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4/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舞台劇|這不是個大使館,談台灣民主政治、文化商業及外交處境

這不是個大使館演後座談會

這不是個大使館演後座談會


對於外國人來說,這是台灣的故事,但場景拉回台灣,這是我們的故事!

《這不是個大使館》由台灣國家兩廳院,與瑞士洛桑劇院共同製作的紀實舞台劇,導演史蒂芬.凱吉( Stefan Kaegi ) 找來了退休國際大使吳建國、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以及來自全球最大珍珠奶茶原料供應商的藝術家王思雅,運用他們獨特的生命故事,述說著台灣的歷史與外交困境與突破,整個劇場用微型佈景與即時投影呈現,三個表演者化身為說書人,帶我們走入他們的世界!


(以下會爆雷,介意者請默默淡出)


這不是個大使館劇情

台灣「國」經過拆解,人民拿著武器保護自己的領地,而拿掉外框變成「或」,某方面來說象徵無限的可能性,那在你心中國家,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寶島」和「國」這兩者註定無法並存,他們就從這裡談起...


台灣的地理位置及歷史,讓我們處於一個十分微妙的狀態

  • 護照上寫著Republic of China,但我們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 奧運上我們揮舞的不是國旗,而是中華台北會旗,唱的不是國歌,而是國旗歌
  • 在國外有問題的時候,我們找的不是大使館,而是要找駐外館,若很不幸的你的護照弄丟了,甚至無法證明你的身份


這不是個大使館演前導聆


於是他們創造了一個假設,如果在瑞士的劇場中建立台灣的大使館,需要做些什麼,又會遇到哪些困難,於是從他們自己的故事出發


他們談歷史政治,從國共內戰、戒嚴、經濟起飛,到如今的開放自由;一邊分享台灣護照從以前到現在的封面變化為台灣人出國帶來什麼影響、洛桑協議與奧會模式如何影響台灣運動員走入國際賽場,還有我們習以為常的青天白日滿底紅的國旗到底有什麼意涵,也不避諱說到先前台灣的在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碰壁、近期的國際貿易如何受到中國影響,以及邦交國紛紛斷交的處境


他們談文化藝術,片段之中不時穿插台灣的街景小吃,唱著國歌及老歌、聽著鄧麗君,或是跳現代舞、操著禮儀槍,又或是做一杯珍珠奶茶,很喜歡家佑在台上說的一句話:「我喜歡中國文化,但不意味著我支持中國。」


各自闡述著自己的想法的同時,對方時不時舉起「我不同意」的牌子,表達自己的立場,看似暗潮洶湧,卻給予對方表達言論的自由與尊重,而在台灣擁有創作及展出的自由,讓我們可以包容嘲諷及批判,即使看似人多嘴雜,但從未停止進步


我們跟著他們從大使館的外觀、辦公室佈置,再到揭牌儀式和開幕典禮,彷彿我們真的走出了台灣的另一條路,無論這些片段你是否了解或是有感,我們都已是在歷史洪流中的一員,離開劇場,台灣的大使館便不復存在,但對於台灣的認同與這塊土地的情感,所擁有的自由也不會因此消失,而我們心中的大使館也會永遠存在


舞台劇最後導演及演員座談,很喜歡的幾個觀點

  • 有時談論的內容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如何談論它
  • 劇場中的旗子和布幕都是空白的,象徵大家都可以自由創作,而不是恆定不變的
  • 無論你的年齡、家庭背景、政治立場,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大使,幫台灣交朋友


這個劇場還有個特別之處,他們先進行國際巡迴,最終才是台灣,根據迴響微調、同時也在回到台灣時將語言從英文轉換為中文


燕甯碎碎念

大概是因為剛好看完香港時代革名的文章,心中藏有許多震撼和情緒

因此光是看見開頭的台灣投票,眼淚就掉下來了

劇場擁有很大的自由,讓我們得以想像,那些我們在現實中做不到的事

也因此看見台灣所擁有的自由與民主的珍貴

我們的外交處境對於外國人來說是震撼的

畢竟談論國主主義,另一層的含義很可能是戰爭

但我們擁有一個不太友善的鄰居(你懂的...)

所以談論「國家」兩字是我們的日常

因此我會說,這是身為台灣人必看的舞台劇

你可以不認同舞台上的觀點

但你一定會在某些片段中找到共鳴

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愛台灣!


最後的最後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將這個舞台劇的誕生拍成一部紀錄片,目前正在募資

無論你有沒有看過這個劇場,這個是一個很好的軟實力外交機會

一起來捐款,讓世界看見台灣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