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記事】AI占卜師|望遠鏡|線上塔羅牌|科技與玄學

【生活記事】AI占卜師|望遠鏡|線上塔羅牌|科技與玄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望遠鏡|線上塔羅牌|AI人工智慧解牌

望遠鏡|線上塔羅牌|AI人工智慧解牌


我本來就有蒐藏各種塔羅牌與卡片的興趣,覺得看書玩塔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雖然喜歡玩塔羅,但對於玄學,我的迷信程度大概是「去旅遊住宿,進房前會先敲門」、「去山上不喊別人全名,聽到名字也不回頭」的等級,算是個寧可信其有的人。


塔羅和那種鐵口直斷的算命不太一樣。

大部分的占卜師都會強調:「只要當事人努力面對當下,未來自然就會改變」

我覺得挺正向的,整個過程更屬於心情療癒類的商業活動


這種針對情緒去做療癒行為的事情,沒想到竟然能和AI人工智慧有這樣的搭配。


這個【望遠鏡】線上塔羅網站,深深讓我覺得真是「科技與玄學」完美結合的案例。

或許已經有人體驗過了,但體驗後的感慨,讓我還是想寫寫使用心得。


一、網站操作說明


進到網站後,可以選擇語系、牌陣、模式,該網站不會和使用者索取任何個人資料

若沒有特別想法,直接照著文字操作去點牌開始即可。

會先跳出一個遊戲說明,也算是免責聲明 XD


望遠鏡線上塔羅|AI占卜師的使用說明畫面截圖

望遠鏡線上塔羅|AI占卜師的使用說明畫面截圖


二、實際體驗後的指令分享


點選右下角的【同意】之後,就會進入到一個填寫問題的畫面,這邊我測試了幾次(免費情況下,半小時只能玩3次喔),和詢問ChatGPT的方式很類似,想玩的人若想不到要問什麼,可以試著用類似這樣的指令去問問題:

想報名和個人能力進修有關的課程,請問能提供我一些建議事項嗎?
想詢問這禮拜的工作運勢,看這週的人際溝通與案件的提案上,是否有需要注意的事情或狀況呢?
想詢問四月份的相關運勢,比如工作運勢、人際關係、財務運勢,看是否有什麼建議或注意事項,謝謝


使用者的問題越詳細,最後獲得的回答就越豐富。


望遠鏡線上塔羅|提問畫面截圖

望遠鏡線上塔羅|提問畫面截圖


點選【抽取牌面】之後,就會進入到抽牌介面,也是這頁讓我感覺使用體驗很棒。

讓人有種真的在「抽牌」的感覺。


整個網站的配色處理,為了讓整體更有一致性,在使用者能看到的「淺灰色」都帶了一點藍色調,我很喜歡這種小細節。


raw-image


塔羅牌主要分為偉特、馬賽、托特三種體系,在不同的系統裡面,對於每張牌的定義與解釋也有所不同,網路上有很豐富的牌面與牌陣資訊。


望遠鏡採用很萬用的時間之流牌陣(過去、現在、未來各抽一張牌)搭配經典的偉特塔羅,該體系特色就是比較白話好懂一些,牌面上的圖畫也比較多暗示與線索。


raw-image
raw-image


三、AI占卜師使用心得總結


簡單來講很有趣。


一開始以為只是用塔羅包裝而成的聊天機器人,但文字占卜的結果語句通順(雖然有些牌義解釋有些死板),但用詞出乎意料溫暖正向。


依照指令出現的條列結果是可預期的,測試下來都能提供符合情況的建議,某些時候,甚至還會得到AI幫忙整理的「結論」。


對於喜歡體驗科技、玄學的使用者來說,這都會是一個富有娛樂性的療癒選擇。


這個技術或許會對占卜師帶來些影響,但人與人之間在面對面時的那種情境所帶來的「情感」,我覺得還是難以取代的。


不需要對於AI占卜太過焦慮,但可以適時思考一下。


AI占卜師帶來了一個禮貌與解牌的基準。

那人類占卜師所給予的「療癒服務」,是否有比AI占卜觀感與體驗更佳呢?


拿捏和問卜者的距離感、發展自己的解牌風格,精進待人處事時的應對進退......在思考探究新技術所帶來的影響後,我覺得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加強自身職業的基本功,將會是每個行業碰到AI人工智慧時最好的應對吧!


avatar-img
筱涵|Hannah的沙龍
8.5K會員
41內容數
二寶媽用瑣碎的時間來寫寫字,紀錄工作和興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筱涵|Hanna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執行設計案件之前,我會讓自己有大概30分鐘左右的時間去找資料,認識產業、搜尋不同的設計靈感,隨手存下的靈感資料,若不適時整理,漸漸就會像我的辦公桌一樣,越堆越亂。 (倒是好好整理桌子啊...
確保真實性:最準確的繁體中文AI檢測器「isgen.ai」,這個AI檢測工具是我和學生交流時認識的,或許有些人已有使用過,也可能已是工作日常工具,我近期實際操作後覺得實在很有趣,想用文章的方式紀錄一下我的使用歷程,歡迎跟我一起看看怎麼使用~
這真是一本讓回憶湧上心頭的書。從學生時期開始,我就因為參加同人誌活動而接觸書籍印製,不管是影印店還是印刷廠都有參觀過,畫圖或者把自己畫的圖印出來,都和紙張是好朋友,我也曾在影印店做過短暫的工讀生。 雖然目前的我在網頁的RGB領域,但也曾待在CMYK好一陣子,當初會選擇踏入印刷產業,除了
4/5《印刷業崩潰日記:驚悚就是我們的日常!》
在執行設計案件之前,我會讓自己有大概30分鐘左右的時間去找資料,認識產業、搜尋不同的設計靈感,隨手存下的靈感資料,若不適時整理,漸漸就會像我的辦公桌一樣,越堆越亂。 (倒是好好整理桌子啊...
確保真實性:最準確的繁體中文AI檢測器「isgen.ai」,這個AI檢測工具是我和學生交流時認識的,或許有些人已有使用過,也可能已是工作日常工具,我近期實際操作後覺得實在很有趣,想用文章的方式紀錄一下我的使用歷程,歡迎跟我一起看看怎麼使用~
這真是一本讓回憶湧上心頭的書。從學生時期開始,我就因為參加同人誌活動而接觸書籍印製,不管是影印店還是印刷廠都有參觀過,畫圖或者把自己畫的圖印出來,都和紙張是好朋友,我也曾在影印店做過短暫的工讀生。 雖然目前的我在網頁的RGB領域,但也曾待在CMYK好一陣子,當初會選擇踏入印刷產業,除了
4/5《印刷業崩潰日記:驚悚就是我們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