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2/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古典音樂留聲機01】

音樂之父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21 March 1685----- 28 July 1750
出生地:德國埃森納赫

 

 在歷世歷代宏偉的音樂殿堂中,誰會被請到寶座上呢?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就是那位被稱為「音樂之父」的約翰‧薩巴斯欽‧巴哈。但如果巴哈知道別人這樣推崇他,他就要用他說過的話回應:「我只是曾經辛苦的工作過,我作曲是為神的光榮而奉獻。」這位基督教路德會的教友,以他驚人的毅力和絕世的才華,創作了音樂史上不朽的作品。但,在他的世代剛過,人們已經忘記他。若不是因孟德爾頌、舒曼等幾位浪漫時期的音樂家發掘了他的作品,巴哈的璀璨將永久消失。舒曼說:「在巴哈之後,我們都顯得平庸。我們受巴哈恩惠之多,如同之於宗教。」

 

巴哈一生鍾愛的,就是管風琴。管風琴渾厚莊嚴的樂音,正配合著巴哈堅定的基督教信仰,將向神敬畏崇拜的心靈,用許多頌讚歌前奏曲的管風琴樂曲表現出來。出生在音樂世家的他,父母早逝,十歲時就由他哥哥撫養。哥哥教他風琴、大鍵琴,有音樂天份的巴哈,立時精於演奏這些樂器。不知何故,他不能正大光明的看許多名音樂家的風琴譜。他必須在夜間,趁著哥哥睡覺時,偷偷就著月光抄這些他愛不釋手的歌譜。巴哈第一份稱心的工作,是在大教堂中擔任風琴手,那是他十八歲的時候。快樂的工作兩年之後,他向教會請了四週的假,到遠方去聽一位風琴演奏大師的音樂會。這一去,使他流連忘返,時光匆匆四個月就過了,教會在召他不回之下,將他革職。巴哈未因此懷憂喪志,反而應徵到魏瑪大公國的宮廷樂師工作。在魏瑪的九年間,雖然只有一台二十五音栓的小風琴,但這位音樂偉人卻大量創作出賦格曲式的管風琴曲,其音樂內涵及演奏技巧,無人能及。賦格就是巴哈。

 

在魏瑪的工作告一段落後,巴哈到科恩的領主宮廷中擔任一組樂團的樂長。有一位貴族夜間容易失眠,就對他的樂師,也是巴哈的學生,說:「親愛的哥登堡,請為我彈一首變奏曲。」哥登堡求助於巴哈,他就寫作了著名的《哥登堡變奏曲》。這位顧藝術也顧生活的音樂家,接受一位公爵給的大筆酬勞,創作了《布蘭豋堡協奏曲》,這首協奏曲可以用交響樂規模的樂團來演奏,遠超出他那時代其他作曲家協奏曲作品的深度及難度。他在鍵盤音樂的理論及作曲上,打破舊式的中音部音調和不平均率的方法,用合聲的概念,實踐了「平均率」理論,著作了《平均率鋼琴曲集》。除了這些重量級的作品外,他還為新婚燕爾的妻子寫作了《安娜琴曲集》,讓她學習彈鋼琴。他又為大鍵琴譜寫了多首組曲,並冠以名稱,如《法國組曲》、《英國組曲》、《德國組曲》等。科恩時期的巴哈,創作的各類鋼琴曲、協奏曲,成為後代演奏家及學習者不可或缺的曲目。

 

為了堅持自己的音樂水準,巴哈離開了漸漸不重視藝術的科恩領主,到萊比錫聖多瑪學校擔任詩班領唱人。每個禮拜天教會崇拜及許多特別基督教節日,都需要有配合的崇拜詩歌,巴哈為此寫下了兩百六十多首康塔塔形式的頌讚曲,這占了巴哈作曲的大部分比例。康塔塔結合了宣敘調、詠嘆調、二重唱、合唱等清唱劇的格式,經過巴哈的手筆,成為莊嚴的儀式歌曲及高水準的音樂藝術。以此為基礎,巴哈寫作了萬世不朽的《馬太受難曲》及《B小調彌撒曲》。1747年,62歲的巴哈到德國菲特烈大帝的宮中探望擔任樂手的大兒子。當晚,熱愛音樂的菲特烈大帝正拿著長笛站在樂團前,侍衛告之巴哈的馬車已到了宮前,皇帝突然當眾宣佈:「各位,老巴哈來了!」並立刻召巴哈進宮演奏了一首即興曲。第二天,巴哈將此即興曲主題改成一個六聲部賦格,獻給皇帝。菲特烈大帝聽過後直呼:「世界上只有一個巴哈。」 

 

代表作品:《B小調彌撒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