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AI檢測工具是我和學生交流時認識的,或許有些人已有使用過,也可能已是工作日常工具,我近期實際操作後覺得實在很有趣,想用文章的方式紀錄一下我的使用歷程,歡迎跟我一起看看怎麼使用~
確保真實性:最準確的繁體中文AI檢測器「isgen.ai」⭢ https://isgen.ai/zh-TW這個工具網站,主要是讓人在輸入內容後,能查看該內容是否為人類所寫,有哪些部分可能是Ai生成的。那為何會在學生之間流行呢?因為教授、老師們會使用該工具查看作業是否為學生自己完成的?是否有抄襲的疑慮?(檢測抄襲剪貼為付費進階功能)
一進站,介面就讓人很清楚知道要把須檢測的內容貼在哪。
將文字貼入左邊的區塊之後,再點選右下的按鈕,就可以等待結果了。
檢測結果頁面截圖
我試著將自己上次寫的閱讀心得放進去看看,左邊區塊標上淺黃色的地方就是它判斷可能有AI協助的地方,右邊的數據圖會提供比例參考與免責聲明。
左側的淺黃色範圍,主要都是具有形容詞、描述的地方,這兩段的確是我寫好之後,請AI提供更好的文法,但「海浪般一波一波」的形容描寫,是我參考《蜂蜜幸運草》的花本老師對於「回憶」的形容詞XDDD
在來回測試後,我發現就算是「完全一樣的文字內容」也會因為加上了表情符號,而影響它的判斷,可能是因為加上符號後,斷句變得比較奇怪、出現過多的條列式狀況,會出現0%和100%的極端結果,也因此,放上去測試的最好要是「無表情文字與貼圖」的純文字,出現的結果可信度會比較高。
最近文字生成圖像的功能大進步,文案生成、資料製表、邏輯除錯、咒語生圖,各家工具可以說是神仙打架。
Google和ChatGPT在我看來還是不同的功能,前者讓人利用搜尋獲得大量資料,但還是會讓人知道必須要「自己找尋答案」,且一般具有判讀能力的人應該會很清楚知道「資訊不完全正確」,但後者因為是用對話形式的交流,漸漸會讓人以為自己在和全知智能對話,而忘了確認「資訊的來源與正確性」(雖然目前會搜尋網站標注來源了)
我覺得使用AI工具幫助自己寫文章、交作業是可以的,就像我之前的文章所提,在未來「基本功」會更難能可貴,具備基礎能讓人更聰明地使用工具。
整理資料、檢查文章邏輯或協助人們判斷內容是否有錯誤舉例,這些都讓人像擁有一位萬能助理似的便利,但直接把AI生成出來的文字複製貼上,那沒辦法讓人感受到學習的心,把作業真的當作「作業」交差了事,會讓人漸漸喪失資料判讀的能力。
抱持多方求證的態度,是面對AI時代、大量資訊與數位垃圾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