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閱讀時間 ‧ 約 23 分鐘

效果邏輯的缺點有哪些?

繼上一篇文章「效果邏輯跟創業拼湊的理論內涵分析」後,我們接著來探討一下效果邏輯的缺點有哪些?

同樣是參考「創業拼湊還是效果邏輯?理論適用條件與未來展望」這篇論文;不管是創業拼湊還是效果邏輯,都高度仰賴其「知識儲備」的影響。

從「知識基礎理論 (knowledge-based theory)」可得知「知識廣度」有助於理解新資訊和環境變化,激發創新思維;而「知識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創新想法的實現,但當「知識深度」達到一定水平時,會產生「認知慣性」,從而削弱創新能力。

採用「效果邏輯」的專家型創業家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能為其帶來許多可供選擇的「既有手段」,並幫助他們在選擇「既有手段」和「遭遇偶然性」時做出合理、快速的決斷。

然而,「社會認知理論」的相關研究指出,過多的先前經驗也會產生「認知慣性/剛性」,阻礙創業者思維的靈活性,讓他們傾向於使用熟悉的資源。

當我們借用「社會認知理論」來探究創業者「效果邏輯」的決策機制時,必須更進一步思考創業者「創業經驗」類型 (比如創業的經驗和產業的經驗) 和「創業經驗」豐富程度 (比如經驗多樣性和經驗專業性) 對創業者「決策邏輯」產生的影響。

其實上面的這段敘述,也是我自己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採用「效果邏輯」的創業者,大概只會一直在同一個領域裡面打轉,很難跳脫出去。

當年在唸 MBA 的時候,有位同學問我說,如果把我現在的專業背景拿掉,那我還能做些什麼? 這句話讓我想了好久,說實在話,還真的想不到能做些什麼。

我創業的核心能力,是用我的專業技能來設計客戶所需的產品,幫客戶解決問題;因此,我有兩個決定成敗的關鍵因子,那就是「客戶關係」與「產品開發能力」。

而產品開發能力又可以區分為「產業知識」跟「開發工具熟悉度」,簡單來說,就算只移除掉「產業知識」,留下「開發工具熟悉度」,這也不足以解決客戶需求阿!

如果都沒辦法幫客戶解決問題,那「客戶關係」又要從何談起呢?

所以如果說我又再創業一次,那可能也是只會在熟悉的產業中找新的題目,這樣一來「客戶關係」跟「產品開發能力」都可以繼續沿用下去;「效果邏輯」的思維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很有效才對。

但要我去做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產業,例如零售業或電商,那「效果邏輯」應該會直接陣亡,連想要快速行動都不知道要從何做起,這也是它的侷限性。

只不過也沒人這麼傻,放棄自己培養已久的「核心能力」吧? 在什麼情境下會全部打掉重來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