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近期發布的文章中提醒,當前利率增長的情況帶來的衝擊,正在提高中東、北非和巴基斯坦等地銀行的系統性風險,與主權債務緊密聯繫的公股銀行更是其中最脆弱的環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重申他們在今年十月發布的《中東與中亞區域經濟展望》報告中的金融風險預測,指出該地區高度倚賴外部融資、持有大量國家主權債券的公股銀行,在高利率水平持續乃至增高的情況下,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由於高利率水平下,主權債在市場中的價值下降,另外由於放貸能力降低,連帶導致投資減少、既有資產價格也連帶降低;同時導致合作企業還款能力下降、市場上缺乏流動性。在這樣的壓力情境下,即使風險遠低於中東-北非新興市場與中等收入國,海灣六國(GCC)的公股銀行在面對高利率可能帶來的綜合性衝擊時,同樣比私人銀行脆弱得多。
在預測的綜合性衝擊場景中,少數銀行持有的資產價值將低於法定最低資本適足率。資本下滑導致貸款能力下滑連帶導致的經濟衰退預測也頗為嚴重,海灣六國以外的中東北非經濟體兩年內可能損失1.5%的經濟產出,海灣六國也可能損失達0.9%。
這些國家仍面臨通膨風險,貨幣政策與確保金融穩定性之間需要求得平衡。IMF的的報告顯示該區域國家的銀行產業結構仍與國家高度關聯,因此對政策制定者的建議中包括:銀行體系需要與國家主權脫鉤,確保有更多元和深度的投資者,尤其是高度佔據國內市場的國營企業。
IMF也建議必須限制或增設持有政府債的風險考量,以及央行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提供緊急貸款,降低企業壓力。但須注意避免與貨幣政策抑制通膨的目標相互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