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日記|東野圭吾《惡意》心評|內有劇情與暴雷|請謹慎閱讀

被擺了一道呢(笑)

很多人把這本書稱作「東野圭吾三大巔峰」,老實說,他寫的書我看得還不夠多,還不能做出這樣的認可,但的確比起有記憶以來的那些「謀殺小說」而言,這一本的手法與殺人動機更是令人猜不透的。一直看到最後一頁才知道原來自己被耍得如此徹底。


-----防雷線,以下文字含書籍劇情與結尾-----

若要說東野圭吾的高明在哪?

不得不提到最先開始他是用第一視角寫這本書,並且揭開了知名小說家-「日高邦彥的死亡」。這位「野野口」以自述的方式寫下來,第一人稱視角嘛,這種小說看多了,因此對於第一視角寫法的真實性也刻畫在普遍大眾(包括我)的潛意識中。為什麼這麼說?一直到第一章結束時,東野老師才告訴我們這一章節是野野口自己記錄下來的,他要把他當成一則故事寫下。對此我仍不疑有他,一直到下一篇「加賀刑警」的敘述時我才知曉,原來前篇關於野野口的自白是「他提筆寫下的」,因此會有捏造的部分。也多虧加賀的細緻敏銳,將那些錯誤一點一滴地抓出。

老實說,野野口被捉時可以說是一點高潮氣氛都沒有,太過平靜了,甚至是在進度未過半的狀態下犯人就被抓到了。為什麼會如此平靜呢?是不是背後有更多隱情?果然,東野老師開始描述加賀與野野口之間的對質,透過警方不停歇的調查,發現了越來越多的物證。各種證據都指向一個重點——野野口是日高的影子作家。

登愣,太過震驚了,也突然有種「啊!這種殺人動機的確可以理解。」的感悟。只是看著野野口的自白書,好像又有點平靜,感覺不到全書的高潮點在哪,閱讀的時候很平靜,這是為什麼呢?就如同我不明白自白書都出來了,加賀刑警為何還一直緊咬不放這個案件?

於是乎,事情有了轉折。

加賀刑警對於自己的懷疑一直追查下去,這也很符合野野口一開始說的「加賀很適合做警察呢!」的說詞,警察不就是要有這種敏捷的觀察力與堅持嗎?會有這份轉折,是因為「禁獵地」這本小說,它很早時就被提及了,也牽扯出另一嫌疑人「藤尾小姐」。這本書與其稱作小說,更像是實記書。裡面的霸凌是真的,後來藤尾因為契機成為版畫家也是真的,直至最後被妓女殺死也是如假包換。全書並未有任何渲染,除了人名不一樣以外,全都是真的。為何這本禁獵地會被加賀注意到?因為人物兜不起來。

野野口自稱與日高是國小時期好朋友,既然如此,如果這本書真是野野口所寫,那禁獵地裡為何未曾出現「日高」這號人物呢?加賀刑警有更大膽的假設,便是自始至終野野口都不是日高的影子寫手,從他手上的繭便可推敲出那些所謂的「原著手稿」,都是野野口在短期間大量臨摹寫出來的印記。此外他還捏造了自己與日高初美的不倫戀情,只為了讓警方更相信他是被威脅而成為影子作家的證詞。然而透過那些兒時的同班生,真相終於浮出水面。

被霸凌的學生、禁獵地的主角、還有身為作家的一直都是「日高邦彥」。野野口是新搬來的住戶,他與母親一直對那個地方不甚滿意,甚至潛意識的討厭起那邊所有的一切。也因為這種討厭,讓野野口恨著日高。也許契機點是野野口不願上課而熱情善良的日高卻一直邀他去,導致原本想搬家的父親再度動搖;亦或是,想成為作家的兩人卻只有日高做到了,因為這點忌妒與最基本的惡,讓野野口想殺人嗎?不,更重要的是為了滅口。

藤尾當初犯下的強姦案有個幫兇,恰巧行兇的時候被拍攝下來,影片中幫忙壓制女學生的正是野野口。他為了不讓自己被欺負只能順從藤尾說的一切,然而這件事始終讓野野口留下一股難以掩飾的陰影。正因日高著手寫下禁獵地這本書,野野口怕他得知當時的幫兇是自己而刻意接近他,後來更因藤尾小姐的出現而陷入更多恐慌。

基於這幾點的恨意,野野口還是決定痛下殺手。

全書的高潮大概是最後的最後,加賀用獨白的模式去跟野野口談論這些問題,並一一指證所有矛盾。厲害的是,這裡沒有用到半句對話,用的都是第一人稱寫作法,像是獨白。加賀問一句,為何會對日高產生這樣的懷疑呢?我終於知道了原因,就在於你給我看的那篇手稿。

故事一開始就是野野口的自述下去寫。包含那段日高毒殺貓咪的橋段,都是野野口做的。太荒謬了!居然只因這段話就誤導了讀者對日高邦彥的為人!說到底,書中的「日高邦彥」從未真實發表過任何言論,任何我們看見的,都是來自野野口的「寫作」,原來如此,真的太厲害了!僅憑著我們對文字的單方面接受不懷疑的閱讀模式,東野老師將我們玩弄於股掌之間。從未有人質疑過日高的為人是否真的那麼狠辣?

藉由他人之口才得知日高是一位正義感十足的孩子,還十分善良。不但接納了一起欺負他的野野口,還介紹了自己認識的編輯讓野野口也可以圓一個作家夢。然而對於這樣的好人,我們卻被野野口的那篇幅的一段虐貓,就曲解了他這個人,後來野野口偽裝的自白書,又再次將日高的壞形象包裝起來。

若不是加賀推斷出整個事情的原貌,我們恐怕也要被蒙在鼓裡吧?

反思現實生活之中,也有這麼多案例吧?現在網路盛行,大家都是隔著螢幕交朋友,又有多少人被對方包裝的話語給帶偏呢?又有多少人不願思考只顧著一昧跟風呢?人家說:「第一印象很重要」,惡意這本書簡直將這句話寫的十分精準。也因此給人家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才會如此嚴肅吧?

本書有趣的地方不只這點。自從日高死後的追兇,到野野口反證日高是抄襲後,新聞與論、大眾思維,都跟著被帶偏成「野野口是日高的影子寫手」,直到加賀推翻後,即使東野老師並未書寫出來,但大眾應該會跟著轉向思考,啊!原來日高是無辜的!這樣的跟著小道消息而轉風向,不經查證就開始攻擊的動作,核心問題都跟那部日劇「3年A班」所談論的道理都一樣呢(笑)!缺乏判斷力與同理性是社會普遍的問題嗎?

因為讀的書尚淺,無法很武斷地說出:「這的確是東野老師的巔峰之作!」但即便如此,這本書的安排、反轉情節等等,真的運用得十分厲害,拜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