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2|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影評】《幻幻之交》: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幻想朋友,特別是長大以後

    年輕女孩碧的母親因病過世,幾年後,父親也因心臟問題需要動手術,擔心失去父親的碧,在外婆家樓上發現一名神秘男子,以及一群被孩子們遺忘的幻想朋友們,為了幫助「幻幻」找回他們的存在意義,碧在紐約街頭展開一場冒險之旅…


    看孩子如何走出失去至親的心靈創傷

    約翰卡拉辛斯基 (John Krasinski) 擔任導演的首部作品《噤界》,雖然是科幻災難片,但片中關於主角一家人攜手面對傷痛(失去一名孩子)的描述,卻讓人看見卡拉辛斯基具有處理「家庭類型片」的能力,而他的新作《幻幻之交》(IF),同樣透過逝去至親的悲傷,來看孩子如何緩步走出心靈創傷的過程。


    《幻幻之交》很輕易打動我的心,一是幻幻們實在太可愛,看著他們在銀幕上東奔西跑的搞笑,心情會變得輕盈起來。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幻想朋友,特別是長大以後。」


    二是卡拉辛斯基導演實在很有愛,即便劇情幾乎都在預期中進行,內容跟《腦筋急轉彎》、《玩具總動員》或是《怪物來敲門》等片差異不大,而在單親父親照顧下長大的女孩,意外進入異世界,並透過幫助他人反過來幫助自己成長的情節,則跟《明日世界》十分相似。


    但是,當我看到幻幻和創造出他們的「孩子」心靈相通時,我還是忍不住鼻酸了一下。表面上,幻幻需要人類回想起他們,才能「活」下去,事實上,人類也需要記憶起幻幻們,才能找回活著的希望。或許是步入中年的關係,覺得能想起自己喜歡什麼、相信什麼,能找回對生活的熱情,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啊。


    《幻幻之交》的英文片名是《IF》,這個單字有很多可以解讀的方式。「IF」代表著未來:還未擁有,但期待能擁有的希望。「IF」代表著過去:假如已經發生的悲劇,能夠被遺忘,是不是哀傷的心就不會那麼痛?「IF」也代表著不確定性或是可能性。


    碧在失去母親後,「選擇」遺忘她的幻想朋友,以為只要不再存有幻想,就會長大(長大=堅強=不再感到悲傷),她在幫助幻幻的過程中逐漸明白:幻幻是慰藉、是無奈、是歡笑、是悲傷,是對人生的期待、失望、不滿與希望的綜合體,幻幻們即是「愛」的化身,而擁有愛與害怕失去愛的心情,從來都是混雜著痛苦與快樂的矛盾心情啊。


    碧:


    「生活不是每一刻都很好玩。」


    父親:


    「沒錯,但那不能阻止我們去嘗試。」



    《幻幻之交》的迷人之處,來自它的溫柔

    《幻幻之交》在片中出現一幕老電影畫面,那是詹姆斯史都華 (James Stewart) 主演的《迷離世界》(Harvey, 1950),一部關於幻想朋友的電影,我曾在之前寫下的感想文中說道:


    「《迷離世界》的溫柔,在於它最後並未讓主角變成所謂的『正常人』,而是反過來打開所有人的視界,不再害怕與眾不同,不再劃地自限,也不再時時刻刻為了討好他人(適應群體)而質疑自己的想像力。」


    這段文字放在《幻幻之交》也很適用。我喜歡《幻幻之交》的主因,來自它的「溫柔」:渴望找到夥伴的病童班傑明、忘記跳舞夢想的外婆、希望有個「人」可以跟自己說:「一切都會沒事」的上班族、期待能再次看到孩子臉上笑容的「小丑」等,這些或悲傷或寂寞或遺忘夢想的角色,最後都獲得了救贖。


    每個人都能在內心裡找到一個安全的避風港,這麼一想,人們不斷回到戲院(或串流平台)觀賞電影,不也是在與所有的幻幻們交心嗎?


    「我領悟到,最重要的故事,其實是說給自己聽。」


    最後,一個 12 歲女孩的幻想朋友是一名長得像萊恩雷諾斯 (Ryan Reynolds) 的中年大叔,嗯…不覺得有點怪嗎?但碧從小就跟喜歡搞笑的父親特別親近,所以她創造出一個跟父親有那麼點像的幻想人物,好像也說得過去。


























































































































    百家樂致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五一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