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每年的 3 月 31 日,是所謂的「世界備份日」(World Backup Day)呢?
在這個資訊化時代,除了實體物質外,虛擬的事物,也在技術進步的過程中,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一環。
尤其隨著記錄方式與習慣的改變,包含文字、影像、聲音等,人們在數位環境所累積的,甚至可以說是寄託自己的一部分生命了。
因此對於現代人類來說,大至政府機構,小至群體個人,數位資產的保存,可能遠比起過去自己所想像的更為重要。
不過,在了解重要性後,實際作為該如何進行呢?
根據過去專家指出,一般備份最佳方式,便是遵循所謂「三、二、一」法則,也就是:
就以我自己的專案為例,同一份程式碼在完成後,除了電腦中的一份,還可以另外製作副本,分別存於宿舍的外接硬碟,以及辦公室的隨身碟中。
而在實體備份的同時,再以雲端方式,同步至遠端架設的伺服器上,從而達成異地備份。
雖然這樣的作法並非萬無一失,但至少也能一定程度降低資料遺失的風險。
另外在專注備份的同時,也要定期檢查各媒介的運作與存取性,避免無效備份的情況。
另外在雲端部分,如果自己有餘韻可以管理的話,除了一般常用的如 Google、Mega 等企業型雲端服務外,也可以選擇自己架設 NAS 來做資料儲存,以避免資安疑慮,或其他自己無法掌控的風險。
以上,大概就是資料備份的概略注意事項,提供大家參考啦!
不過說起來,將備份日定在這天,還真的感覺有些諷刺的惡趣味在。
如果在備份日這天,因為沒注意資料保存,而導致災難性後果的話,隔天的四月一日,就真的會希望自己只是在過愚人節了。
另外,還有一點也是蠻值得思考的,既然備份是遵循「三、二、一」法則,那麼到底為什麼,備份日不是在三月二十一日呢?難道真的是像前面所說的惡趣味?
或許這個答案,也只有當初定調的人才知道吧。
《全文。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