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5|閱讀時間 ‧ 約 25 分鐘

【HARPER'S BAZAAR 專訪】金牛座細節控—boven雜誌圖書館創辦人「周筵川」如何打造靈感共享經濟

全文轉載自Harper's BAZAAR Taiwan/文字.攝影:ZOEY LEE

raw-image


搜尋過去boven創辦人周筵川接受過的眾多採訪,不難發現金牛座的他非常講究店內的各個細節,周筵川先生表示:「boven從建築師顧相璽的空間設計到物件的挑選,都像是在呈現立體雜誌的版面,包含空間還有客人使用的拖鞋、咖啡館的制服、菜單、訂製的桌椅,都是為了讓boven更像是理想中立體雜誌的樣貌。」也因此從建築到整體,他都堅持著身為金牛座細節控的堅持。


除了相當講究細節之外,身為boven創辦人的周筵川先生其實早在十年前,就開設亞洲第一家雜誌圖書館,2015年才改遷至現在位於東區巷弄內的新址,至今雜誌圖書館已經擁有將近5萬本藏書。目前雜誌圖書館設置在B1,而1樓則是咖啡廳,每一季、每個月周筵川先生會在1樓咖啡廳設置主題選書區,就像是雜誌專欄一樣操作,他希望boven不只是雜誌圖書館、不只是咖啡廳,而是能夠成為一本立體雜誌,成為更多人心目中的「靈感的場所」。


雜誌造就靈感的場所


boven的誕生來自於過往周筵川先生的工作經驗,最重要的啟發正來自於他過去曾在淘兒唱片行的工作,在那段工作期間,他接觸了數以萬計的外文雜誌與音樂,也因為那段工作讓他更認識雜誌,也愛上了雜誌。於是在結束淘兒的工作之後,周筵川先生選擇接連到幾家進口雜誌商工作,逐漸地因為工作的累積,認識了更多的雜誌,再加上過往的工作經驗,他開始發現其實雜誌的閱讀需求超過他的想像。

慢慢地,周筵川先生對於想打造一個關於「雜誌閱讀空間」的想法開始萌芽,如何打造靈感專屬的共享經濟在他心中的目標也越來越明確。


5年蒐羅近5萬本雜誌館藏


在boven開立的前五年,周筵川先生透過各種方式不斷的累積這些雜誌,有些在二手書店,或著是出國旅遊的時候看到一些新奇有趣的雜誌他就會購買,也慢慢的在這樣的時間內累積了一萬多本的雜誌。


2015年遷址至東區後,boven開館從一萬多本的雜誌累積到現在近5年,也大概有5萬本的館藏,這期間也有很多的讀者朋友給周筵川先生建議,只要有好看的雜誌,他也都會盡量去滿足讀者朋友們。


周筵川先生認為雜誌閱讀對他來說的影響龐大到無以名狀,雜誌不僅可以提供非常多有趣的資訊,而且開啟他對新事物理解的方式,所以也才有十年後座落在東區巷弄內的boven雜誌圖書館。


隱藏在東區巷弄中的「立體雜誌」


boven現在有地下室的雜誌圖書館,以及一樓的咖啡廳。地下室的雜誌圖書館主要希望能成為一個「靈感的場所」,讓讀者能藉由雜誌的閱讀可以得到更多靈感的刺激。而在一樓咖啡廳周筵川先生希望可以結合像是一本「立體雜誌」的概念,在這個空間裡面有不同的主題專欄,不同的選書,讓大家在享受咖啡的過程裡面也能有不同的靈感的刺激。


成為共享與分享的平台

boven整體空間的打造,源自於周筵川先生對於雜誌的喜好,加上他是一位雜誌閱讀的重度成癮者,所以在打造空間時,他非常注重空間的舒適度、環境、音樂、光線等等。


最近boven更嘗試執行「立體的音樂專欄」計畫,與台灣的唱片公司合作,把它們旗下藝人的專輯作品,還有專輯介紹在店內空間呈現,希望可以讓更多的朋友認識他們的音樂,boven承載的精神不只是閱讀共享、現在甚至更包含聆聽他人、成為分享的平台。


boven不管從空間的設計到館內的各個物件都是用「如何編輯一本雜誌」的角度來思考,從建築師顧相璽的空間設計到物件的挑選,都像是在呈現立體雜誌的版面,包含空間還有客人使用的拖鞋、咖啡館的制服、菜單、訂製的桌椅,都是為了讓boven更像是理想中立體雜誌的樣貌。


近期boven也會不定期在周末舉辦些市集、活動,也會與外部跨界合作,在館內舉辦像是座談活動、電影欣賞,甚至是裸體素描的活動。


十年後的boven不只是雜誌圖書館,而是讓靈感專屬的共享經濟更趨於龐大且完善。


我從10年前開始做雜誌圖書館到現在,那個熱情一直沒有改變,雖然產業和科技的變化很快,但我還是相信,閱讀紙本雜誌的溫度是永遠不會被取代的。

─boven創辦人.周筵川─




/2019.11.2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