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循環是來自於資源配置失當,可能是生產者過度樂觀,產能過度擴充而使供給過剩,造成景氣衰退,或是需求大增,供不應求使景氣擴張,自由貿易時期可以藉由價格機制調整供需,不過在貿易戰的環境下供需雙方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使供需失衡,價格機制也無法平衡供需差距,另外美國試圖降低政府負債,中國正試圖化解房地產及地方政府債務,減債的效果是會減少需求,更加劇供需失衡,表面上是兩大經濟體競爭,悲觀的角度可以說美中兩大經濟體正在戳破過去以來的繁榮泡沫,進行資源重新配置。
如同過去戳破任何繁榮的泡沫,無可避免的會帶來市場動盪,差別只是市場調整的幅度與規模,如果景氣減緩的程度溫和,股市合理的回跌休息(跌幅20%~30%)之後,是可以找機會準備下一階段的行情,但若是景氣調整劇烈,股市的修正幅度會隨著局勢惡化,歷史上幾次較劇烈的修正幅度都超過50%,不能輕忽這樣的可能性。
目前股市修正已達20%~30%,若是景氣沒有進一步顯著的惡化,是合理的調整幅度,但誰能預測貿易戰會不會帶來更劇烈的景氣調整?至少在貿易協議尚未明朗之前,還是很難評估後續的風險,無法評估、難以推測的情況應是觀望等待較合理。
股市經過大跌之後會出現反彈,但在後續局勢不明的情況下,暫時無法樂觀看待景氣發展,股市會呈現觀望等待特徵:成交量持續無法擴增,因為缺乏足夠的成交量而使反彈的延續能力有限,部分個股還會有修正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