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美好源於苦難,愛與死亡也僅是附屬。」
克里斯丁佩佐 元素三部曲 「火」🔥
佩佐是不是刻意讓觀影過程異常難熬,因為胖胖男主的個性真的難搞到很貼近現實中會出現的心境狀態,尤其是工作多少涉及「創作者」性質的話,那份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是沒有心力跟勇氣去直面、去改變的情緒過渡期真的異常精準。
而當人在這個狀態還正巧有一位真命天女出現在生命中,做出電影中像男主角一樣的自殺式行為也是情有可原。
而片中那股山林中的無名野火,也隨著胖胖男主由愛生成的恨意開始肆意流竄在森林小屋四周,包括好友與心上人都遭到波及。
「你根本不是冰淇淋妹,也不是什麼臨時工,你精通文學為什麼不告訴我!」
無意的冒犯比蓄謀來的有殺傷力,因為這類評價跟腦中潤飾過的侮辱比起來,顯得真誠無比。
佩佐是真的懂什麼叫做鑽牛角尖,身為作家的主角也許並非生來難搞,而是像電影中蚊子出沒的炎熱夏日一樣「就只是生活中會遭遇的某一階段」而這段期間,從藝術家好友數次邀約游泳(降溫)卻無果,編輯刪除的初稿段落,到與納迪亞從殷切到厭煩的數次失敗對答,一次次將主角里昂帶向憤世嫉俗的漩渦。
有趣的符號包含森林裡逃竄的山豬,和震耳欲聾的直升機,兩種都作為一種給男主角的暗示和警告,專注於微小的事,可能會讓你忽視週遭的美好,甚或危機;隱藏在背後的脈絡依我看,也包括年輕人在受資本社會毒打的過程中,逐漸將目標轉向對人生採「無為而治」的人生觀。
電影中已故好友的攝影作品「看海的背影」、「正對海面的人」被置於里昂由心而生的書本結尾。不如再加一個層次吧!紀錄海!純粹的海!無為也許並非無所作為,而是體認到凡事不會只有一種視角可供檢視,可微觀也可宏觀。即使已故好友未能完成第三層次的產出,那片發光大海想必也在里昂的心中逐漸與怒火達成協議,化為水火共存的溫暖靈魂。
沒錯,愛情線反而不是本片的第一焦點,而是趕在野火燒盡以前,角色能否放寬視野,將柔和的海水滲入內心,這樣想來,納迪亞就多了個啟發者的身份,甚為有趣。
「渾然一體,層次一致」野火的昏紅,及大海的湛藍是種完美平衡,書商說過的話也為此片的內核做出了個合宜註腳,促成了一個發生在山林小屋裏的現代寓言,還添了點厭世代的特有的社交眉角當黑色幽默發揮點。
(ps:這部片比想像中好理解,連角色的冷暖服裝都做的明顯的很,適合每個觀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