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市場期望是否高於實際成績?

雖然指數與個股的關聯性不一定完全正相關,但是以機率來看,指數表現較好的時候可以使投資或投機勝率較高,對於一般人較有利,這是判斷是否適合進場的重要因素。三月份有一段時間台股成交量達到4500~5000億的水準,之後的成交量逐漸降低至4000億上下,有部分個股休息或回跌,不過指數並未轉跌,在短暫修正後又回到相對高點,這代表情勢並未惡化,仍然屬於適合投資或投機的時機?


指數維持區間震盪可能是多數個股不創高也不破底,也可能是部分類股破底,另一部分個股創高,創高和破底並存而抵銷指數的波動,使指數看起來不漲不跌,近期比較類似這樣的現象,不過在高檔區出現創高和破底並存,可能使籌碼條件相對較容易惡化,因為破底的股票通常代表主力已經跑了,同時又有套牢籌碼,而高檔區創高的股票,有部分可能是主力正在拉高股價準備出貨,所以雖然還有個股表現,但相對風險仍高。


指數維持區間震盪期間常可以聽到選股不選市的說法,其實是任何時刻都應選股不選市,強調選股不選市,只是凸顯整體行情空間有限,也代表其中有許多應該小心避開的個股風險,近期相對強勢的類股是營建、金融、運輸類股,上周營建類股連續下跌,周K線是相對高檔的帶量長黑,這是創高類股隨時可能出現的風險,而較早陷入休息的類股已經出現月、季線死亡交叉,維持漲勢的股票可能越來越少,雖然指數尚未回跌,還有少數個股表現,風險仍是偏高,何時較可能出現修正風險?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