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12月打球時弄斷了一根手指,一直到2月過完年後才完全恢復,所以嚴格說起來,我是從2月中後才開始比較認真玩抱石。(出國前還因為拉傷而又休息了一個禮拜)。
一開始接觸抱石時,因為可以像個孩子一樣爬高,覺得很快樂,但從VB一路爬到V1,要挑戰V2的時候就開始卡關,中間也曾好幾度因為爬不過而自暴自棄,不想再玩,但就在 2/27那天,心態有了關鍵性的轉變。
那天懿霆比較晚下班,第一次自己一個人提前到了岩館,熱身一下就開始爬。
我感覺整個人沉靜下來,不再在意周遭的人爬得怎麼樣,不再在意自己失敗墜落,所有的專注力都放在自己的每一個指尖、每一吋肌肉,感受著自己的呼吸,像進入冥想般,與自己對話。
那種感覺很熟悉,是之前一個人去練泰拳時,走進拳館練拳、踢沙包的感覺。
晚到的懿霆看到我一個人在爬,觀察了我一陣子,他說發現我跟之前的狀態很不同,我一個人去爬了以前不敢爬的路線,開始嘗試新的東西,就算失敗了也沒有嚷著自己做不到,而是立刻重新站起來再試一遍,直到沒力,爬的總時長也比過往還久。
我很驚訝他在我還沒開口前就發現,但也更驚訝原來心態的改變,會帶來這麼大的力量。
那天沒有完成太多新路線,但感覺又更認識自己一點,爬得很快樂。
也是從那天開始,我深刻感受到了抱石這個運動的魅力,它讓急躁的我學會慢下來,不要只在意結果,而是在每一次上牆時去感受那些細微的變化,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懿霆說,他只有在很確定自己可以完攀的時候才會錄影,也只會留下成功的影片,但是我在嘗試的過程中就會開始記錄,手機裡有一堆失敗的影片,我也剪了一堆自己醜摔的影片,他問我為什麼?
我說,我喜歡看那個過程,我想知道我是做對了什麼,或做錯了什麼,所以導致什麼結果;這讓我發現自己成長的,不是只有身上的肌肉或增加傷疤,而是我的心,不再恐懼失敗了。
如果問我為什麼喜歡抱石,我想那就是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