或是分屬不同派系且勢均力敵時,就可能會出現「左右共治」的雙首長、雙頭馬車局面,陳水扁就任第一任總時就有類似的情況短暫發生。問題是我們沒有類似歐洲國家的共識決慣例,也沒有法國的憲政僵局解決機制與歷史文化背景,如此一來,藍白合下的中央政府不是跛腳總統就是強勢內閣,當個人意志強烈、擁有民意基礎的跛腳總統遇上強勢內閣,會是什麼局面呢?當然,如果換成白色力量擔任副元首兼行政院長的職務,缺乏足夠的同黨國會議員數量,必需要不斷的協商、讓利或是對抗衝突,不論是哪一種,都很難履行對選民的承諾與期待,變成了政治上一場場的博奕賽局與不斷上演著權謀政治夯劇「紙牌屋」的橋段。
目前印太地區各國都卯足全力拚經濟,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東協(ASEAN)、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印太地區的各主要自由貿易協定(FTA)我們都被拒於門外,當美、英、澳、日、印已經透過奧庫斯協議(AUKUS)、四方安全對話(QUAD)緊密整合安全防禦合作事項,把第二條安全防線拉到太平洋和印度洋上,台灣只靠護國神山台積電和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是不夠的。
民主政治下的選舉有時會撕裂彼此,但選完後的傷痕弭平與共識達成更為重要。
「我不認同你,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這是民主政治重要的素養之一。內耗,不會讓未來更好,藍白合不合不是重點,而是藍白合要是真的成功也上位了,下一步是什麼?若藍白不能合,選後的藍、白、綠又該如何一起為台灣前途找出路,讓台灣在未來十年內,不會美中修昔底德陷阱下的的第一個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