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1/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歷代中華弓的流變(四).滿洲清弓

謝肅方老師「中國歷代弓論述」(2017年)講座筆記,內容涵蓋:

  1. 傳統弓的力學結構
  2. 中華角弓的製作材料
  3. 歷代中華弓的流變
    1. 斯基泰弓
    2. 匈奴與漢長弰
    3. 突厥與明小弰
    4. 滿洲清弓

本篇為第三部分〈歷代中華弓的流變〉第四篇。


滿族文化·清朝·公元17世紀至20世紀

滿洲族源自女真族,祖居中國東北,過着混合耕牧漁獵的生活,馬匹於謀生與作戰尤為重要。明朝末年,女真其中一部建州女真,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後金國,日漸壯大擴張,改族名為滿洲,改國號為大清,入關滅明朝,遷都北京。

雖然入主中原後逐漸漢化,但滿洲皇室、貴族仍然相當重視騎射狩獵等滿族傳統,藉此維繫民族認同,並視騎射尚武為其統治基礎。滿洲的貴族子弟幼年便送往祖先發源的草原生活,學習策騎和射術。王朝亦常以狩獵進行軍事訓練。是故即使火鎗在明代起已開始逐步取代弓箭作為戰場上的遠程武器,射箭(步射與騎射)仍然是清朝武科舉的考核項目,直至清末1901年取消武科舉為止。

乾隆帝射獵圖 (局部),郎世寧 等繪,清乾隆十二年(1755年),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筆者攝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2022-8-15,All rights reserved ©


因年代較近,能流傳至今、保存狀況良好的清弓數量相對較多。清弓是各種亞洲複合弓當中形制最大的,上弦後長度一般超過64英吋,弓弰特大,逆弰有弦墊,拉距35英吋以上,弓力一般達60磅以上。配合使用的扳指(射訣)亦有別於亞洲常見的形制,呈圓筒形,適合扣清弓較粗的弓弦。

順治帝御用弓,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筆者攝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2022-8-15,All rights reserved ©


清代玉製扳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筆者攝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2022-8-15,All rights reserved ©


清弓的弓弰質重,回彈較慢,限制了箭速和射程;但大而堅固的逆弰設計,容許強弓力、長拉距,積蓄更多能量,發射重箭有更强的穿甲力。

因為保存狀況較佳,我們知道清弓常以各種吉祥圖案裝飾,例如壽字紋、蝠紋(諧音:福)、海棠花(諧音:玉堂、滿堂)、盤長(寓意綿延不斷)、、卐字紋(寓意萬壽無疆)、瓶升三戟(諧音:平升三級)等等。

更多清弓的實物照、構造、製作工藝、弓匠歷史,請見參考資料。


參考

  1. Manchu Bow | Archery Historian
  2. 清弓飾面圖案複本 Letter #2 of December 1998 | ATARN
  3. Letter: August 2000 | ATARN
  4. 清弓結構切面分析 The Visible Chinese Bow  | ATARN
  5. 四川成都長興弓舖第四代傳人武泳華的訪談 Interview with Wu Yonghua  | ATARN
  6. 北京弓匠聚元號的歷史 The History of Ju Yuan Hao Bowmakers of Beijing  | ATARN
  7. Qing dynasty "baogong" or "precious bow" | Fe Doro Manchu Archer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