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租屋難!政府努力打炒房,市場亂象仍無解,租屋族該何去何從?

raw-image


「高房價、低薪資」已是民眾普遍的痛,生存成本節節升高,多數人只能照顧好日常生活,根本買不起、也不敢想買房,只能持續選擇租屋。然而,現今的租屋市場卻隨著房價的漲幅而不斷惡化,租屋族長期屈就低落的居住環境,還得隱忍租屋黑市的種種亂象。屬於租屋族的居住正義,真的有可能會實現嗎?


屋以稀為貴,剛需竟成談判弱勢,租屋族想哭!

2023年7月主計總處公布的「住宅租金指數年增率」首次突破2%,創下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顯然租屋族群租金負擔加重,但是居住空間和品質卻沒有隨著房租的上漲而有所提升,造成心中的鬱悶不斷累積。而這樣的情形,在七都(新北市、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中尤其明顯。


大城市外來人口多、屋以稀為貴,條件好些的租金自然水漲船高;這個情況也使得便宜物件搶租嚴重,哪怕空間狹小,甚至是不合規定的隔間套房、消防不安全的頂樓加蓋等,戰況一樣激烈。如果想租到條件好一點的房子,租屋族就要付出更多的居住成本,或是以更長的通勤時間作為代價交換,別無選擇。


想要用合理的價格,租到合理的房子,怎麼這麼困難?只要稍稍猶豫,機會就拱手讓人,下一間還不保證更好!到底為什麼租房時沒有談判空間,合約到期還要擔心租金漲價、房東趕人?合理好房到底都去哪了?


合理房難尋,打房政策竟是房租上漲幫兇?

路邊隨處可見的建商廣告,顯示各地都不斷有新屋落成,不論是新成屋或中古屋,都有更多的房源加入租屋市場,加上人口出生率持續下跌,房屋市場應該供過於求。那麼,為何租屋族仍然找不到合適的住居?


想要解決租屋市場不均的狀況,或許施力點並不在改善表層的硬體環境,或是提供利多鼓勵房東造冊,而是需要由公權力介入處理房價高漲、囤房嚴重的根本問題。租屋族無力扭轉劣勢,只能期待政府代為實現心目中的居住正義。


但為何台灣政府多年來致力打炒房,
房價仍然居高不下?


房地合一2.0使短期投資受阻,投資客改當包租公

原本房地合一稅2.0,是為了抑制投資客的短線操作,而針對5年內的房屋買賣課徵稅金,避免地域房價在短時間內受到過度炒作。為了規避5年的閉鎖期,投資客紛紛改當包租公,但由於不想支付各種養房成本(房貸本金、浮動利息、管理費、養護成本等),便將這些費用全都灌入租金當中,由房客概括承受。


囤房稅雷聲大雨點小,反成房東漲租的正當理由?

合理房源不足,深究其根本原因,還是要回歸到投資客的囤房行為上。因此,政府祭出囤房稅政策,試圖逼出投資客手中的空房,釋放回租屋市場中。然而,囤房稅的推行狀況並不如預期,規制混亂、稅基過低,宛如一場無害的毛毛雨,卻被許多房東當成漲租的正當理由,拿著雞毛當令箭,使不少租客叫苦連天。


租金列實價登錄,是去黑市化,還是成漲價定錨?

為改善租屋價格落差大、資訊不透明的問題,政府近期也開始推動租金實價登錄政策,期能穩定租金行情、達成租賃去黑市化目標。然而由於實價登錄無法即時反映價格波動,在買賣市場中早就已經出現漲價的錨定效應,而當這套制度被用在動態性遠遠高過買賣市場的租屋市場時,價格失真的情況就更為劇烈了。


台灣長期的房市困境及租屋亂象,是種種原因累積交織而成,不能只歸咎於某些特定因素,當然也不可能依靠單一面向的政策解決。要真正穩定租屋市場供給,政府應積極推動土地活化、鬆綁都市更新政策,興建社會住宅,增加可租賃的房屋數量,而不是一昧增加房租補貼或所得稅優惠,只是治標不治本。


或許唯有如此,才有機會達成真正穩定的供需平衡,撼動房產的階級關係,真正打造一個公平透明、健康有序的租屋市場,讓租屋族能夠享有屬於他們的居住正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