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說這去年的新作《你殺了誰》是個黑色東野(並且有血流成河的評論浪潮)的虐殺激情的本格推理小說,並非已經被後期既定印象給破壞殆盡的溫暖情滿人間的祈望系統,所以,我只好臨時插隊打尖地安插了這一本,於是呀!東野圭吾,我們又見面了。
好吧!既然這個故事要反推回去找內鬼,那就只好順應著劇情發生的一些編造概論來合理性想像所有手法與動機的必要性了。這就是我認為東野圭吾已經把手法用老的一種具體表現,既然已經沒有新意了,又何苦繼續下去讓加賀恭一郎有些窘困呢?原因無他,就是純粹的東野圭吾水瓶骨子需要舞台的一種積極作為,卻不慎被苟且敷衍的態度所蒙蔽了自我。
我們講真的,就算當年包龍星的案子裡,那個美豔動人的戚秦氏買了一斤的砒霜,也不用全部加進去吧?就像這次的厭世殺人魔,買了十把刀子,就非得全部用完才會開心嗎?這點就淪為半強迫讀者去接受他掰無可掰的編劇執坳了。另外,我認為父母親會離異的這一個在現代社會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人生真理,雖然在我內心百分之十萬鼓勵自己與自己安靜相處,卻不能在這個公開園地理暢所欲言地鼓勵離婚才是人生正道,但是我覺得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因此憎恨父母的話,那也未免像我的童年因為骨氣尚未成形,因此有了對物質生活上缺乏的怨懟,實在是人生中非常沒有智慧與軟弱的一個階段。
這些殺人動機以及鐵口直斷的破案瞬間,我不只覺得合理性薄弱、以及猜測準確的或然率都稱不上是一個好看的本格派推理小說,只能說,好吧!東野圭吾,你怎麼說就怎麼是了,不然,沒完沒了地我不知道還要花多少時間看這些眼花撩亂實質上卻又還蠻無關緊要的對話。
附在書本上的地圖、貼紙的,其實只是趣味有餘重要性全無,可有可無,而這個故事如果勉強要去閱讀的話,那想必就是東野圭吾的鐵粉了,嗯,一百來本的創作,什麼都讀上一次吧!
反正你人生多的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