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學的知識與運用─第二堂

統計學的知識與運用─第二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筆者參與學校工作坊圖示


近期筆者在進行資料蒐集,逐漸地將過去紙本填答轉變為線上填答,在過去碩士期間時,我是用的是Mysurvey,不過後來多以Google表單進行設計,所以在此介紹過去筆者在設計問卷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在我們使用Google表單時,我們要先進入我們Google帳號的雲端,首先我們要先點Google表單,「建立」它才會跳出畫面,通常我們要設計一個表單標題,將原本「未命名表單」填入我們的題目,在筆者現在的年紀來看,最常看到的表單設計,多以「結婚」抑或是設計「報名表」,想統計出席人數時,回到本文,通常我們會在表單下面的說明,寫入「卷頭語」,讓填寫者知道設計問卷的人是誰以及這個問題的主旨與目的是什麼?過去我在在進行問卷設計時,往往會在展覽或是活動之前,以活動來說,我會先思考「展覽」需要那些要素,或是以博物館機構層面來思考需要哪些要素,例如:展覽的設備(播放的投影機、互動性裝置等等)、再者是在設計展覽時,通常會設計沙龍、講座、導覽等,所以這些講座的好壞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再者就是門票,通常在私人美術館或者是有些特展,會收取額外活動的費用,所以費用也是在美術館或者是機構調查中,會考量的部分,第四個部分通常行政的部分,抑或者是「服務」的向度。

問卷設計的小細節

當我們在設計問卷時,我們究竟要考量哪些面向呢?廣義的說法:「在選項設計上,每一個可能性的選項都要設計好 。」所以當我們選擇墊子問卷時,會發現有一個好處,就是有個選項可以複製,也就是說以李科特五點亮表來說,第一題我們設計「我對於展覽設備的滿意程度」,就可以直接複製改成第二題「我對於導覽的滿意程度?」接著就可以把第三題與第四題填入了,而且這裡也分享「紙本問卷」和「電子問卷」上最大的不同抑或是好處,就是我們可以防止填答者漏填問題,只是在設計問卷時,我們務必要把「必填」勾起來,這時填答者在填寫時,就需要填完後,才可以送出,除了省時、省力,還可以確保填答的完整性。


人口統計變數

再來,看「個人基本資料」,所謂的「個人基本資料」就叫「人口統計變數」,以美術館或博物館的滿意度來說,如果筆者今天沒有做這些基本資料,可能會完全無法知道源頭,最多知道美術館的滿意度是多少分,不過這樣的效果並不好,主要是看了這個分數,還是不知道怎麼改善?以3.8分來說,頂多知道「中上水準」,不高也不低,不過當美術館想要改進,也不清楚如何下手? 要從哪個受眾開始?或是從哪個年齡層?性別是否有影響嗎?無法搞清楚!究竟是男顧客比較滿意,還是女顧客比較滿意,誰比較不滿意,僅是得到籠統的分數,不太有效益, 所以若在基本資料上,也就是「人口變數統計」裡面 ,設計一些基本的東西,如:上述的四題可以去問誰,會比較有效果?男顧客的看法,與女同學的看法,互動性裝置或是投影器材有何差別?不定男生很滿意AR和VR裝飾,女生不滿意覺得太麻煩,或者是因為帶小孩,覺得不方便。以講座設計來說,通常要思考的是邀請哪些講者或是藝術家,講者或是藝術家本身擅長演說嗎?如果不擅長要怎麼搭配影片或者是工作坊,讓活動更為生動,透過問卷統計,可以知道哪些客群,對於現在藝術體驗或是講座的期待為何?下次在邀約時也能讓藝術家或是講者知道當下美術館受眾的樣態。抑或是思考講者的需求或是設備需求,那到底是為何麼呢?抑或是 或是藝術家期待部分,那些年齡覺得滿意?哪些年齡段覺得不滿意,我們需要知道這些事情的可能性,所以在基本資料上,我們是需要先設計問卷詢問別人的,以黃金博物館來說,  我們可以假設哪些縣市會前來,如:台北市、新北市,說不定兩個縣市的看法是不一樣的,根據我們內政部的審計處,台北市與新北市的平均年所得是不一樣,那住在台北市,他的經濟收入可能比較高,住在新北市的人他的年所得可能比較低,所以我們在設計活動要做調整, 偏遠的地方或是外縣市在交通部分,或許可以設計津貼或補助,當我們要做量化分回到google表單  如果想要很細緻的最分析,該怎麼做呢?需要問什麼呢? 

以黃金博物館來說,或許對於基隆的朋友,也些人會選擇坐船前來,所以在問卷上或許在交通選項上可以設定,所以會基於設計問卷者想要測量什麼議題進行測試,當完成問卷設計時,就可以把問卷散播出去,

avatar-img
走讀城市創生─許正賢的沙龍
22會員
140內容數
歡迎喜歡地方創生的朋友,一同討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雖然我過去有參與線上讀書會的經驗,但這是我第一次以「網路研討會」(Webinar)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分享。而促使我完成這次挑戰的契機,來自於參與某間大學試教面試。 「網路研討會」這個概念,源自 ClickFunnels 創辦人羅素‧布朗森(Russell Brunson)的推廣。目前全球已有眾多行銷
在設計各類課程,特別是付費課程時,常常需要思考一個核心問題:這門課程是否具備足夠的價值與可行性?同時,也必須評估其所伴隨的風險,包括市場反應、學員接受度、以及教學內容是否會被誤解或濫用等。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思考資訊的可信度。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判斷什麼是真新聞、什麼是假新聞,變得尤為重
這幾週說真的過得相當緊湊,連續三週的微學分課程接著兩週的主課,還有一堂課導入了藝術創作,相關準備工作也不少。老實說,這些事前的安排確實不輕鬆,但因為內容有趣,也讓人覺得開心有成就感。這週的春假我也沒有休息,而是和朋友一同前往故人的墓前掃墓,一起緬懷過往。 創作與標達設計思維分享 這次的創作課程中
雖然我過去有參與線上讀書會的經驗,但這是我第一次以「網路研討會」(Webinar)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分享。而促使我完成這次挑戰的契機,來自於參與某間大學試教面試。 「網路研討會」這個概念,源自 ClickFunnels 創辦人羅素‧布朗森(Russell Brunson)的推廣。目前全球已有眾多行銷
在設計各類課程,特別是付費課程時,常常需要思考一個核心問題:這門課程是否具備足夠的價值與可行性?同時,也必須評估其所伴隨的風險,包括市場反應、學員接受度、以及教學內容是否會被誤解或濫用等。 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進一步思考資訊的可信度。在資訊流通快速的時代,判斷什麼是真新聞、什麼是假新聞,變得尤為重
這幾週說真的過得相當緊湊,連續三週的微學分課程接著兩週的主課,還有一堂課導入了藝術創作,相關準備工作也不少。老實說,這些事前的安排確實不輕鬆,但因為內容有趣,也讓人覺得開心有成就感。這週的春假我也沒有休息,而是和朋友一同前往故人的墓前掃墓,一起緬懷過往。 創作與標達設計思維分享 這次的創作課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