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時間凌晨3點,距離濟州大學講座開場還有13小時。我剛剛收好行李,準備小睡,卻崩潰地發現護照失蹤了;倒數11小時,頂著黑眼圈、抓著失而復得的護照和朋友匯合,匆匆趕往桃園機場;倒數5小時,順利抵達濟州島,開始一天的行程;倒數1小時,跟著解說員在冬柏東山愜意地散步……
於是,當講座正式開始,聽著不熟悉的語言和歷史,我不由自主地睏了。雖然沒有明目張膽地打瞌睡,但也沒有好好吸收內容,在此向認真準備的講者致歉,之後再自罰一篇創島神話吧。
講座結束後,工作人員請我們移步天台,途中經過兩三個常設展廳,展示著以海維生的日子,農牧、狩獵的器具與常民生活,還有自環境而生的石頭文化、文學創作與信仰。雖然只是匆匆一瞥,但能感受到濟洲大學博物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隔著櫥窗想像那些民俗日常時,忍不住想,要是設計一些互動、體驗應該會更有趣吧。
結果,館方預判了我的想法。不同於一般博物館使用互動式展品設計,濟州大學博物館直接派出工作人員在天台佈置小展區,手把手帶我們操作各式各樣的傳統器具。
從小在都市裡長大的我們,立刻興奮地散開、湊到感興趣的器物前。一開始,石磨的人氣很高,我擠不進去,就先在四周看看風景。
「我磨不動了,換你!」過了一會兒,朋友把我叫過去。
「相機收起來吧,撞到就不好了。」我從善如流急急蓋上鏡頭,離開疊放石磨、石像的圍牆邊。
現在回想起來,體驗用的石磨又不會跑,當時該多按幾下快門,捕捉充滿童趣的石頭場景才對。
註:天台平常沒有體驗區,是當天交流特意安排的活動,但牆邊的石磨、石像和陶罐是常駐嘉賓,整體來說還是很值得上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