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剩下最後兩個月,人們紛紛開始為著明年的生活、工作進行規劃。而國家亦是如此,必須提前在下一個年度到來以前,為下一個年度的國家行政需要做好準備。其中行政院必須按照中華民國憲法第59條的規定,在下一個會計年度開始三個月前,會同轄下各部會提出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並將預算案送至立法院,由立法委員進行審查,經過審查後成為法定預算,並於隔年執行,讓國家行政能夠穩定前進。
然而在藍白兩黨掌控國會多數的現在,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自今年8月22日經行政院院會通過提交立法院審查,至今已經近兩個月時間,總預算案依舊被擋在立法院的各個委員會外。直到如今,台灣媒體的政治新聞版面依舊可見相關新聞,不禁令人產生了對於此次總預算爭議的疑問。
要瞭解這次的總預算爭議,就必須先瞭解何謂中央總預算?「中央總預算」即中央政府為其下一個財政年度所編製的全面性預算案,是涵蓋了政府各項支出、收入和財政計劃的詳細預算。這預算案包括了政府各部門、機構的運營經費、公共建設的投資、社會福利支出、國防預算等,並對應列出政府的各種收入來源,如稅收、非稅收入、借款等。
以台灣為例,中央總預算通常由行政院所編列,經過立法院審議通過後生效。它是政府財政政策和資源分配的依據,反映了政府對未來一年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目標,並且是政府施政的重要工具。
編製與審議過程通常包括:
中央總預算的制定與審議,關係到國家的經濟發展、資源分配,以及民生福祉,因此具有高度的重要性與影響力。
按照往年慣例,行政院在9月1日前將預算案送進立法院後,立法院會在九月份開始對預算案進行審查,並在年底經立法院大會表決通過預算案。但是今年因為國民黨和民眾黨立委一再退回預算案,要求行政院將原住民禁伐補償編列在內,所以直到現在總預算尚未進行審查,雖然經過了幾次的朝野協商,但直到現在,該僵局依舊無法打破。
在立院朝野雙方依舊僵持不下的狀況下,就不免令人聯想到同為民主政體的美國在川普政府時期曾經由於國會未能打破美墨邊境牆57億美元預算的僵局,導致聯邦政府預算不足,美國政府因此停擺一個月的時間,因此讓人擔心如果總預算僵局持續,台灣政府會不會也依樣陷入停擺?其實台灣在預算法中,針對這一方面也留有「後手」讓政府在預算沒有通過的情況下,也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措施:
因此針對這幾項措施,中央政府可能也會有以下幾種策略:
然而不論如何,我們依然希望10月21日的朝野協商能夠傳出好消息,讓總預算案能夠順利被排案。在此呼籲藍白兩黨不要再綁架總預算,以強渡自己所意圖通過的法案,讓一切的討論回歸到真正的福國利民的根本上,這才是對國家、人民最好的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